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媒专业学徒制“1+1双元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7-23赵娜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相关资料及文件的研究,厘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和具体内容,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性、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可能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数字媒体;“1+1双元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是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有关高职院校正式启动了现代学徒制教育的试点工作。文件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对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国、强国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学徒制”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以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只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各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即YTS)”等等,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根据其他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描述,尝试将我国现代学徒制界定为: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培训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出现的,文中表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该概念被定义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1999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整个教育过程,目的是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及规格;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全部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3]
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和华龙网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载体,深入研究学校与企业在对学生在“就业面向岗位与能力要求”“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毕业能力要求和指标点”“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学校执行和企业执行的两套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调研分析高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其原因,进行项目论证,拟定项目纲要及研究计划,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同实践联系起来,在实施过程中适时开展反馈、分析、改进和提炼,最终构建可实施和复制的、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1+1双元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广应用,促进高校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4]
总结传媒艺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践行学校和企业执行两套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优势和产生的积极作用,提炼推广经验,提升传媒类专业学生质量和就业适应能力。
希望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定位双角度出发,构建高职教育“1+1双元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组织构架,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按照学生培养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场地来分阶段研究“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开创一种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这既有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也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和市场对人才的职业性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昌德.弘扬工匠精神,建立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
[2] 齐丽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3] 李超颖,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03).
[4] 杨聪.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3).
作者簡介:赵娜(1985—),女,山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