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下高职课堂手机袋的优化管理
2019-07-23任珊珊
任珊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的全面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手机成瘾问题逐渐出现,高职课堂低头族更是常见现象,这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课堂手机袋制度应运而生。针对手机袋产生的背景,分析高职课堂“低头族”的原因,结合手机袋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给出优化手机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议,以期为高职学生的学生工作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手机袋 优化管理
一、高职课堂手机袋产生的背景
手机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千里之外,一个电话遥控,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手机也让人与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伴随着高职学生成长的智能手机,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更是造就了课堂中大量“低头族”的诞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不少师生深受其苦。为了解决普遍存在的“低头族”现象, 课堂手机袋应运而生,但是一味地采取强制手段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课堂管理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探讨有效的课堂手机袋管理模式。
二、课堂“低头族”原因分析
(一)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普遍入学时分数较低,生源多样,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准备的相对不足,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缺失,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却, 不愿意钻研和深入学习, 很少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相反, 过多地体会到的是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效果不佳。[1]面对学习中的挫折,逃避心理严重,思想上呈现消极、自卑、厌学情绪。
(二)学生心理依赖手机,手机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平台
智能手机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活动,拉近的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QQ/微信等社交软件,知乎/微博等阅读软件,手机游戏软件,优酷、爱奇艺、抖音等视频软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让学生从心理上强烈依赖手机,课堂、路上、寝室、睡觉等,几乎做到机不离手。一会儿手机不在身边就坐立不安,拿起手机就是刷刷刷、杀杀杀,大好青春就在这不断的重复过程中消磨,张口闭口就是网上说、朋友圈里说,当下网络热词是什么等。两耳不闻课堂事,一心只在手机中。
(三)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传统教学中黑板的利用率在降低,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虽然与网络等多有结合,然而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相对比较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调查发现,学生公共课比专业课爱玩手机,理论课比实践课爱玩手机,授课形式单一比形式丰富的课堂爱玩手机。
三、手机袋制度面临的困境
(一)财产安全隐患,学生疲于应付
学生手机价位不等,少则几百,多种几千,甚至上万,手机中含有大量的个人隐私,手机因放入手机袋导致的遗失或损坏,经济赔偿等问题本身是一种安全隐患。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上交手机壳、手机模型或上交一个手机,备用多个手机,仍旧是老师讲课,学生自己一心玩手机。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因为对班委让其上交手机行为感到不满,课后出现矛盾冲突或者报复行为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们为了上课玩手机煞费苦心。
(二)课堂需求
专业不同、授课内容不同,另外,高职课堂的授课老师除了有专业课老师,还有外聘老师,不同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素质,对学生手机使用的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容易打擦边球,形成对比,不能自我监督、自我管理、长期坚持。另外,有些学生不能自主上交手机,需要班委或任课老师监督,因为上交手机这一项任务,就会耗费近5分钟时间,严重影响上课的进度与安排。长期以往,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手机袋会形同虚设,给课堂授课带来负面效应。
(三)手机袋的管理
高职学生除了理论知识学习,非常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课堂教学多为流动教室。另外,各专业、各班人数、教室、学号各不相同,手机袋需要采用流动管理,每个班在上下课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管理手机袋,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市面上出售的手袋品种多样、质量不一,购买一款合适的手机袋需要仔细甄别,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四、优化手机袋管理制度,提高课堂效率
(一)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习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争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不忘跟党走初心、牢记新时代使命,扎实学好课堂知识,树立学习目标,练就一身职业本领,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课堂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认可手机袋制度。
(二)改善手机管理方法,打消学生手机入袋顾虑
手机袋制度难于坚持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安全隐患。针对此事项,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采用轮班制、分组管理,降低风险,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对于手机袋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以奖励,因个人失职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情节的严重性给与惩罚。同时,将手机袋制度的重要性、制定该制度的依据、具体的执行方法和违纪违规处分等信息,以家长群发消息或告家长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家长,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参与度,学生能手机自觉入袋
任课老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手机自觉入袋。我们老师不仅可以对课程进行文字或图片方面的资源建设,也可以利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内容制作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通过课前手机资源的观察和思考,上课时,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老师帮助解答,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翻转课堂的理念。[3]另外,老师也可以改授课模式,由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成学生讲,学生听,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布置的授课作业,学生课下可以利用手機广泛查阅各种资料,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学习其他人的讲课模式,积累授课经验,提高自信心。
(四)结合课程特点,采用手机袋制度
课堂使用手机并非都是坏事,采用手机软件点考勤,既快又方便。有些课程,如英语课、专业课,有的时候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并不能当场消化,采用录音或拍照的方式,方便课下学习整理。同时,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成立小组学习,一个微信群,大家就可以在一起头脑风暴,出谋划策,想出很多好点子。最后,由于高职学生受原有基础知识薄弱的影响,对于很多课外知识的补充或拓展都一无所知,需要借助手机等网络资源加以理解,一味的禁用手机反而降低课堂效率。因此,手机袋制度执行前,应该跟任课老师沟通交流,根据老师的反馈意见,制定具体的入袋计划,确定哪些课程必须手机入袋。不一概而论,更能提高师生对手机袋制度的认可度、接受度。
(五)任课老师、辅导员、班委三方联动,共同监督管理
手机袋制度的执行,离不开任课老师的支持。一方面,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上课不用手机,同时,规范学生的使用手机行为,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采取批评教育等措施,让学生从内心重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领导部门要成立考核机制,对于必须使用手机袋的课堂,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检查实际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不到位任课老师也没管理的课堂,老师要有相应的处分制度。辅导员除了要通过班会等形式将具体的手机袋执行制度告知所管理的学生外,还要利用查课的机会动态监管班上学生的手机袋执行情况,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发现一例根据校纪校规处理一例,坚决遏制侥幸心理和负面影响。班委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是辅导员的左臂右膀,在手机袋执行过程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管理不到位的班委,辅导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处理,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提高班委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同时,对于担任负责人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绝对的信任与管理权力,坚决维护负责人的地位,在其他学生心中树立警觉意识。
五、结语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尽管手袋制度饱受争议,但是如果管理得当,绝对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课效率。治标先治本,要想用好这把双刃剑必须从源头上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项制度、接受这项制度。同时,任课老师也要根据时代特点、学生特点,积极寻找有效的授课方法,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使高职课堂不断焕发新机,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让手机为我们的学生服务,为我们的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1):157-158.
[2]马光路,张岩.微时代手机依赖下的高职课堂教学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6):52-54.
[3]李文坚,王莉.让手机促进高职课堂教学[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2):135-136.
(作者單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