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维吾尔族村落田野调研报告

2019-07-23张之红

祖国 2019年13期

摘要:维吾尔族是世居新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新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沙依巴克村位于石河子市城郊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对维吾尔族村落进行田野调研,了解维吾尔族村落的发展与变化、了解村落中的村容村貌、民风习俗等,对了解维吾尔族这一群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维吾尔族村落   田野调研

一、沙依巴克村概况

沙依巴克村位于石河子市城郊结合部,该村共有人口346户、1582人,其中维吾尔族1379人,占到该村人口总数的87.17%,哈萨克族169人,占该村人口总数的11%,汉族30人,回族2人,乌孜别克族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去哪村人口的98%,是一个典型的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沙依巴克村实有耕地面积5100亩,人均耕地3.22亩,村中从事种植业的村民比较少,村民主要从事牛羊育肥、贩卖、屠宰和运输业。屠宰场从业人员29人。司机25人,其中货车司机5人。商店22家,全部销售烟酒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汽车修理厂10家,饭馆8家,仓库5家,木材厂1家。①

二、沙依巴克村田野纪实

(一)村容村貌

沙依巴克村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村落。安详、和谐、各民族交往交融是整个村子的面貌。整齐划一的农村硬化道路,便利的交通为村民们外出提供了诸多方便,村中配备了专门的清洁工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卫生的整理,干净整洁中透漏出浓浓的民族气息,一进入村子就能感觉到维吾尔族热情好客的气氛。“农村虽小,五脏俱全”,村子里有商店、饭馆,有买烟酒、买馕、买米、买面、买油的种类基本上可以说很齐全。村委会不大,但是庄重森严,围墙上一些宣传标语:“沙依巴克村党群连心角,魅力沙村心向党”、“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掷地有声,还有一些是在宣传先进的村委工作先进分子,红色的灯笼、鲜艳的五星红红旗也是非常的显眼。

(二)民风民俗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都是十分热情好客的民族。调研第二天,去家访的时候,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阿姨对我的热情:那是我第一次踏进维吾尔族家中,从一进门首先感受到的是他们少数民族独特的居家风格,宽敞的庭院、家家户户都架起来的葡萄架上已是绿油油的一片、葡萄架下面是他们白天休憩的地方:一张木床、一张维吾尔族床毯、一张老式的桌子,桌子上面摆放着馕和干果、西瓜,进门坐下没多久,倒茶、切西瓜、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很快的速度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幸参加一户农家的“乃孜尔”,乃孜尔在维吾尔族是家人去世四十天之后的的一次小的礼节活动,会邀请村里的村民前去参加,作为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一名,我们有幸也被他们家邀请了。一个长长的桌子,足以能链接庭院两头的桌子两边坐满了汉族、维吾尔族群众,有各式各样的水果、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抓饭、有各式各样的干果、还有几种样式的面饼,简单中显示出朴实。

(三)农村商店

沙依巴克村目前登記在册在商店有十几家,其中都是小规模的、以经营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从商店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村委会附近和清真寺周围,因为相较于其他地方来说人口流动量比较大且比较集中。本村的商店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没有自己的门牌,我观察到村委会对面的几个商店都没有门面牌,清真寺周围的几个商店也都没有门牌。尚不得知其中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可能是没必要安放一个门面牌,因为对本村村民而言,他们所处的这一个“圈子”已经是属于“熟人社会”了,他们对村子中是在熟悉也不过了,村子里哪里有商店、是谁们家开的、主要买的是什么,这些他们都一清二楚,因此在也没有必要在自家的商店门梁上挂一个显眼的招牌,写上“某某家商店”或“某某家商行”,对他们开商店的人来说没必要,对村子里的村民来说也没有必要。

“农村商店”虽然很小,但是它却是整个村子基本生活消费的一个宿影。第一,“农村商店”里所有的商品都是按照所在村子村民的需求而供给的,是典型的、体现供需平衡的一个案例,它不会提供一些大宗生活用品,也不会像市区的大型超市那样种类齐全,各式各样的都有。第二,“农村商店”的数量、规模反映了整个村子整体的地理区位和消费水平,从地理区位上看:沙依巴克村离市区较近,因此村民大多数的生活用品可能会选择去市区购买,毕竟市区种类多。从消费水平上看:整个村子村民的收入有限,而且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差距,所以富裕一点的人家会选择去市区,而剩余的就是家庭经济情况中等或者是比较贫困的家庭,家庭购买力有限,只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就可以,对商品的种类、质量等没什么高的要求。第三,“农村商店”在村子中除了供给村民基本的生活用品之外,其实还是重要的邻里之间、本民族村民之间、本民族村民与汉族之间的交际场所,而且也是村子里小孩子的娱乐场所。第四,开商店的村民,都或多或少会汉语,所以这里也是引领村民进行汉语普通话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我觉得商店的门牌还是有必要挂的,门牌可以普及汉语,十几个商店有二十几个甚至三十多个汉字,对于汉语水平很差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四)国家通用语言学习

沙依巴克村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目前共有259名学员,根据学员基础的差别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两个班,其中初级班142人,中级班119人,计划培训时间从1月到6月底共6个月时间,共上48节课,目前已经上了20节课,累计参加培训村民1773人次。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拼音挂图,每堂课后听写,每月一次测试,每月一次优秀成果展,学员成绩由原来的及格率50%上升到现在的及格率100%,90分以上优秀率70%。②两个班的授课均有本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来讲课,一般都会同时配备有几个即懂汉语又能说维吾尔语的的村子里的人员,主要是村子里的一些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初级班所面对的主要是村里面的一些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主要给他们教授一些基本的汉字的正确发音和书写。中级班是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对学员进行较高级别、较高水平的通用语授课,形式也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外加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亲自辅导。

1.从整体来看,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比较高。比如说大多数的村民都会按时或者提前到教室进行上课,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很投入、情绪很高昂、书写十分认真。

2.从整个村子整体的情况来看,通用语言能力比较差,处在能说一些简单的也能写一些简单的阶段,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中老年人的水平普遍较低;而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学生、经常外出打工的人、做生意的人,他们的汉语水平比较好;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最好的。

3.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同时发现,在日常的交流中,在他们本民族的人之间交流的时候他们不会说汉语,都是讲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和汉族的人交流的时候会讲汉语,发音不标准,大多需要翻译。

4.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交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通用语言的掌握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家庭收入。有的家庭表现得十分明显,汉语水平好一点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会很差,他们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做一些小生意,收入相对而言还算可以;汉语水平差的家庭(基本是大多数人家)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家里的收入来源很有限,年轻人不会汉语的基本都在家里待业,不怎么出门。

(五)村委会广播

“村委会广播”在沙依巴克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村子大,地域广,人口多,事务杂,要求高,这时农村广播成了基层组织管理事务,农民群众了解村务的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应对农村突发事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其职能主要是向村民适时地传达一些重要的通知,或者是通过广播发布一些消息之类的,可以说,在整个村子,广播是最快速、最直接、最方便、辐射面积最广的传播工具了。沙依巴克村村委会广播平时会在每天下午的15:40分左右準时响起,定期宣传相关政策为主:

1.传达中央、自治区的相关文件。通过广播,可以让广大的村民对国家的相关的治疆的文件精神、对自治区和兵团相关的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文件精神有深入的了解。

2.在沙依巴克村,这一少数民族村落,通过广播还具有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功能。每天播放的半个多小时的汉语普通话的广播潜移默化的会使村民听到或学到一些汉语汉字,长时间下去,对提升村民的汉语水平有帮助。

3.教育功能。通过广播向村民清晰地指出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又是错误的,而且广播是一个比较有公信力的工具,所以会对村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促进村委会工作效率提升。有了农村广播之后,以前需要专门有人跑着去村民家通知一些事项的工作现在只需要通过广播就可以很快速的传播过去,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注释:

①数据来源:沙依巴克村村委会人口信息统计数据.

②数据来源:沙依巴克村党支部2018年上半年工作汇报.

参考文献:

[1]李月英.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J].今日民族,2007,(09)45-49.

[2]蔡家麒.文化人类学田野作业若干问题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1):32-37.

[3]杨圣敏.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大出版社,2003:1-9.

(作者简介:张之红,硕士研究生,单位: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