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使命探析

2019-07-22刘世强

当代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刘世强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关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开拓了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提供了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提升了国与国交往的新境界。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奋进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综合运用多种实力资源,充分凝聚国际共识,努力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使命;全球治理

【DOI】10.19422/j.cnki.ddsj.2019.07.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注重外交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担当尽责,为人类发展出谋划策,为平息冲突纷争贡献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1]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国际主义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

担当国际使命的时代之问

拥有超过9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2]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国际使命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第一,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是应对全球治理失灵的迫切要求。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高歌猛进,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促进人类交流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一方面,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空前扩大,拥有全球竞争优势的跨国巨头赚得盆满钵满,而处在社会中下层的劳动者却承受着产业转移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家内部,现阶段全球范围的经济不平等,达到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3]另一方面,全球化催生出大量跨越国界的治理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正在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化所释放出的负外部性,“全球性治理理念、原则和方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大量涌现,规则的供应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落后于实际的需求”。[4]全球问题的解决急需超越传统的治理范式,呼唤新型治理理念和方案。作为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共产党有责任为解决全球问题,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5]

第二,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是谋求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从国际体系边缘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管是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还是积极调解国际和地区争端,抑或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援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既在世界上构建起良好的政党形象和国家形象,又为中国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换言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开放包容的人类社会。“在一个封闭、冲突、动荡的世界中,中国自身的发展无从谈起,民族复兴更是难以实现。”[6]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展现开放合作姿态,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三,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反动势力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争取民族独立和主权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一边,大力支持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和国际秩序不公的斗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继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到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正确义利观”,从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到“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事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更是站在全人类共存共荣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着眼于增进人类共同福祉而提出的重要倡议,不仅为纷乱复杂的世界提供了前行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找到了重要动力。换言之,中国共产党越是为人类整体价值而奋斗,就越能实现自我的革命与超越。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担当国际使命的内容之维

自成立以来的每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了作为世界最大政党的使命与担当。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在如下方面担当起了新时代的国际使命。

第一,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社会主义运动发端于资本主义大繁荣和大危机的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推动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出了比之前一切时代总和还要多的财富。另一方面,资本的贪婪驱使其无节制地追求剩余价值,造成了普遍的社会不公。社会主义运动旨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构建一个人人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一初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从工厂到田间,从西方到东方,演绎出一幅幅被压迫阶级和民族追求独立和解放的壮丽诗篇。然而,由于发展经验的欠缺和路线错误、民族利益与国际利益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打压,社会主义运动也曾遭遇重大挫败,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并未如西方国家所幻想的那样“改旗易帜”,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全新篇章。事实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真理,只要其基本原理被正确地应用于实践,就会展示出其作为真理的无比巨大力量。”[7]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国际使命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的旗帜继续高高飘扬,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推动平等和公正成为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

第二,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冷战结束初期,西方国家高呼“历史终结”,断定“自由民主+市场经济”的西方模式成为人类最好的治理形式。[8]然而,当前现实是这一模式在世界政治舞台和西方国家内部都出现了严重危机。就世界政治舞台而言,从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到大力支持“阿拉伯之春”,再到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西方国家始终未能培育出“民主”的种子,反而导致不少国家政治秩序崩塌、种族矛盾激化、极端主义扩散。就西方国家内部而言,失去变革动力的西方模式也在不断僵化,所谓的程序民主为不同政党相互攻讦和掣肘大开方便之门,防止专制的制度设计沦为相互否决的政治安排,使得达成共识困难重重,重大议程迟迟无法落地。有学者指出,美国已陷入市场金融化、社会分化和政府失灵的复合型困境之中。[9]反观中国,中国共产党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更具普遍性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即经济上强调公有制主导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上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上强调“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超越了西方模式将市场、政府和社会相互对立和割裂的弊端,使得三种力量得以基本平衡和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正是因为中国在现代化探索中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反思西方模式的同时把眼光投向中国。反过来,中国共产党也愿意同世界各国分享治国理政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第三,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当前,全球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映了全球治理的多重危机。一是全球治理理念严重滞后于国际多元社会的新现实。既有的全球治理理念具有单一性、主导性和对立性的特征。所谓单一性,是指治理主体以主权国家为核心,没有充分调动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行为体的积极性。所谓主导性,是指治理过程主要体现主导者的意志,没有实现治理主体间充分的平等协商。所谓对立性,是指全球治理的成本和收益没有均衡分配,尤其是治理的成果没有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二是全球治理的结构没有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当前,一大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西方国家长期主导着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导致力量结构与治理规则之间出现失衡。三是全球治理的规则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问题的新挑战。一方面,诸如海洋、极地、太空、网络等新兴问题领域面临治理机制的巨大赤字;另一方面,不同全球治理机制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和整合,导致治理机制的封闭化、碎片化,大大降低了全球治理的效率。正是基于对既有全球治理缺陷的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一新型全球治理观强调治理的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旨在建设更具代表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公正性的治理体系。[10]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注重以平等姿态充分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治理体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以政党外交的方式加强全球治理,通过“加强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共商全球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可行性政策”。[11]

第四,国与国交往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未来大同世界的追求,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对理想国际关系的探寻。前者是长远目标,后者是阶段目标;前者是最终理想,后者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具体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并不会自动实现,必须通过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来达成。首先,相互尊重是前提。国际社会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其次,公平正义是原则。我们要站在客观公道的立场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政策和立场,坚持大小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坚持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最后,合作共赢是目标。这就要求世界各国超越零和博弈的旧逻辑,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12]“双构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相处之道贡献的中国智慧,有助于走出传统国际关系冲突不止的历史循环,开创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担当国际使命的实践之基

伴随着国家实力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努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起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磅礴力量,致力于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进行到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风险和外部挑战就越多。如何更好承担国际使命已经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

第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担当国际使命奠定国内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国的国内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与限度。“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与程度是决定全球治理水平与程度的最重要因素。”[13]牢牢把握国内发展这一主线,是中國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的根本前提。一方面,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家,同时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多重转型,其复杂程度、治理难度意味着治理好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14]“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既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又为中国作出新的更大国际贡献提供了能力保障。另一方面,中国的不断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的机遇,推动人类整体福祉的进一步提升。从物廉价美的产品到巨大广阔的市场,再到制度模式的选择,都将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极大助力。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推进国内治理与承担国际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

第二,挖掘反映世界普遍诉求的治理理念,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思想指引。人类文明史表明,人类发展进步需要先进理念和思想的引领。“天下一家”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产阶级政党所具有的人类关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都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反映世界普遍诉求的治理理念提供了深厚土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从“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到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到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16]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挖掘自身治理经验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之间的共鸣点,提出兼具中国诉求和全球关怀的治理主张,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政治保障。从理论上讲,国际行为主体能否实现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可以构建一个权力共享、利益共存、责任共担的政治共同体。所谓权力共享,就是国际权力不能由少数国家垄断,话语表达和投票决策的权力能夠在行为体之间相对均衡地分布。所谓利益共存,就是不能追求你输我赢的零和结果,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者利益,一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所谓责任共担,就是共同分担全球治理的成本和代价,防止只享受利益好处却拒绝承担责任的行为。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在总体上形成这三个层面的共识,国际合作就具备了强劲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一个“权力—利益—责任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担当国际使命的重要着力点。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超越零和博弈的对抗思维和赢者通吃的强权逻辑,引领国际社会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国际多极化和民主化的坚定支持者,努力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全球均衡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推动全球财富在国家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实现更加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推动国际社会成员的责任义务更加明晰和对等。

第四,推进全球治理机制建设,为担当国际使命提供制度支撑。机制建设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环节,全球治理机制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全球问题的解决进程。当前,全球治理的机制建设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不高效的特点。所谓不平衡,是指国际社会针对一些传统的全球问题制定了大量机制和规范,但一些新兴问题领域的机制建设却严重滞后。所谓不充分,是指在特定领域的全球治理机制建立之后固守既有的治理议程,没有进行相应议题和功能的拓展,难以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所谓不高效,是指由于全球治理机制运行的低效率导致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问题不但没有有效解决,甚至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针对全球治理机制存在的弊端,中国共产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抓手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比如,中国倡议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好满足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治理机制,纠正了以往全球化的固有缺陷,有助于加强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中国一方面要推动既有治理机制的改革完善,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多边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建立新兴治理机制以弥补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不足,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类治理机制之间的沟通衔接,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加均衡、充分、高效的制度安排。

承担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自成立以来的每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力所能及地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贡献重要力量。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奋进的姿态,综合运用多种实力资源,充分凝聚国际共识,努力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支撑。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6XDJ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丹丹)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7-58页。

[2]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好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3]王缉思:《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8(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4]秦亚青:《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4期,第7页。

[5]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6]赵明昊:《中国的“强国外交”:方位、方向与方略》,载《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8期,第18页。

[7]韩志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意义》,载《学习时报》,2017年11月13日。

[8]弗朗西斯·福山著,黄胜强、许铭原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9]王鸿刚:《“21世纪的美国病”——美国的“现代国家治理难题”初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7期,第1-9页。

[10]秦亚青、魏玲:《新型全球治理观与“一带一路”合作实践》,载《外交评论》,2018年第2期,第2-5页。

[11]杨扬:《21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三重维度》,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第173页。

[12]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去处”的中国答案》,载《学习时报》,2017年6月20日。

[13]蔡拓:《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第12页。

[14]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15]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好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

[16]李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毛泽东研究》,2018年第2期,第14页。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