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2019-07-23顾苗丰沈晨仕张金静

科技视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融合

顾苗丰 沈晨仕 张金静

【摘 要】思政理论课要主动融入专业教育,聚焦于专业人才培养,统一于课程,形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融合课程”,重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快将思想政治课融入专业教育,必须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为此,有必要建构一种思政理论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育人长效机制、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融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大思政格局

中图分类号: G6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6-017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74

On the Effective Path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 Miao-feng SHEN Chen-shi ZHANG Jin-j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hould be actively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unifying the curriculum, forming a “integration curriculum”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Course Ideological Management”, and reconstructing a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To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e must give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form a new patter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big thinking”.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educating people, build a high-level faculty;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思政理論课与专业教育课程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存在着密切联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为育人的主阵地,都具有育人功能。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应从围绕高等教育“育人”本质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推进重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课融入专业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身。纵观其历程,在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道路上,前路漫漫,困难重重。本文试图把价值引领、课程育人贯穿到专业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融合课程”。只有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效果评价,才能为建立育人长效机制的奠定基础。

1 高校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

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其教育活动统称为“思政课程”。而“课程思政”则不然,“它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课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其特点是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鲜明,而传统的课程边际淡化。”[1]

北京大学教授孙蚌珠认为,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体系。对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期待,源于课程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是“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课程改革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单元和基本载体,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最终落实,须以课程为纽带。高德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2]

1.2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重组,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格局

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重组。而高校专业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学科理论知识的逻辑,而非认知发展和水平提升的逻辑,未能紧扣学生未来发展的应用能力培养来构建课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差异很小,不论本科和高职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没有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专业教育课程也出现“短板效应”:教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比例明显不足,实践与理论脱节、知行分离。因此,目前课堂教学仍以“知识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为主导,制约了高校“知识与技能创新”等使命的有效推进,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与重组。

1.3 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出发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协同效应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树立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观念,某种程度上消除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课而不解惑”现象。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框架体系

在教育体系建构上,“课程思政”的教学架构关注所有课程的教育价值,不应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科影响,而该从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属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从而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建设方案(见表1)。下面从三个层面就如何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体系展开论述。

2.1 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目标方面,思政的刚性要坚卓。“课程思政”在教育目标的改革,集中表现在所有课程的教育性要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反映了正确的成才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政的活力要放大。知识化和技能化有机组合的教学内容,是常态下专业课程的一种显著特点。一般而言,专业课程以知识、技能为教学内容,思政教育辅助性地贯穿到专业知识、相关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以“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为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为辅的特点。因此,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受到削弱。与之不同,“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与思政合二为一,教师要采用思政教育的思维去安排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潜在的价值观和德育因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评价方面,思政的底线不可动摇。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必然牵动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改革问题。“课程思政”的原则性表明,高校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及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质量水平等,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准则,也是“一票否决”的根本原则。“课程思政”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这是共同的要求。据此,要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思政标准和学科标准都要“硬”,筑起又红又专的“同心圆”。

2.2 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所有课程的教育属性,并非是按思政课程去搞模式化,更不是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只是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是为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简单地上成介绍专业知识的专业课,这样势必削弱思政理论课正常的育人功能。”[4]它突破了跨学科领域的局限,我们也可以把“课程思政”看成是一种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第一位是培养人,这样才能达到专业素养、政治素养与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可以看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要和专业教育要融为一体。

2.3 课程教学考核方式

根据专业课程的特色,设置课程考核方式,是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可是,很多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考核,目前主要是采用开卷、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不利于综合性考察学生的道德意识、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形成。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应更注重对教学实施过程的考核。可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设计权重,建立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考核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要多元化,广泛听取授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者、实习指导教师等多方的意见。将通过本校认定的“融合课程”(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并制订“融合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和学分认定办法。为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向选择和学分的互认等提供制度保障。

3 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课程,不同类别的课程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各有侧重;但并不矛盾,都聚焦于专业人才培养,统一于课程,都是为了建立一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延展、拓宽和深化思政课融入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路径。

3.1 聚焦特色,整合资源,明确目标,建立育人长效机制

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始终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挖掘有效路径和载体。只有注重教学方式方法,避免生硬的说教,才能达到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引发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层面的共鸣,赢得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力。第一,强化教学策略的方式引领改革,绘制德育渗透“教与学”过程的育人导图。根据学生所遇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系统设计德育的递进式路径。第二,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多维度(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胜任力等)延伸,细化对学生学业情况、教师教学指导效果的测量。第三,以活动为导向,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大力弘扬“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全校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展示活动、教学成果表彰,均设置德育的评价指标。第四,推动“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设立“德育实践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将“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与形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3.2 提高标准,跨界转型,育人为先,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无疑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理论课之所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专业教育‘跨界思考,总是过分强调思政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太关注专业教育的特点和最新动态,课堂教学内容与不同专業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不多,没有贴近学生的实际。”[5]

首先,教师应当尽快完成跨界转型、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实践者和引领者。了解自己授课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发展情况,清楚不同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要求,并能深入了解自己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和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及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扎实、有序、高效推进教学改革。

其次,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制度。认真践行育人的职责,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必须建立健全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制度。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睿智深刻的思想熏陶、循循善诱的价值引导、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知行合一的教学教风等作为指标,贯穿各门课程、教学与教师评价,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學评价的全过程。

3.3 借力平台,完善制度,协同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评价机制

依托一系列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作为配套保障,有效开展学校“课程思政”工作。一是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专业建设的优势,将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渗透的主要阵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服务性学习”,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推进协同服务育人。在机构管理职能上,构建学工、教学管理架构一体化;从团队服务上,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等联合成“全员育人、协同服务共同体”,建立导师团队,服务学生,促进角色互补、优势共享。三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诊改和评价体系。思政课应将课程考核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结合,这是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学督导、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基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数据,建立课程体系的自我诊断机制,不断完善基于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邱开金.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么走[J].中国教育报,2017-3-21.

[2]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3]董洪亮,等.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N]. 人民网,2016-12-10.

[4][5]张赵根,林茹.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3(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