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菩提伽耶,世界佛教建筑博物馆

2019-07-22马剑

看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菩提树信徒

马剑

2011年11月20日,一名僧人在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内行走(@视觉中国 图)

对于印度的记忆,最早源于小时候看过的《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来的便是印度。那时总以为印度遍地都该是佛教的寺院,如今真的来了,却几乎找不到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

不过,虽然印度教徒占比最大,佛教徒已难觅踪迹,但这里却依旧是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而最为信徒们所向往的则是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被誉为“世界佛教中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尊荣,是因为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冥想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后,最终顿悟成佛。

刚一下火车,像大多数的印度城市一样,菩提伽耶的火车站前人头攒动,喧闹异常,到处都是准备随时拉客的三轮车和突突车。

坐着三轮车进入到小镇,身后的喧嚣渐渐地远去,一份安宁与祥和扑面而来,林荫小道旁各式的佛教寺院错落有致。三轮车夫用着特有的印度口音英语为我描述路过的每一座寺院的名称“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这些形态各异的佛教寺院来自世界各地,此刻,就犹如穿行在一座世界佛教寺院建筑的博物馆里,几乎所有你知道的佛教国度或地区都会跑到这里来安营扎寨,以彰显其对于佛陀的敬仰。这些寺院建筑风格差异巨大,从中不难感受到佛教在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的演进。

下车前,三轮车夫告诉我,如果不想住在旅馆,有些寺院也是可以借宿的。我决定住在一座藏式的寺院里。进门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大殿,看到我只身一人,便把我领到了院后侧的一个房间,价格不贵,房间简单而整洁,走的时候,也没有人过来检查,只要把钥匙挂在门上即可,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性、自然。

住所的不远处便是不丹寺院,大殿内绘有精美的壁画。此刻正值下午,信徒们渐渐散去,来了许多周围的村民。他们不是为了来烧香,而是来喝水。要知道在印度,若想喝到洁净的水,都是要花钱的。不丹寺院里有一个滤水机,周围的百姓可以免费到这里来打水。

一墙之隔是一座日本寺,常会有日本来的信徒到这里禅修。日本寺的面积不算小,空旷的院子里有几个小孩正在玩耍。寺庙的大殿是典型日本寺庙的风格,简约却又不失庄重。大殿前的告示牌上用日文、印度文、英文分别写有近期的活动安排,大殿里的佛像前烛光点点,一个日本僧人正在那里打坐。

相对于日本寺的淡雅、恬静,泰国的寺庙就显得热闹得多。泰国寺庙的庙顶贴有金箔,墙壁的雕刻精美绝伦,寺院后小花园里的植被则是争相斗艳。殿内的装饰也同样金碧辉煌,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正中供奉着金身的佛像,几个泰国的僧人正在礼佛敬香,信徒们都被一条木栅栏隔在门外。

不过再精美的建筑,也无法掩盖摩诃菩提寺的光芒。整个菩提伽耶的核心是摩訶菩提寺,寺内的大正觉塔是佛陀释迦牟尼成道的象征,并于200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传,该寺建于公元2世纪,13世纪时为了躲避宗教的摧残,佛教徒们将大正觉塔掩埋,直到1881年这座恢宏的佛塔被挖掘出,才得以重现世间。每年来这里朝圣的佛教徒不计其数,这座塔仿佛也成为了佛陀释迦牟尼的精神象征。

寺院的面积并不大,但进入需要赤脚,此时正值印度的夏季,石板路被晒得滚烫,不过这却阻挡不住信徒们的虔诚。每一个信徒,安静地脱下鞋袜,顺着主道走向佛塔,塔高9层,每一层都刻有精致的佛教浮雕。佛塔内部供奉有一尊早期的释迦牟尼金身等身佛像,做工精致,栩栩如生。

佛塔的身后便是传说中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那棵菩提树,硕大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似乎正在向朝拜者展示着它的博大,树下有五六个穿着风格各异的僧人正在念诵经文。

听一旁正在扫地的僧人讲,这棵树并非是原先的那棵菩提树,而是它的孙子辈。据说,曾经的菩提树,因为阿育王妻子的妒忌,被投下了毒刺,在枯死之前,它的一枝小树苗被阿育王的女儿偷偷地带到了斯里兰卡,并生长发芽。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棵菩提树,则是那棵小树苗的后代。

不过信徒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在意的是,释迦牟尼曾坐在这里顿悟成佛。

走出摩诃菩提寺,不远处便看到了熟悉的中文牌匾,那是中华大觉寺的所在,顿时亲切感倍增。不过与国内的寺院有所不同,风格是混搭的,听到寺里的僧人介绍才知道,这所寺庙是印度的华侨捐资筹建的,因此难免会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眼前的这一切,在几十年前是不能想象的,听当地人拉鲁讲,在佛教旅游兴起之前,菩提伽耶所在的比哈尔邦在印度属于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平日里很多人的收入连维持温饱都困难,如今,世界各地佛教徒的到来,不但恢复了这里曾经的佛教,也把当地的经济带动了起来,菩提伽耶也已经成为众多慈善机构的大本营。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菩提树信徒
菩提树下,静看花开花落
开悟
菩 提
喜迎春天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菩提树下
一鸣的诗
面对辱骂
扫净心尘
劝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