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2019-07-23黄嘉慧刘羽飞

祖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现状对策

黄嘉慧 刘羽飞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90后”大学生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现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入学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确利用校园文化加以引导,结合智慧党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对策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种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他曾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大学生只有在内心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坚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决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希望。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1990年以后即“9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以及思想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矛盾性、能动性和现实性[2]。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不同于以往艰苦的生长环境,“90后”成长正值改革开放春风,生活条件较以往更为优越。日渐强大的国力和经济实力,让他们处于安定的环境里,不用再像老一辈一样先考虑国家危亡,后探索自身发展,而是一开始就计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使大学生们更多的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对他们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提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今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渗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社会,网络与大学生的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互联网汲取各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同时,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也会受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动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主体仍旧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部分“90后”大学生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集体观念缺失等问题[3]。如当代大学生都希望接受党的培养,立志入党,问其入党动机时,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有共产主义信仰,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识,但仍旧存在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如因随大流递交入党申请书;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而入党;因从小受入党光荣的思想熏陶,虚荣心作怪等。

(二)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低

近年来,高校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愈加重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参观历史纪念馆、宣誓仪式、红色经典图书分享会、宣誓仪式、英雄人物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却没有贴近学生生活,过于抽象化,局限于理论与口头说教,没有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效果差强人意。

根据调查,部分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低,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且枯燥乏味、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设计不科学[4],受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以宣讲。加之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其专业基础不扎实,课堂呈现效果差,未能结合时事政治和新闻趣事等来提升教学实效。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对事物充满新鲜感,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方式于大学生而言成效甚微,他们更倾向于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将其所学予以反馈或实践。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程的重要时期,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步入大学的起点,走好大学的第一步对未来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刚从中学步入大学,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停留在灌输式教育的知识接收方式,此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较其他阶段成效更为显著。根据大学生心理变化和适应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他们刚从中学生转变身份成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不同阶段,因材施教,给予不同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到大是大非,从个人的人生规划到民族的发展大计,再到人类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加以思考,帮助他们确定共产主义信仰。

在入学教育时,不仅要注意进行理想信念理论教育,更要教授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应利用好课堂阵地,让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和基本国情,了解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入生活体现,在课堂中呈现出生动的教学成果,并指导学生应用于实践。如,通过学生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备课准备课堂材料、分析案例时,在学习实践中想的更多更深一些;还可通过小组辩论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不同的观点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让学生深入思考,强化理想信念。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加以引导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实现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生活应确定好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开展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大学生活中,除了文化课堂,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也给予了大学生诸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探索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校园文化生活展开,寓教于行,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竞赛、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不同形式中进行。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权,在大学生“想什么”、“怎么想”上予以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此外,重视大学生的寒暑假,指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假期,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检验理想信念坚定性的过程。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还有助于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的精神。

(三)结合网络进行智慧党建理想信念教育

手机、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应顺应时代特点,利用信息化方式,着力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形成网上理想信念教育平台。“90后”大学生普遍是在信息化中成长起来的,热衷于使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课本对比更倾向于阅读电子版文字或视频。从“90后”的性格特点是看,他们的集群性较“70后”“80后”要弱,积极探索适应他们群体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会更行之有效。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多以讲座、授课等形式进行,长期以来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传统方式的信息传递功能已经弱化,容易因场地等因素受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且难以建立高效的反馈沟通途径。建立网上理想信念教育平台,不仅是教育形式的创新,更是智慧党建的思维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创新。发挥网络的便捷优势,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确保教育工作高效完成,并逐渐向常态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每学年进行一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网上问卷调查,由系统自动生成针对不同学生、班級乃至各院系、全校的分析报告。各学院再结合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其教育成效会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邓泽球.“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理想信念教育方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83-91.

[3]张瑜.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作者简介:黄嘉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位:辅导员。)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现状对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