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 《木兰辞》到 《花木兰》

2019-07-22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从军花木兰美人鱼

柏小莲

从我们小时候需要“全文背诵”的《木兰辞》到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的《花木兰》,这个“替父从军”的女孩形象就已经有了不同的时代意义,模模糊糊的女性意识被明确提亮,片中反复强调要成为自己,甚至一首主题歌借由女主角的口唱出来,“何时我的倒影才能显示出真正的自我?(译文)”不能更明显了。

而剛刚放出预告片的真人版《花木兰》基本上还是用的98年动画版文本,32岁的女明星刘亦菲在预告片中的扮相出人意料很有说服力,除了有一个盛装造型让人接受起来有点别扭之外,其他与我们对花木兰的想象算是吻合了。首先是个端庄美丽的姑娘,有个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家庭,后期代父从军,脂粉不施灰头土脸,勇敢杀敌的形象也很高光。然而迪士尼毕竟是迪士尼,黑皮肤小美人鱼的风波刚刚平息,原汁原味中国女演员版的花木兰仍然能够掀起争吵,大概因为木兰的故事实在太家喻户晓了,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观众都认为对此熟悉到有发言的必要,从置景放在福建土楼开始到说不清是南北朝还是隋唐时期的女性妆容,甚至所有人都操一口流利英语,安静、贤淑、优雅等可以中英直白互译的词汇也被夹生古文爱好者硬是解读成“不动如山”等“古味十足”的译法。

迪士尼应该开心极了吧,第一支一分钟的预告片,很多重磅主演还没亮相,就能讨论成中国大陆第一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而且跟小美人鱼的讨论中还有一派对另一派的原则性不认同不太一样,关于花木兰的讨论,倒是都统一在了中华文化语境之下,最多说到了“文化挪用”这种普罗大众不明白也不太想明白的深度,再进一步也没有了,而只需要用一句“即便是有原型的故事,也需要经历再创作的局面”就可以轻易解释。

《木兰辞》中的木兰没有姓,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泅游流转变成“花木兰”就足以写成一本书,再后来在各种民间传说野史话本中,花木兰的角色被按照需要贴了各色各样的标签,最离谱的大概算要《隋唐演义》里把她写成突厥人还差点成了王妃,这种除了叹一句“封建糟粕”也没有任何批判价值。而到了现代,豫剧《花木兰》那句脍炙人口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最好能加上一点时代背景,这个剧目诞生于50年代初,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至于木兰故事的核心,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相当个人化的理解,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以我本人为例,小时候读《木兰辞》,非常喜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因版本不同可能有字句上的出入,但是意思基本不变,木兰在打了胜仗之后,当权者居高临下问其需要什么封赏,木兰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回家。当初替父从军,是因为强行征兵,而家里没有适龄男性,长姐幼弟的,没得选,她只能挺身而出。如今仗打完了,她安全归来,就是想跟家人团聚,过安宁平静的生活。不管外出务工经商、著作等身还是富可敌国,故土难离和叶落归根是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共鸣。我付出的是不计较生命的代价,想换回的无非就是做回普通人的自由。

迪士尼的版本能拍出这种自由和回归的抽象情感吗?我看难,远不如从女性意识觉醒出发做文章来得时髦省事又能激发共鸣。但不得不说,从一个预告片开始就能牢牢吊住关注度的电影,从票房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很高了,迪士尼横竖都是个赢。

猜你喜欢

从军花木兰美人鱼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丑萌的“美人鱼”
花木兰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送友人从军戏作
花木兰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安阳有个“花木兰”
海里有美人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