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味道”和“触感”

2019-07-23何杭娟郭英莉

祖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时代性味道思想政治教育

何杭娟 郭英莉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目标、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力量的辅导员更需要体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咸味”“苦味”和“辣味”,主动学,明于辨,敢于抓,善于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视化”“可触化”“可嗅化”原则,真正做到运用新媒体技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活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时代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多所高校,通过召开全国性会议、与师生座谈和给教师回信等形式,系统的阐述了其教育思想和表达了对培养好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刻不容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学,明于辨,敢于抓,善于建。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建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体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味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么“抓”和“建”的问题,则需要我们透过肌理,问脉时代,把握高校思政工作教育的“触感”。

一、如何建:体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味道”

如何让思政工作既有营养又有滋味?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受到学生欢迎?这是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下,辅导员在做思政工作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治大国若烹小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事”“时”“势”,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像烹制一桌可口的菜肴,需要掌握各种调料的配比和投放的时机,拿捏好各种食材的“咸味”“苦味”和“辣味”,才能让学生吃起来有滋有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咸味”

《人民日报》社论中提到:“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咸味”有两层含义,一是“撒盐”。青年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需要正确的引导,就像炒菜時放盐一样,在菜将熟未熟之时“撒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入味。把握“撒盐”的时机很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融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大二大三学生的专业教育、大四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中,真正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二是“流泪”。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乏感动,而泪水的咸味是刻骨铭心的,也是最历久弥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托红色资源,挖掘红色资源,引导学生重温红色经典,了解“中国梦”的真正内涵,感受心灵的震撼,接受精神洗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苦味”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苦难中成就了辉煌。一个外部事件再悲惨,如果没有触及到灵魂,也仅仅是一个精神事件,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苦难。苦难本身有价值,但是对于苦难的思考更具有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放点“苦味”,多多加强学生的实践磨练。比如“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等红色纪念活动,三下乡支教和社会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汗水的苦味中闪耀青春,震动生命,教会学生忆苦思甜,思源感恩,不忘初心,勇担责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强化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辣味”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当日还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多老师往往因信仰、爱国等话题过于尖锐而不敢发声亮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多加一点“辣味”,直面社会现实,直面学生内心的困惑,敢于切中要害,动真碰硬,直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痛点,直面学生的信仰缺失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自2015年开通“南航徐川”微信公众以来,开辟“答学生问”“听我说”“节日谈”等专栏,其《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为什么加入学生组织》等系列文章传导的价值观赢得许多学生的认同,累计阅读量超过千万,吸引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在其后台咨询问题十万余条,创造了网络思政工作的新模式。

二、善于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感”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丰富的试听语言,贴近时代的生动案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感,善用新媒体,疏导舆论正向传播,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在可控范围内,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视”“可触”“可嗅”。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视”化

习主席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新媒体丰富的视听语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载体。通过漫画、手绘、动画、动漫戏剧、音乐情景剧等载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脱教科书式的说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比如教育部主推易班设计可爱的卡通玩偶易班熊,通过可爱、简洁的动漫形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的《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和《跟着大大走博鳌》等一系列视频动漫短片,动漫形象与网络流行用语结合起来把国家主流的观念文化传递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触”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紧扣时代脉搏,唱响时代最强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相同,但是从哪个角度讲、谁来讲、对谁讲、怎么讲但如何做到耳目一新、引人入胜,需要辅导员深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抓好重大纪念日、国家节日等主题活动,同时还要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中培育正确价值观。比如2017年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一时成为社会舆论热点,剧中老党员陈岩石老人的特殊党课成为焦点,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入党教育时,以此为话题为切入点,向学生党员提出“假如只有一天党龄,你还会选择入党吗”的入党动机问题引导,学生党员们结合实际就如何摆正入党动机、加强党性修养、坚守理想信念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从而从源头上坚定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嗅”化

新媒体时代,两微一端,抖音等各大平台崛起,每天都向青少年输送巨大的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需要进一步丰富。新媒体时代如果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能有效进入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就一定会有其他思潮和错误的价值观引领占据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同样的,如果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去占领高校的的意识形态阵地,就会有别的社会意见领袖来占领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瞬息万变,对舆情监控和引导也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传统媒体的“黄金24小时”概念提出“黄金四小时”理论,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使人们具有媒介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或者争议性事件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聚焦放大,发酵成为一项重大的舆论事件,比如新浪微博实时更新的话题热搜等就是即时舆情的直接反映,如果不在“黄金4小时”内及时引导,那么就会错失影响舆论的关键时机,在后期应对中便处处被动,甚至陷入“沉默的螺旋”境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强大的嗅觉,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学师生思想动态的网络信息收集、网络思想政治学生队伍组建、学生主流意见领袖培育等方面,切实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消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在早期出现的各种杂音噪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既入脑又入心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事”“时”“势”,紧扣时代要求,做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

参考文献:

[1]沿用好辦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01).

[2]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02).

(项目:河池学院2016年校级青年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2016QN015。河池学院2016年校级青年课题《改进聚类算法在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2016QN006。作者简介:[1]何杭娟,讲师,文学硕士,河池学院,研究方向: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新媒体思政。[2]郭英莉,讲师,管理学硕士,河池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时代性味道思想政治教育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夏天的味道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