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教学相融合的创新研究
2019-07-23庞蓉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政治理念。它的本义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一直都重视乐舞的教育功能,以此来推行政治性社会的礼仪化道路。中国古典舞学科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其中不仅有着对中国前代舞蹈的继承,更吸收了芭蕾的训练方法。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元素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乐文化精神。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加强调对学生舞蹈文化内涵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归属感。
关键词:礼乐文化;古典舞;创新
0 引言
中国古典舞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戏曲当中有古典舞特有的风格,老一辈舞蹈家在50年代初期,在戏曲舞蹈、杂技、武术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重建出来的。古典舞重建以来,舞蹈编导家们一直在努力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礼乐文化”。然而礼乐文化在当下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播与推广并不尽人意,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教学相融合,发挥传统礼乐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本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传统礼乐文化在古典舞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包含的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伦理、制度、民俗、艺术(音乐、舞蹈)。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孔子“礼乐”思想,主张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礼”以修“外”,规范人的行为准则;“乐”以修“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统治者通过“礼乐”形成当时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加强自己的领导权。经过社会的变迁,礼乐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礼乐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价值。“礼乐”文化教导人们修身养性,知书明理,懂谦让,通过这些优秀的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崇礼仪、尚和合、讲仁爱的礼乐传统。而我国历史上的宫廷乐舞、女乐、雅乐、礼乐均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这就意味着古典舞自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礼乐文化。如周代的《六代舞》为中国古代皇帝、唐、虞、夏、商、周六个时代的祭祀乐舞,歌颂统治者的功德;如古典舞《秦王点兵》表现中华武士驰骋疆场,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如古典舞剧目《踏歌》完美诠释了古典舞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动势,不以人体线条呈现,而是体现在古典舞的“韵”“势”之中,展现古典文化的风韵。更体现出“礼乐文化”重点不在人的外观体态,而是强调人的内在修养,由“内”修“外”,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2 礼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礼乐文化是孔子创建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制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引录东周时记载周人执行礼乐情况的《礼记·乐记》。礼乐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精神文明传承,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使人的素质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重视人的终身教育,使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存。礼乐文化中的“礼”规范人的行为准则,修饰人的外在行为;“乐”培养人的精神文明,修饰人的内在品质。内外兼修,提高人的素养。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这些都符合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
3 将传统“礼乐”文化渗透于古典舞教学中
3.1 传播礼乐文化思想
古典舞在其发展过程中借鉴了中国古代雅乐、礼乐、女乐等,并汲取了戏曲中的舞蹈元素,积淀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气质的真谛,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乐”精神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术建设和展示。在古典舞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礼乐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认识,向学生讲解礼乐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从而达到礼乐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美德的培养、人格的完善。礼乐文化主张以仁、德润身,关注人的全方面均衡发展,使人心向善,社会和谐,因此让学生在古典舞课堂上对礼乐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舞蹈动作上创新
在舞蹈动作中将礼乐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融入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并融入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中的佛教、太极、武术、戏曲等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古典舞意蕴。在面部表情上提取佛教的相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诸如愉悦、恭敬、温和、文雅之类的品格,形成对人性本善的尊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气息”的运用上吸收了太极拳的呼吸法则,强调在移动中以气带韵的时空运用之变化与表现,彰显古典舞中气息与动作、气息与情绪、气息与性格的层次关系,使学生在气息运用中体会古典舞的韵味;在“身法”练习中吸收借鉴了武术的身法,再加上节奏的变化,体现出强烈的风格性与民族性;在手形的表现中采用了戏曲中的兰花指、单指、剑指,佛教中的禅指,太极中的推手,戏曲中的摊手 、盘手等;在“臂势”的练习中是从武术及太极中提取元素,左右手在身前做上下八字盘腕的平圆运动;在“步伐”的练习中更是吸收借鉴了太极、武术、戏曲中的动势,别有一番韵味等。将这些优秀的礼乐文化思想及元素通过舞蹈动作的改编,在原有古典舞的教学中进一步丰富中国古典舞的思想文化内涵及改善古典舞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其更具有中国传统韵味,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认知。
3.3 音乐上的熏陶
音乐是用声音和乐器为创作工具,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舞蹈动作、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依赖于音乐。不同的音乐反映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在古典舞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是传统音乐,将传统音乐特色的“声”和古典舞动作独有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的表现古典舞的艺术之美。让学生在古典舞课堂上多接触我国传统音乐,了解它的由来,体会它的韵味。将古典舞与传统礼乐文化相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礼乐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礼乐文化的理解与掌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典舞课堂上,以中国“礼乐”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领会为导向,在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在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古典舞作为我国的传统舞蹈,要形成一个足以代表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艺术体系,就必须要分析历史的变化给艺术带来的影响,求新求变,钻研创新,对于历史时代的艺术加以选择改造,赋予它们新的气韵,新的品格。我们在古典舞教学中以“礼乐”文化为学习切入点,围绕动作意识为核心,符合当代的审美价值取向。通过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技艺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认识。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守住本来、吸收外来、放眼未来。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被学生吸收才能让学生外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内在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06):66-72+2.
[2] 聂振斌.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J].江海学刊,2005(03):14-21.
[3] 韩云忠.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 庞丹,赵晶晶.“身韵美学”的构建与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1): 65-69.
[5] 孙思洋.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发生、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6] 朱雅菲.“相由心生”对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启示[D].北京舞蹈学院,2017.
[7] 董林楠.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D].吉林艺术学院,2015.
[8] 刘丽兰,夏艳艳.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J].戏剧之家,2015(03):104-105.
作者簡介:庞蓉,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