强化“双一流”背景下辽宁普通高校音乐特色人才的培养
2019-07-23刘明月
摘 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新时期发展下党和政府部门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以“双一流”高校建设为背景,以辽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为例,对音乐特色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建设;辽宁普通高校;音乐特色;人才培养
0 前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发展性,明确“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发展动力。
1 “双一流”高校建设
通常情况下,“双一流”是创建具有世界性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项重要决策,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所开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议。这项决议与我国以往所制定的战略决议有所不同,该决议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动力支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具体而言,“双一流”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一是截止到2020年,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有若干学科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前茅;二是截止到2030年,有更多的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有若干学科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前茅,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实力;三是到21世纪中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实力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均能够位居世界前列,将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双一流”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思路,将学科编制建设方案、学科方向建设方案全面落实到位,不断强化“双一流”的建设效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到位,坚持“立德树人”教学发展原则,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双一流”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辽宁高校音乐课程建设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与经验。音乐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工作逐步对音乐专业重视起来,不断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引入音乐教学课堂,构建具有多元化、一体化的音乐教学体系,使我国高校不仅能够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基地,还能够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阵地,积极做好传统文化与艺术风格的保护工作,激发创新精神,使我国音乐教育能够在开展文化传承工作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辽宁是我国东北三省之一,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与朝鲜国以及我国的内蒙古、河北相邻,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汉族与少数民族以杂居的形式分布,以满族和朝鲜族为主,也有一些回族居民,复杂的地形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使其拥有独具东北民族风情的音乐文化,如民歌、说唱艺术、地方戏曲、秧歌舞等,其中以辽宁民歌、东北二人转、辽宁鼓吹乐、海城喇叭戏、秧歌、满族萨满调为代表。这些独具辽宁特色的音乐文化将辽宁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能够给听众一种简单、直观的感受与体验。辽宁地区的不同高校通过将本地区的民族音乐融入音乐课程建设中,使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使辽宁地区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能够朝着世界一流学科的方向发展。
3 辽宁高校音乐特色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途径
3.1 辽宁民歌融入高校音乐课程
辽宁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并在民族历史发展与传承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以代代相传的形式将他们所创作的民歌、民谣一代一代地传唱下来,有效地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辽宁地区的普通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将本地区的民歌、民谣引入音乐学科建设活动中,使本地区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与传承性,将东北地区劳动人民开朗、豪爽的性情反映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辽宁民歌的学习中正确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高校在开展音乐学科建设时,需要从音乐学科特点入手,以汉族民歌为基础,将民歌题材分为4种演唱形式,即劳动号子、小调、秧歌调、叫卖调,然后根据辽宁民歌的演唱特点,对辽宁民歌的题材进行系统分类,将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传统民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音乐教学工作具有整体性、全面性与系统性,突出音乐学科的办学特色,使辽宁地区普通高校音乐学科能够逐步朝着一流学科的方向发展。
3.2 东北二人转融入高校音乐课程
东北二人转盛行于我国东北三省,备受该地区劳动人民的喜爱,是一种又说又唱的曲艺表演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二人转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东北地区的地方特色,给人带来幽默风趣的感觉,以大秧歌与东北民歌为演唱基础,吸收河北梆子、东北大鼓等音乐表演曲调,在演奏的过程中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是东北地区劳动人民对藝术生活、精神生活的一种至善至美的追求,同时兼具其他地方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辽宁铁岭市昌图县作为辽北二人转的发源地,是东北二人转文化的重要产生基地,辽宁地区的普通高校应充分借助本地区的地域资源优势,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铁岭市昌图县进行实地学习与考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与二人转文化接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3.3 辽宁鼓吹乐融入高校音乐课程
辽宁鼓吹乐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民乐乐器,拥有独具特色的形成历史,流传范围地域性较强,是我国秦汉依赖古典古乐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河北民间吹歌、山东鼓吹乐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乐器在东北地区分布得极其广泛,主要运用到民间婚丧嫁娶活动中。将辽宁鼓吹乐融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学习辽宁鼓吹乐,使辽宁地区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辽宁鼓吹乐,成为辽宁地域音乐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3.4 海城喇叭戏融入高校音乐课程
海城喇叭戏产生于辽宁海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受社会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东北三省人口流动性较大,不断与其他地区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在秧歌中运用海城放样表演,并运用唢呐伴奏,以此形成独具海城特色的喇叭戏。在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海城喇叭戏表演活动,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辽宁特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辽宁地域文化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
4 “双一流”背景下辽宁高校音乐特色人才培养
4.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双一流”背景下,辽宁地区高校开展音乐特色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以人才培养机制为依据,有条不紊地开展音乐特色人才的培养活动。上文已对辽宁地区普通高校针对音乐课程开展特色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方向作出简要分析,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辽宁民歌、东北二人转、辽宁鼓吹乐、海城喇叭戏被陆续引入音乐教学工作中,丰富与拓展了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有效推动了辽宁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辽宁地区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能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辽宁地区普通高校需要创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积极做好音乐教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将地方音乐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实现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机制的全面整合。
4.2 创新人才培养要求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辽宁地区普通高校开展音乐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灵活的音乐表演技能、极强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与发展能力,积极做好学科文化的吸收与处理工作,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整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探索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双一流”的背景下,辽宁地区普通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时,需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突破口,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表演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化成实践应用技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对音乐有独特的体验与享受。辽宁地区音乐艺术表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个人、多个组织共同合作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技能学习活动时,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与事业心,让学生能够拥有自律意识与创造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能够信赖他人,做到宽以待人。
4.3 优化人才培养原则
辽宁地方普通高校在开展音乐特色人才培养活动时,需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严格遵循“精简高效”的培养原则,深入贯彻“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保证辽宁地方普通高校音乐特色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时,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致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从学生身心发展视角出发,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明确此次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学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的各项需求;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音乐学科能够朝着世界一流学科方向发展。
5 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辽宁地区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特色人才的建设工作需要分别从制度、要求、原则等方面着手,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原则,为辽宁高校音乐特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伍益中.“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群建设探讨——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海,2019(03):89-94.
[2] 蒋文.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A].荆楚学术(总第二十四期)[C].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4.
[3] 孫伟.辽南音乐因素如何在大连地区高校音乐史课程中应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4] 张倩.辽宁省第二届大学声视界校园演说大赛分赛在沈阳音乐学院举办[J].音乐生活,2018(03):40.
[5] 李倩.沈阳音乐学院在辽宁省第二届“同心杯”高校文艺大赛中夺得桂冠[J].音乐生活,2017(03):46.
[6] 张宝华.“第二届辽宁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综述[J].音乐生活,2013(10):40-42.
作者简介:刘明月(1986—),女,黑龙江青冈人,硕士,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扬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