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背景下桂东南民间美术利用研究
2019-07-23柳姗姗李说文
柳姗姗 李说文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贸易壁垒消除,降低了东盟和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经济的发展。地处广西的桂东南与东盟中南半岛山水相连,民族相亲,文化相近,合作发展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玉林作为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玉博会,为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了平台。因此,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背景下开发和利用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有利于推动桂东南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桂东南;美术资源;利用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桂东南经济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桂东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将对桂东南经济财政产生巨大的影响。玉林地处桂东南,背靠我国广阔的内陆腹地,面向东南亚,是全国沿海经济开发区和中国大西南沿海的重要便利交通线,有“岭南都会”之称,在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玉林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把玉林加速打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名城,从2004年起,每年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玉林便举办声势浩大、以“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玉博会”)。这些年来,逐渐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产业群,形成强大的辐射力,为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了平台。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背景下桂东南民间美术的利用现状
桂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这些美术资源形式各样、历史悠久、文化内容丰富,如北流的陶瓷、博白的芒编、玉林的羽毛画、茶泡、剪纸等。目前,这些美术资源中运用发展得比较好的是北流的陶瓷和博白的芒编,北流位于广西东南部,境内及周边地区领土资源丰富,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流陶瓷胎身紧致,胎釉结合紧密,烧结程度好,声音清亮,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北流陶瓷主要生产日用品,目前北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北流陶瓷作为玉林文化的传播使者,必将把玉林文化带到更广阔的舞台。
博白芒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已经远近闻名,改革开放后,宽松的政策和环境给博白的编织工艺产品的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编织工艺生产企业和编织工艺企业家。编织工艺成为博白县工业五大支柱之一。现已有1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元,20多家超过3000多万元的比较成熟的骨干企业。产品工艺独具特色,技术新、样式新、工艺新,在国际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民族工艺品的一大亮点。目前博白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编织产业出口基地。相比前两者,羽毛画、茶泡的发展就显得弱了很多。羽毛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品,是以各种禽鸟的美丽羽毛为原料,借助传统的国画构图法及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表现手段制作的一种图画。80年代玉林市工艺美术厂制作的羽毛画被列为中国羽毛画三大流派之一。玉林的羽毛画有半立体和平贴两种,半立体的羽毛画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像一幅大写的油画,平贴的羽毛画则素雅细腻,平淡自然,具有写意画的效果。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玉林的羽毛画每年参加广交会,产品远销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然而现在的玉林羽毛画发展一蹶不振,玉林市工艺美术厂几乎倒闭,年轻人不爱学,没有传承人。据了解,玉林工艺美术厂里的技艺方面仅靠几名老职工支撑,羽毛画人才出现青黄不接、出现后续无人的现象。玉林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是一种精雕细琢、供人观赏的工艺品。玉林茶泡在宋代就有,至清代,玉林的富户人家在嫁女时用茶泡敬遍亲戚朋友,俗称“新人茶”。逢春节,玉林民间常以茶泡招待宾客。然而现在的玉林茶泡发展也停滞不前,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现成的茶泡,以前生产茶泡的厂家觉得利润低,市场需求量小,都停止了生产,茶泡文化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成为濒危文化。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背景下桂东南民间美术的利用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使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得到利用和发展,适应市场环境,走向市场,政府可以支持设立民间美术扶贫就业工坊,组织传统手工艺培训,帮助当地建档立卡,引导贫困户学习传统工艺、掌握相关技能,组织专家团队,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提升,搭建平台,支持电商企业等通过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方式,帮助销售民间美术扶贫就业工坊生产的传统工艺产品,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
3.1 发展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竞争力
民间传统工艺品要想有市场,就必须增强工艺产品的竞争力,而竞争力取决于产品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手工艺人缺乏创新意识,这一点严重阻碍了民间工艺品的市场化。玉林市文化局与玉林师范学院合作成立“传统工艺产品桂东南工作站”,政校行企多方合作,在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开展研修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传统工艺产品种类繁多,然而传承人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欠缺、技术及工艺瓶颈难以突破、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生活脱节、产品附加值低、从业者生活难以为继等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发挥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探索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發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合作站领导可以带领团队在桂东南各地调研,走访乡村和传承人,了解目前桂东南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文化和旅游局、扶贫办应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对接相关高校或企业,委托高校或企业组建由设计师、专家、相关高校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分批驻扎到民间美术扶贫就业工坊所在贫困村,帮助民间传统手工艺人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帮助扶贫就业工坊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再设计和改造提升,解决工艺难题,提升产品品质,对接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传统手工艺助推脱贫培训,着力提升传统手工艺人的文化修养、审美和创意设计能力。
3.2 搭建桂东南地区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
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和传承人已经认识到了市场化在民间美术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各类电商平台陆续上线,地方政府、企业、机构与知名电商的合作亮相频繁。这些合作和尝试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品牌的推广提供了较好的渠道和空间。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民间美术的传播主体、渠道和受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首先是传播主体扩大化,人人都是“广播站”。其次是传播渠道多元化、数字化。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渠道传播民间美术。通过传播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桂东南民间美术,喜爱桂东南民间传统美术工艺品,从而扩大了桂东南民间美术工艺品的社会需求量。政府要顺势而为,搭建桂东南地区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将贫困地区的传统工艺产品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更满足社会需求、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文化和旅游局将结合传统工艺工作站,组织设计师、专家、高校教师,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引进有阵地、渠道和平台的知名电商企业和相关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扩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将桂东南地区传统工艺产品展示销售与各类相关博览会、展销会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每年专门针对桂东南地区举办传统工艺展示交流活动,加大桂东南地区传统工艺产品线下线上的宣传和营销力度。
3.3 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发非遗旅游
桂东南的民族、地域文化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非遗的文化多样性为旅游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滋养,让旅游更加有“趣味”,而旅游又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为非遗增添了“活力”。将博白的芒编、玉林的羽毛画、茶泡、剪纸技艺、蜡染以及“桂南采茶戏”“玉林八音”2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部引入桂东南的旅游城镇,以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及“桂南采茶戏”“玉林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核,打造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综合体,以玉林具有乡野环境生态品质的休闲旅游景区“五彩田园”为试点,打造集观赏、生产、加工、艺术创造于一体的多彩美丽的田园,让游客兴致昂扬地流连于源远流长的非遗传统,沉浸于自然天成的匠心精神中。非遗能激发旅游动机、增添旅游体验,看一段舞、听一支歌、了解一个民俗,亲手制陶、炒茶,参与印染、拓片,游客就有了难忘的非遗旅游体验和记忆。这些非遗项目的特色性和唯一性,不仅为城市居民、外地游客所喜欢,境外游客也对中国乡村的独特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旅游要有体验、有故事,非遗就包含了丰富的故事,对其中的内涵挖掘越深,市场差异化和异质性就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除了丰富旅游的内容,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资源还能破解旅游商品同质化的“痛点”。民间美术一旦转化为旅游商品,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手工温度的旅游纪念品,就可以因其独特性、品牌性、纪念性等特点,而形成一种非凡旅游业态,对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人群,形成新的旅游市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随着游客需求和现代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创意设计,促进美术资源的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服装服饰、民风民俗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使桂东南民间美术更好地融入旅游场景,展现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拥有“活态传承”的生命力。
民间美术资源是现代人的根的一种记忆符号,很有市场价值,政府发展提升民间工艺产品的竞争力,搭建桂东南地区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发非遗旅游,必将对桂东南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推动桂东南经济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民间美术界人士转变观念,既要将民间美术传承下来,更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技艺如何和现代生活相融,以创新手段给民间美术注入时代元素,让其得到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 杨学芹.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2] 蒋君兰.浅谈民间美术的变化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
作者简介:柳姗姗,女,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及民间美术。
李说文,男,桂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