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设计中互动形态的研究与思考
2019-07-23梁娜
摘 要:一本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现今互动式多媒体发达的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充斥人们的生活,纸质读物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本好的儿童读物首先是能诱导和维持小读者难能可贵的阅读兴趣。因此,笔者提出了在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中应用设计新语言——“互动形态”。希望能对儿童读物装帧设计有所助益,为祖国的希望和花朵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童书。
关键词:互动形态;儿童读物;设计;新语言
1 儿童读物设计引入“互动”概念的创新意义和价值
一本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而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是儿童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肩负着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和塑造健康人格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儿童读物市场日趋繁荣。
在现今互动式多媒体发达的时代,网络、电视等媒体充斥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本好的儿童读物不仅要有生动的文字内容、富有创意的装帧设计,而且要体现儿童书籍的教育和引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和维持小读者难能可贵的阅读兴趣,给小读者创造一个或新奇,或快乐,或好玩的阅读体验,在欣喜、欢乐的主动情绪引导下阅读,寓学于乐。这就是当下儿童读物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儿童读物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提出了在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中应用“互动形态”。希望能对儿童读物装帧设计有所助益,为祖国的希望和花朵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童书。
2 儿童读物设计新语言——互动形态
目前,国内外对于互动设计、交互设计等学科的研究已经展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但将互动概念应用到儿童读物形态设计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备和系统。鉴于此,现将结合互动设计与儿童读物设计两个领域研究内容而衍生一个新的议题——互动形态,试为儿童读物设计提供新方向和新思维,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与思考。
国内“书籍互动设计”这个概念出现较晚,由吕敬人先生首先提出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这使得国内书籍设计向整体设计、互动设计更进一步。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作者、书籍与读者之间实现互动还需要一个载体。现代书籍包含的诸多形态元素为书籍互动带来无限可能,都将成为书籍实现互动的一个平台和支点,因此只要是能帮助书籍完成互动的形态元素,我们都可以称其为互动形态。
3 互动形态设计方法说
互动形态可以是一个形式、一个内容或是一个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实现互动性儿童读物的设计。
3.1 纸空间的互动
纸质书籍主要还是以纸张作为载体进行信息的承载和传播,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师杉浦康平认为:“纸是设计的生命。”因此,纸在书籍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互动式书籍更是把纸张作为完成互动体验的媒介,一张纸经过折叠、镂空、错叠,将不再是一个平面,从而显现出多种空间关系,这些有趣的空间关系都将成为书籍与小读者互动的桥梁。
由英国Child's Play international出版社出版的魔术方块书,这个可爱的小方块打开后像变魔术一样变出好多页,带给孩子极大的惊喜;看完后还能轻松变回盒子,收纳很方便。值得称道的是每一页都是立体画面,让每一页都像是一部独幕剧,儿童在翻转把玩的趣味中获得信息。
3.2 特殊工艺的应用
这是接力出版社从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引进的《第一次发现》丛书,荣获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少年图书奖、法国古登堡少年图书奖、意大利波隆纳世界儿童书展特别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大奖。读物采用透明胶片印刷技术,在透明胶片上印制彩色画面,一把神奇的纸质“手电筒”,在透明胶片和黑色頁面之间搜寻移动,颠覆了儿童惯性认知模式;新颖的书页设计还原了初始的探索新知方式:亲眼见证,亲手探索,亲身体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探索世界的兴奋。
3.3 色彩——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色彩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小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明亮艳丽、对比明显的色彩,但盲目地使用大量高明度、纯度的色彩不仅不能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甚至造成审美疲劳、视觉污染。了解了这些一般规律,设计师再去应用互动形态设计就有据可依;这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做的一个探索性的实践作品,在《蚪蚪和豆豆》的绘本整体设计中为了避免高彩色对儿童稚嫩眼球的过度刺激,笔者应用了有彩色和无彩色穿插,翻动之间产生轻快的节奏感,采用尺寸为14cmⅹ21cm的长横开本,横跨两页形成了一个视觉的延续,黑白与彩色、简洁笨拙的手绘与精美丰富的水彩对比另有一番趣味。
4 儿童读物互动形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1 “以儿童为本”原则——站在儿童的角度上,思考他们的需要
互动形态是互动设计理念在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的具体体现,互动设计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因此在互动性儿童读物设计中,儿童是设计探讨的中心角色,需要优先对待。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创新的基础,设计师必须掌握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为互动形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互动性儿童读物是儿童读物的一种,因此在进行互动形态设计时仍要遵循一般儿童读物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儿童读物设计应首先考虑安全性,这是由书籍面向的特定读者群——儿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儿童生理上还很不成熟,力量薄弱,动作协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处于儿童早期的孩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无论是选材还是书籍尺寸、形状都应该考虑书籍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二,适龄性,注意把握儿童阶段性的特点。“儿童(广义)读物分为婴儿读物(0~2岁)、幼儿读物(3~6岁)、儿童(狭义)读物(7~12岁)和少年读物(13~16岁)。”[1]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和行为能力都有所差别。
4.2 把内容放在首位
2004年9月10日,主题为“翻开之后”的中国装帧网第二期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新闻沙龙在北京举办。会上吕敬人说:“书不是一个摆设,书应该是让人阅读的,从阅读当中获得知识,从阅读当中得到愉悦。”由此可见,书籍的最终目的是“阅读”。同样,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中应用互动形态的最终目的也是更好地“阅读”。基于这个目的,设计师应该把创意点放在如何让小读者简单并且愉快地理解书籍要表达的内涵上,如果设计只一味地追求怪异的造型、华丽的色彩、匪夷所思的机关设置、罗列杂陈的新材料应用就失去了“互动形态”存在的意义和本质。互动形态不能替代内容而存在,它只是一种信息表达方式和书籍存在方式。
设计不是照搬,而是重建,互动形态应用的重点不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从书籍内容出发,挖掘书籍内容与互动形态的结合的创意点,掌握互动形态应用的“度”,思考如何更巧妙地引导小读者与书籍实现互动,做到形式和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不为设计而设计,也非为装饰打扮做设计”。[2]
参考文献:
[1] 白玫.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谈儿童读物的装帧设计[J].出版广场,2001(5).
[2] 吕敬人.愉阅《锦绣文章》——读《锦绣文章》书籍设计有感[J].上海艺术家,2005(6).
[3] 谭旭红.从市场化向度看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装饰,2013(01).
[4] 顾建中.“市场化教学”理念下的高职《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5.
[5] 刘长新,李佩.版式设计课程互动版式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6(S1):62-63.
[6] 马晓音.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的新探索[J].设计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梁娜(1986—),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