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川河畔绘新图
——从脱贫攻坚轨迹看石阡发展实践

2019-07-23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石阡县石阡全县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面对贫穷,石阡县干部群众不言放弃、接力奋进、苦干实干,形成了干部尽锐出战、群众勠力同心、各界众志成城的决战脱贫攻坚大格局,建成了米粮山、花果山,在青山秀水间为小康梦想播下希望的种子。

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18个县(区、市)退出贫困县序列,石阡县是其中之一。自此,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也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作为贵州脱贫攻坚难啃“硬骨头”的石阡终于向贫困告别。

2014年,石阡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7384户108696人,省级极度贫困乡1个(国荣乡)、贫困村17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9个),贫困发生率为27.07%。经过五年奋力攻坚,截至2018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92%。

面对贫穷,石阡干部群众不言放弃、接力奋进、苦干实干,建成了米粮山、花果山,在青山秀水间为小康梦想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立足石阡实际,既要解放思想、敢破敢立,又要统一思想、善破善立,打破行政区域布产业、打破时间限制强基础、打破行政级别建平台、打破行政身份增动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卓有成效。”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

苦干才有出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4月27日清晨,石阡县委常委、国荣乡党委书记龚朝清带着记者走进坐落在国荣乡新寨村的100万棒生态菌生产培育基地,向正在接种大棚里制作菌棒的务工群众了解情况、指导企业规范安全生产流程、帮助企业申报产品商标。随后,又走进周家寨、新阳、葛宋、罗家寨等村寨追踪督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情况。

这样的工作日程,已成为石阡县乡镇干部的一种常态。在石阡,担负攻坚任务的“背包干部”每天都在村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走进位于葛宋村、新阳村、代山村交界处的长荣花卉苗木生态扶贫产业园,金丝楠木幼林园、红豆杉抚育林、桂花树培育林生机盎然,种植有月季、碧桃木芙蓉、玉兰、海棠、红叶石楠、赤枫等的花卉培育园五彩缤纷,煞是迷人。苗圃地里忙碌劳作的,来基地赏花游玩的、拍摄留影的、绘画写生的人群来来往往,让这个昔日偏僻寂静的荒山岭变成了欢乐谷。

产业园负责人尹介华告诉记者,自2017年11月流转1200亩闲散土地启动建设以来,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着力打造农旅一体化生态观光研发科考园,已覆盖周边14个行政村。

目前,产业园种植基地1200亩核心区培育了68个花卉苗木品种,日均务工人数达170余名,工资每人每天80至100元。因家就住在附近,务工群众每天都沿着宽畅整洁的村庄大路骑着摩托车来基地上班。

正在花圃地里给花编形的务工村民周奇巧告诉记者,每天工资有80元左右,一个月最多时可以在基地上25天班。

变化,是干出来的。眼下,“果木满山岗,梯田排成行,春来一片绿,秋来到处香”的画面在石阡广大山村已处处可见。

精准“靶向治疗”“志气交通”推动脱贫攻坚

石阡生态良好、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富集,但局囿于关山阻隔,交通的桎梏使得当地的发展一直偏于缓慢、落后行列。

找到“穷根”,靶向治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石阡从打好打赢交通这场战役“破题”。

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响亮提出“志气交通”理念,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向交通攻坚发起全面总攻。

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头挂帅,沉到一线督战调度,把交通建设摆在全县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辛苦付出终于换来喜人战果。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59.3亿元,修建县乡村组公路3142.7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组组通”项目646个1417公里,解决10.9万人出山难问题;实施串寨路、连户路448.8万平方米,解决全县所有农户出行“最后一米”问题。2018年,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石阡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交通畅,产业兴,百姓富。交通改善带来的区位优势,催生了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脱贫路径洞门大开,拔除穷根有章可循。

2018年,全县引进湖南长浏园林集团、重庆蕊福菌业等龙头企业7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0个,建成省级农业园区8个,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五德镇精品水果省级高效示范园区所在地以前交通闭塞,群众生活极为不便。9.5公里硬化路建成后,解决了1200余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带动沿线水果、烤烟、茶叶等产业发展。如今,沿线群众人均年收入已突破5000元,切实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石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玲说。

干群同心同向书写“时代大考”新答卷

石阡县长荣生态苗木花卉产业园金丝楠木育苗园内,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劳作。(李崇万 / 摄)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石阡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斗志,面对2020年同步小康的使命信心满怀?

这源于石阡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脱贫攻坚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标对表,形成了干部尽锐出战、群众勠力同心、各界众志成城的决战脱贫攻坚大格局。

全县构建由1个县级指挥部、19个乡级前线指挥部、304个村级攻坚队、2468个小组尖刀班组成的攻坚作战体系,统一调度机制,靠前指挥作战,打好“阵地战”“突围战”“歼灭战”,深入到每个项目现场、每家每户,精准开展攻坚。

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2462户;2018年全县筹集资金8.6亿元,对61482户进行“三改一维一化”,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建成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042户21841人住进新居;帮助5225人实现稳定就业,让搬迁家庭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村施法、因户施策,对就业、就学、就医等社会公共服务实行县级总体统筹,确保贫困户身有一技、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业有可就、弱有所助,稳定脱贫。

把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结到产业发展上去,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2018年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农民务工26万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165.6万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分红1296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中受益全覆盖。

现在的石阡,山川愈加苍翠,河流愈加清澈,道路愈加通畅,村庄越来越美,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接受贫困县退出省级评估只是阶段性的工作。”谈及下一步工作目标,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运栋表示,将不松懈、不停顿、不懈怠,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弱项,让产业发展继续稳步推进,乡村治理形成规范,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确保持续稳定脱贫、同步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石阡县石阡全县
石阡县鸳鸯湖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石阡温泉——四百年历史古温泉
石阡县二塘水库渗漏分析及防渗处理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