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本身就是值得的
2019-07-23风伊万
风伊万
“我知道一定要去飞行”
1897年7月24日,艾米莉亚·埃尔哈特出生在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艾奇逊。她从小就是个“假小子”,喜欢户外活动,曾自制木头滑橇从高处冲下来感受飞一般的刺激。不过当她10岁时在一个展览会上第一次看到飞机,却觉得这么个用线缆和木板拼成的玩意没什么意思。
直到1920年圣诞节,艾米莉亚的父亲带她来到加州洛杉矶长滩的一处机场,花10美元让她第一次体验了空中翱翔。随着飞机腾空而起,她内心深处的激情被瞬间点燃。她后来回忆道:“当离开地面两三百英尺的时候,我知道我一定要去飞行。”
心动不如赶快行动。1921年新年刚过,艾米莉亚就迫不及待地去上飞行课。由于担心异性的偏见,她找的启蒙教练是尼塔·斯努克——第一位从柯蒂斯飞行学校毕业的女性,也是第一位经营自己机场的女飞行员。斯努克用一架军队淘汰的柯蒂斯JN-4双翼教练机做教具,每飞行1分钟收费1美元。
插上翅膀给艾米莉亚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出师之后,她急切地想拥有自己的飞机,终于在24岁生日时靠母亲资助买下一架二手的金纳Airster双翼机,取名“金丝雀”。为了支付不菲的训练和飞行费用,艾米莉亚四处打工,当过摄影师、开过卡车还做过文秘。而一到机场,她就抓住一切机会熟悉飞机性能,提高驾驶技术,为方便起见还把头发剪得很短,和男人一样承受风吹日晒。
“九十九人会”飞行夹克。1931年,艾米莉亚·埃尔哈特当选为该组织首任主席。埃尔哈特在任上充分发挥自己在时装设计方面的才华,为“九十九人会”设计了非常实用的两件套飞行服。其中这件夹克采用白色棉布华达呢制成,前襟采用拉链,两侧备有一个盖兜,左胸带有“九十九”标志。尽管“九十九人会”从未正式宣布采用过这套飞行服,但是衣服上那个有趣的两个相互嵌套勾连的阿拉伯数字9最终成为该组织的官方标志。
1928年6月19日,艾米莉亚、威尔默·斯圄尔茨(左3)和领航员路易斯·戈登(右2)在完成飞行后接受祝贺,虽然不是本次飞行的飞行员,但艾米莉亚依然站在中问成为活动的主角。
1922年10月22日,艾米莉亚用“金丝雀”刷新了女性飞行高度纪录。半年后,她拿到国际航空联合会颁发的飞行执照,成为第16位获此资格的美国女性。然而因经济困难和父母离异,艾米莉亚不得已卖掉飞机,和母亲一起到波士顿谋生。在从事家教和社工之余,她仍没有放弃飞行梦,1925年加入美国航空协会波士顿分会,还为金纳飞机公司做销售推广,换取免费飞行的机会。
“我只是件行李”
1927年5月21日,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实现了首次单人驾机飞越大西洋的壮举。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让艾米莉亚兴奋不已,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将很快踏上同样的航程。当时有位嫁到英国的美国贵妇盖斯特夫人既是航空爱好者又是女权主义者,不甘人后地想成为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这一时冲动被家人阻止后,盖斯特夫人转而托人在美国物色一位合适的女孩代替她实现愿望。
艾米莉亚机缘巧合地入选了,1928年4月受邀到纽约出版商乔治·帕特南的公司接受面试。正是帕特南一手促成林德伯格在成功越洋后写出自传《我们》,成为当年大热的畅销书。接到盖斯特夫人的委托,精明的帕特南还想再次打造爆款。在他看来,艾米莉亚与林德伯格的形象颇为相似:身材高挑,有些腼腆,但敢于冒险,对飞行充满热情,正是理想的人选。艾米莉亚深知这次幸运女神的眷顾也可能是死神的召唤,毕竟之前已有十多人在试图效仿林德伯格时丧生,其中包括3名女性,但她决意接受挑战。
艾米莉亚和帕特南
盖斯特夫人资助了一架福克F.Ⅶ三发运输机,命名为“友谊”号。艾米莉亚没有操作多发飞机的资格,只能充当乘客。不过帕特南给了她一个“指挥官”的头衔,实际驾机的男飞行员威爾默·斯图尔茨和领航员路易斯·戈登名义上听从她的指令,以此抬高她的分量。航程起点设在北美洲最东端纽芬兰的特雷帕西港,1928年6月17日,装有浮筒的“友谊”号从水面艰难起飞前往英国。在克服了不良天气和仪表失灵等困难后,第二天飞机终于在南威尔士的巴里港降落,共历时20小时40分钟。
取得成功后,机组三人在大洋两岸都受到热烈欢迎自不待言。不出帕特南所料,艾米莉亚才是焦点,跟林德伯格一样一夜爆红,圈粉无数,被媒体捧为“女版林迪”(Lady Lindy,林德伯格的昵称是“幸运林迪”Lucky Lindy)。艾米莉亚倒是谦逊地强调在飞机上“我只是件行李,就像一袋土豆。”但在众声喧哗中,她的光芒已经掩盖了两位同行男士,就连后来在着陆点附近设立的纪念碑上都只刻有她的大名。
“我去做是因为我想做”
1934年艾米莉亚·埃尔晗特时尚系列中的一款女士帽子。这顶帽子以褐色毛毡为面料,外附厚斜纹绸制缎带,拉链拉手则被做成了蝴蝶螺母外形。内部的标签上写着“艾米莉亚埃尔晗特为马歇尔广场公司设计,芝加哥……”
突如其来的名气给艾米莉亚打开了又一重新天地,频频到各地出席庆祝活动、会见达官显贵、接受访问和发表演讲。这背后少不了帕特南的推波助澜,他让艾米莉亚赶出《20小时40分钟:我们在“友谊”号上的飞行》一书,迅速上市热销。作为经纪人,帕特南忙着为她打造公众形象,安排公开活动,增加曝光度,还接下各种广告代言,从香烟、巧克力、照相机到汽车,几乎来者不拒。而对艾米莉亚来说,她更迫切地想到天空中证明自己的真正价值,参加商业活动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英国期间,艾米莉亚买下一架阿芙罗Avian Ⅲ双翼机,这是女飞行员玛丽·海丝独自从南非开普敦飞到伦敦用过的飞机。回到美国后,艾米莉亚驾驶这架小飞机进行了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长途飞行。她还获得商务部的航空运输飞行执照,又换装一架更大更先进的洛克希德“織女星”单翼机,让自己的抱负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在学生时代,艾米莉亚就热衷搜集各行各业杰出女性的报道,梦想能成为其中一员。随着名气的增长,她觉得有责任为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摇旗呐喊。
1929年8月,艾米莉亚参加了被称为“粉扑大赛”的第一届女性远程飞行竞赛,位列第三。随后她趁势筹建一个独立的女性飞行员团体,以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在航空业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为宗旨,很快获得了积极响应。艾米莉亚还提议该团体避免采用带有性别倾向的名字,结果是按首批加入的人数定名为“九十九人会”(Ninety-Nines),她于1931年当选首任主席。如今,九十九人会已经壮大成为一个国际性公益组织,设有艾米莉亚基金会,帮助各国女性不断追求飞行梦想。
艾米莉亚在推动航空发展和男女平等上可说是能文能武。1929年她担任畅销杂志《Cosmopolitan》的第一位航空专栏编辑,撰文宣扬航空前景,鼓励女性投身航空。除了自己驾驶飞行器冲击新纪录,艾米莉亚还在美国航空协会任职,负责女性飞行纪录的专项管理,并为国际航空联合会制定相关标准。同时她也积极参与民用航空建设,投资多家新成立的航空运输公司,乘坐新开通的航班,身体力行地展示空中旅行的高效与安全。
此时,艾米莉亚和帕特南的合作愈发紧密。与原配离婚后,帕特南多次向艾米莉亚求婚都被拒绝了。她不希望被传统婚姻所束缚,直到帕特南同意双方保持平等独立,并约定如果一年后彼此感觉不愉快就和平分手,两人才于1931年2月结为夫妇。艾米莉亚称这是“双重掌舵”的伙伴关系,坚持保留自己的姓氏,姓名缩写“A.E”仍是她的专属标志。
艾米莉亚的主要成就
婚后不久,艾米莉亚就提出要完成她的夙愿——亲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经过精心准备,艾米莉亚带着通体红色的“织女星”5B来到纽芬兰的格雷斯港。就在林德伯格成功飞越5周年的1932年5月20日,34岁的艾米莉亚独自向着大洋彼岸飞去。一路上她再次遭遇恶劣天气、机械故障和导航困难等麻烦,经过14小时56分钟才触及陆地。尽管着陆点不是预定的法国巴黎而是北爱尔兰的德里,但艾米莉亚如愿成为第一位独自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女性,也是两次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女林迪”。
Tips
电影中的艾米莉亚
对于这样一位偶像女神,数十年来已经有大量的书籍和纪录片回顾她的生平,好莱坞的镜头下自然也少不7她的身影。早在1943年,就有一部名为《为自由而飞翔》(Flight for Freedom)的电影上映。片中讲述二战前一位女飞行员进行环球飞行,美国海军委托她在途中秘密侦察日军占领的岛屿。当她的恋人赶来担任领航员时,她宁愿独自承担风险,提前驾机升空,自此一去不返。虽说人物和剧情都是虚构的,但这显然是对艾米莉亚命运的一种暗示,在当时也起到了对日作战的宣传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出品公司CEO的妻子就是艾米莉亚的好友、同样担任过九十九人会主席的女飞行家杰奎琳·科克伦,剧本据说是由帕特南提供的。
之后,1976年的《艾米莉亚·埃尔哈特》和1994年的《艾米莉亚·埃尔哈特的最后飞行》都是没有登上大银幕的电视电影。现在观众更熟悉的要数2009年的《艾米莉亚》了。这部大制作的传记片由两届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主演,形象上颇为贴近人物原型。剧情以艾米莉亚最后的环球飞行为主线,穿插了她两次飞越大西洋、与帕特南相识结婚等事件。巧合的是,同年上映的奇幻喜剧《博物馆奇妙夜2》当中也有艾米莉亚的出现。她在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复活,不改爱冒险的本色,还开走了莱特兄弟的飞机。
这一飞跃将艾米莉亚的声望推向了新的顶点,再次刷爆各大媒体的头条,全世界纷纷为之点赞。她接连获得美国军方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都是第一次颁给女性),还有国内外的各种荣誉;出版了第二本畅销书《乐在其中》(The Fun of It);与总统夫人埃利诺尔·罗斯福等各界名流交上朋友,感染到第一夫人也想去学飞行……
“我要在服装中将独特的航空美感表现出来”
电影《艾米莉亚》中的艾米莉亚和帕特南,艾米莉亚由斯万克主演,帕特南由理查德·基尔主演。
看过艾米莉亚当年的照片,不会注意不到她那与众不同的穿着。她被女粉丝们问得最多的除了“下一站去哪?”,就是“穿什么衣服?”起初艾米莉亚只能动手改制出适合自己的飞行服,日常穿着也偏重简洁实用。后来她逐渐感受到服饰也会影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形象,尤其是结识了与可可·香奈儿齐名的意大利女设计师艾尔莎·夏帕瑞丽后,其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让艾米莉亚深受触动,决定进军服装市场。
1933年,艾米莉亚在纽约创办了“艾米莉亚时尚”,成为美国最早打出个人品牌的名人之一。在她眼中,飞机上的线条和颜色构成的独特美感也适合融入流行时尚,于是她的基本设计呈现出简洁流畅、自然得体的风格。当时的女装还是以整套裙装为主,艾米莉亚打破传统将上下装分开设计,既有无褶连衣裙,也有半身裙、长裤和长短外套等。而且顾客无需成套购买,可以选择不同款式和尺码的单品搭配上身。
除了讲究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艾米莉亚在用料上也加入了航空元素。有些衣料采用制作降落伞的丝绸,有的源自飞机蒙皮的耐用织物。而螺旋桨形状的纽扣和轴承式样的皮带扣等细节,也凸显了她的独特创意。每件衣物上都带有艾米莉亚的个性标签:她的黑色签名和一架红色小飞机。打着“为活跃女性而设计”的宣传语,“艾米莉亚时尚”在梅西百货首次亮相,随后进入全美30个城市销售。她还将部分样板提供给女性杂志,让家庭主妇也能自己动手,用较低的成本赶上潮流。
可借“艾米莉亚时尚”生不逢时,当时美国还深陷经济大萧条,市场消费低迷。尽管艾米莉亚亲自当模特作宣传,但毕竟她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航空领域。这些都使得她的时装品牌只是昙花一现。不过这次短暂的副业也证明,无论是驾驶飞机还是做设计师,女性没什么是做不到的。虽说她飞行时的服饰偏于中性化,但并非单调乏味,而是通过搭配形成层次感。尤其是系上别致的领巾后,相貌并不出众的艾米莉亚更显英姿飒爽,充分展现出干练自信的魅力。她曾被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评为年度十大最佳着装女性之一,真可谓不懂时尚的飞行员不是个好偶像,其独到的风格至今还影响着许多时尚品牌。
“如果我要离去,我希望和自己的飞机在一起”
成为当红明星是一种什么体验?名利双收之余,外界的期望和压力也如影随形。艾米莉亚没有见好就收,就在征服大西洋3个月后,她就创造了用19小时从洛杉矶不间断到纽约的女性飞行纪录,一年后又将这—纪录缩短了2小时。
当帕特南转到好莱坞工作时,艾米莉亚也移居洛杉矶,更换了一架新的“织女星”5C,聘请著名特技飞行员保罗·曼兹担任技术顾问。1935年1月11日她发起新的挑战——从夏威夷檀香山飞抵加州奥克兰。依靠首次在民用飞机上安装的双频无线电和些许运气,她以18小时17分钟成为独自征服3800多千米越洋航程的第一人。接着她简直停不下来,又两次开创了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单人飞行纪录。
下一站去哪?答案是全世界!经过多次远程飞行的历练,艾米莉亚对还没有女性完成过的环球飞行跃跃欲试,这将让她的蓝天生涯达到完美的顶峰。然而面对长达4.5万千米的航线,她需要一架更强大的飞机和能干的搭档。当时艾米莉亚在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担任航空顾问,还为女生提供职业咨詢。经过游说,普渡大学同意设立基金会赞助一架新型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10E双发飞机。1936年生日那天,艾米莉亚收到了这份厚礼,但她和帕特南还得四处筹措资金,组织团队,改装设备,制定和落实航行计划。
经过训练和准备后,1937年3月17日,艾米莉亚、曼兹与两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哈里·曼宁和弗雷迪·努南一道驾机从奥克兰飞往夏威夷,开始了从东向西环球飞行的第一站。这次他们只花了不到16小时就到达目的地,可休整后再度启程时,飞机却在滑跑当中突然失控坠地。虽然无人受伤,但飞机损坏严重,必须运回工厂修复。
开局不利,艾米莉亚并未气馁,一待飞机修好又重装上阵。这次她根据气候变化改为从西向东飞行,不过此时曼宁和曼兹因故缺席,只有努南同行。6月1日他们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发,经南美洲跨过大西洋,接着横穿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进入南亚,再绕道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后抵达新几内亚的莱城。一个月内他们就飞过了3.5万千米,浩瀚的太平洋将是最后的考验。
下一站是4100千米外的豪兰岛,要找到这块弹丸之地,准确的导航是关键。7月2日,艾米莉亚和努南从莱城起飞。在豪兰岛负责接应的美国海岸警卫队船只断断续续地与艾米莉亚保持无线电联系,然而次日8点后信号彻底中断了。美国政府随即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海空搜索,覆盖6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但最终一无所获,留下的只有—个难解的谜团。
事后最靠谱的推测是,艾米莉亚他们因迷航错过豪兰岛,在飞机燃料耗尽后坠入大海。而在当时,民众需要奇迹英雄,媒体需要流量明星,女性需要励志榜样。很多人无法接受一代女杰就此陨落,于是各种传言不胫而走。有说她接受秘密任务在侦察日本占领区时遭击落被俘,有说她迫降后流落到附近岛屿,也有说她脱险后回到美国改名换姓隐居了……此后不断有人到失踪区域实地搜寻,目前已能确认丧生的事实与地点。
尽管艾米莉亚生前也遭到过一些非议,比如被认为雄心超过了能力,技术不精导致多次发生飞行事故,没有充分掌握多发飞机操作和无线电导航技术也可能是她最终失事的原因。而她的名声之盛部分要归功于帕特南的善于造势,以致掩盖了其他女飞行员的出色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艾米莉亚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对推动女性独立自强的不遗余力,都使她无愧于航空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责任编辑:王鑫邦
1935年1月,艾米莉亚驾驶“织女星”5C 完成了从檀香山到奥克兰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