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物画研究文献综述
2019-07-23林美舒
摘 要:工笔人物画作为古代绘画中最先发展成熟的画科之一,当中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方向。如唐代的张萱《捣练图》、周文矩《宫中图》都是较早出现儿童形象的作品,在这两幅作品当中儿童都是神情灵活,为画面增添了数分生活气息。宋代以儿童为主角的绘画作品,可以参见当期优秀的儿童画题材画家,如苏汉臣、陈宗训、李嵩、刘松年等。元代的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较少,基本沿袭了宋代的范式。明代时期则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之上又向前发展,如仇英《汉宫春晓图》中亦有涉及儿童形象造型。清代的儿童绘画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如金廷标的《冰戏图》等采用意象手法,注重描绘儿童形象的特殊神气,塑造各阶层儿童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来反映出诗意盎然的世俗生活。
关键词:清代儿童画;婴戏图;世俗生活;独特题材
儿童有其独特的形体造型、精神面貌,其技法形式、题材样式、人物造型方式较其他人物题材有所不同。从了解古代绘画中对于儿童题材的表达,对丰富画面内容有极大的裨益。古代绘画中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儿童形象创作题材多以戏婴图、货郎图、闹学图及百子图等为主。
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是宋代儿童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其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很好地表达出了儿童游戏是的天真活泼形象。画作中对于器物的陈设及其情感表达系此画作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如何深入了解当中的含义以及在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上既继承传统,又能有创新之处,从而使得儿童工笔人物画保持传统的风貌,对于线的造型、用色技巧等,又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其关键在于对画面的具体表达内容的背景及表现语言进行分析,此亦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对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已有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于:第一,古代著录及近现代学者著作;第二,期刊论文;第三,画家画集。古代著录对于戏婴图及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已探明的记载中关于戏婴及戏婴图的古代著录,有宋代宋祁《景文集》、明代有汪珂玉《珊瑚网》、清代有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的古代著录记载有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元代郭畀《云山日记》、庄肃《画继补遗》、明代有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清代方睿颐《梦园书画录》等。近现代学者对于戏婴、戏婴图及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但大都是对画面内容的简单介绍,并无对作详细的论述。对于画中的服饰、玩具、佛塔佛器、家具、湖石植物、虚实关系、儿童形象、样纹、画面意义等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期刊著作及论文文献当中。
如服饰方面可参见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 》、胡越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卷轴人物画中的服饰表现》,这些文章皆对北宋风俗画中的服装样式作了归类分析。在本画作中,器物占画面内容较大的部分,如玩具部分有张文博士论文《戏泥呈巧儿江南民间泥玩具研究》对宋代的儿童题材艺术玩具作出详细的论述,学者王连海发表的《万历百子衣中的古代玩具》,学者吴芳《古代玩具》等刊著中亦有相关研究。如图中童子玩耍的推枣磨游戏,现在鲜有人知。但这种游戏包含着杠杆力学原理,对孩童有很好的启智作用,值得被研究、记录。
在佛塔佛器方面,有唐代百丈怀海《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中对于相关法器作出了分类说明。任继愈《佛教大辞典》 、张婧文《元明清组合式陶瓷供佛器研究》中梳理历年考古发现和各博物馆所藏传世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时期组合式陶瓷供佛器的特征及组合方式的发展演变。在家具方面,有邵晓峰博士论文《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家具装饰作出了归纳分析。如画作当中的鼓凳采用了缠枝莲的漆艺纹,凳身采用佛教的吉祥数字七,形成此七镂空七凳腿。对于湖石植物的研究,主要周密《癸辛杂识》、孟兆《林业史论文集》之《北海假山浅识》,有学者引用《八达游春图》、孙位《高逸图》作对比分析,对宋代以来的园林湖石及植物的布局进行设计安排。
在人物造型方面,可参见王慧《宋辽金考古遗存中的孩童形象研究》,该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宋辽金时期考古遗存中的孩童形象特点以及形成原因。样纹方面参见谷莉博士论文《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从文人士大夫的文人审美情趣及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審美的需要着手研究,认为装饰纹样既有儒雅性又有世俗性。
对于画面意义,有观点认为人口问题与婴戏图的兴盛有着密切关系,是政府鼓励生育的软文化策略的反映。但亦有观点认为是对杀子、溺女、堕胎等不举子现象的关注,或是反映子嗣、继承等传统的家族观念。苏汉臣作为婴戏题材的绘画大师,其作品能反映出该时期婴戏图的整体风貌。本文以《秋庭婴戏图》作为推进点,引介画中内容的时代背景,研习画中的表现语言,对刻画出当前儿童画应有现实精神面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文翔.略论苏汉臣婴戏题材绘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2018.
[2] 刘冰冰,程艳妮.秦汉、唐衣冠服饰制度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8.
[3] 吴菁.宋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N].光明日报,2017.
[4] 王新.宋《秋庭婴戏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5] 李思洁.工笔人物儿童形象造型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
作者简介:林美舒(1992—),女,广东增城人,硕士在读,从事国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