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的实践与应用
2019-07-23吴静
摘 要:笔者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引入室内设计系列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与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专业必修课《建筑装饰材料》为例,深入探析“对分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实践经验,旨在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实质性变革。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权责对分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其理论系统包含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内化吸收、课堂分组讨论这三大教学流程和相应的考评制度,通过对讲授与讨论基本对等的时间分配,强调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和课堂互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专业自信心。
“对分课堂”于2017年9月引入我校,在各专业中推广,笔者所在的环境设计专业也在第一时间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住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室内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全程执行了“对分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对分规则,是本专业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一次系统、有益的探索。
1 传統的《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模式和存在问题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能力。该课程开课时间为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一共32课时。在改革前一直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由一名教师对全年级三个专业班级进行合班上课,成绩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作业为辅。近几年来这门课虽然历经改革,不断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和新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但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历届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都较低。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课学生人数较多,课堂纪律较难维持,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第二,同样因为合班课原因,任课教师跟学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分组课堂研讨也较难实现;第三,学生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授课教师的讲授内容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教师信心受挫。第四,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形式仅适用于理论知识部分,对学生在材料应用方面的引导不足,没有达到该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究其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关照,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且忽视了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在课堂讲授之后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消化。此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提问的内容凝练、课堂讨论的组织等方面还缺少科学的把控,导致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和实质上的提高。
2 “对分课堂”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1 实行小班上课,分组讨论
“对分课堂”推崇的是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强调课堂讨论的重要性。根据《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专业特点,我们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便于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分班教学,将原来的合班课改为以专业班级为单位的小班授课,为此增加了两名任课教师。三个专业班级中有两个班级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将当堂对分、隔堂对分、三分钟对分等对分形式的引入课堂,另一个班级沿用传统授课形式,以便最终进行教学效果的比对和参照。
分班后的每个教学班总人数28人,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学生自由组合为7个小组,每组4人,教室的桌椅也相应组合成7个方阵,方阵之间留出通道便于教师巡视。从上课之初起,小组成员的座位就被相对固定地被安排在一起,听课时面向讲台,课堂讨论时转身向心围坐,营造出良好的协同学习氛围;在课堂讨论环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轮流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全组发表观点或公布答案,由于小组成员公共分担了回答错误的风险,所以即便是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勇于发言,从而避免出现传统课堂总是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置身事外的情况,尽可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2.2 优化讲授内容和方法
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次序安排,在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内要完成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这四项内容,课堂教授的时间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各约占一半课时,这就意味着课堂讲授的时间将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在对分实践中,第一步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方式,重新设计讲授内容,压缩原来的授课时间,实行“精讲留白”。教师只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重要概念、各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做框架式、引导式讲解,精讲重要知识点,“留白”的部分则让学生通过自学、练习、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学习。如讲“木材”一章时,传统讲授内容包括木材的分类、木材的特性、木材的处理、木材装饰制品、木材的选择、木材的应用等,通篇讲解,面面俱到。引入“对分课堂”后,教师只对木材的分类和特性做基本讲解,精讲木材装饰制品的特点和应用,其他内容以若干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在当堂对分或隔堂对分中自学,同时利用学生依赖手机的行为和心理,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使用手机查阅教材上未做注解的专业名词,如强化木地板的“转数”、材料的“各向异性”等,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将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由被动灌输变主动汲取。又如“木材的应用”一节,教师不再提供具体案例分析,而让学生自己寻找木材制品应用案例,并分析其优点和设计理念,这种“精讲留白”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能突出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除了优化教学内容,我们还尝试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比如当木材、石材、陶瓷三大主材的学习结束后,分别安排两次装饰材料的市场考察和一次施工现场学习,要求学生在考察和学习的同时收集这几种材料的电子资料和实物样板,并了解材料的使用范围、固定方式和施工结构。这样学生不单是从教材上学习到材料的物理特性,还能亲眼观察材料实物的表观特征,亲手触摸、掂量、测量材料,体会材料的质感和触感,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材料的认知。每次考察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制作一份详细的材料展板,用图文、排版、思维推导图、实物陈列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书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被活化、延伸,然后内化、吸收。
2.3 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对分易”是一款与“对分课堂”配套的手机软件,同时也是“对分课堂”的官方教学服务平台,它的特点是面向移动互联网,为师生提供快捷的微信互动。利用“对分易”的内置功能,可以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并进行分组,可以上传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可以在课堂上发布微信消息、调查问卷和在线练习题目,发起活动或投票,还可以布置作业、随堂考勤、察看教学评价,学生可以用弹幕功能对问题作出即时回应和评价,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课堂互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教师在备课阶段利用“对分易”创建班级,获得班级二维码,并在第一堂课上课前将二维码粘贴于PPT课件首页,学生进入教室后就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班级,教师就可以用“对分易”进行第一次的课堂考勤。一门课的考勤汇总数据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参考,同时,通过“对分易”记录的各项互动活动情况还能如实反映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为更全面、更合理地考核评分提供依据。
《建筑装饰材料》中有大量學习资料、试题库和课堂作业通过“对分易”提前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市场考察或施工实习时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上传图片或文字发送给教师,形成课内课外良好的互动。实践发现,用“对分易”的软件功能来实践对分课堂提出的“亮、考、帮”即“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三大环节比线下更容易操作,学生在班级群的讨论区、课堂提问区、活动区中提出各自的思考亮点、问题和困惑,随后全班讨论,在线投票,教师做最后总结和补充。这种尝试让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增强了课堂反馈的实时性,同时让课堂互动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从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大大活跃,打盹、走神、玩手机等现象基本消失。
3 结语
通过室内设计课程两个教学周期的课堂实践,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对分课堂”带来的正积极影响,不仅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成绩高于传统授课班级,学生的到课率、教学评价、教师满意度测试等数据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科学运用“对分课堂”进行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是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增强专业自信的迫切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8.
[2] 孟晓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
[3] 马路.环艺专业若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J].苏州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吴静(1977—),女,四川宜宾人,环境设计专业,副教授,从事地域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