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碧波:用一生描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07-22宁小倩

当代党员 2019年12期
关键词:碧波画作创作

江碧波站在创作的画作前,画中内容是中共一大召开 图/宁小倩

从狮子山山顶眺望,青山翠绿,安静雅致。

著名艺术家、80岁老党员江碧波教授就居住在狮子山山顶,其工作室的大门恰好紧挨着狮子山老年公寓。

若以为江碧波是在此养老,那就大错特错了。

尽管从四川美术学院退休20多年,江碧波却一直在创作一线,挥毫泼墨、挥洒丹青。

几十年岁月,这位老先生,创作了无数的经典画作——

她创作的《飞夺泸定桥》等革命英雄主义作品,抒写中华民族崇高的情怀和无畏牺牲的民族品性;

她的长篇历史画卷《浩气长流》情动两岸,那些沉重、悲壮、崇高的美,展示了史诗般的壮美艺术。

她创立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于濒危之际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瓷。

临近耄耋之年,她花费8年时间,创作《上下五千年》,200幅画作,展现中华民族辉煌历史。

……

江碧波用一生的艺术耕耘,描绘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希望年轻一代更了解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走进工作室,一座张开翅膀的女性雕像伫立在四围山色中,壮丽威严。

雕像一旁不远处,便是江碧波生活工作的地方——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小楼房,从墙壁上呈现出斑驳的青色,房外开满了大朵大朵的绣球花。

从一楼推门而入,便是宽阔的画室,只见一位带着眼镜,梳着发髻的老人,身穿罩衣,卷起袖子,凝神聚气,手拿画笔站在画布前着色。

一旁的工作台,摆满了各种颜料和不同型号的画笔。

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江碧波扭过头来,放下画笔,摘下眼镜,只见她淡扫蛾眉,神情和蔼,迫不及待地把我们带到了一旁的大画室。

一走进,我们就被眼前所见震撼了:数十个大画板井然有序地斜放着,每个画板上都是一幅幅高2米、宽5米巨型国画,气势磅礴。

这就是江碧波从2009年开始,历时8年之久创作而成的《上下五千年》——整个作品运用了版画、油画、国画和雕塑的不同技法,从盘古开天地一直画到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

“这是‘苏武牧羊,这是‘乾隆下江南,这是‘中共一大召开……”穿梭在一幕幕画作之间,江碧波教授饶有兴致地解说着。

组画作品色彩及绘画艺术表现风格多樣,或用写意表现神韵,或用色块抒发情感,或用肌理表达力量,大到每幅作品主人公的眼神、表情,小到充当背景用简单线条勾勒的小人物,都活灵活现,“我希望大众看到的不仅是画作或图说历史,而是去感受彼时的历史感动,激发文化情感共鸣。”

在每一幅画作上,还有江碧波创作的打油诗。比如,在一幅《红楼梦中人》前,江碧波亲笔赋诗:“满纸并非荒唐言,一把辛酸醉世间。都云作者痴悲欢,解味自有后人来。”

一幅画,凝结一个历史瞬间。

逐幅赏析,既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回顾,也是一次洗礼。

在创作每一幅画之前,江碧波都要仔细研究,或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或贩夫走卒,包括该时期的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服饰打扮,都经过严格审慎的考证。

《上下五千年》系列作品中的《新中国开国大典》 图/宁小倩

“为什么想到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

“讲大点说,或许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坐在二楼的客厅,江碧波先生端起茶杯,“就是希望年轻一代更了解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8年来,为了安心创作,江碧波推掉很多社会活动。

因为,创作巨幅作品,对任何创作者而言都是巨大体力挑战。高的地方可以用升降机,但底部就得弯腰画,甚至蹲着、趴着画。

工作室助手介绍:“江教授几乎每天从早画到晚,工作量超乎想象。”

“有些学生对我的行为不理解。本该享清福的年纪,画点唯美的小画即可,却还要挑战如此大手笔的创作。”江碧波说:“搞艺术,不存在休息的时候。说得再多,都不如一笔一笔地画。这是我的使命。”

“追寻共产党的初心,是我一生的创作主线”

江碧波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抗日战争时期,我是在父母逃难路上出生的。”江碧波回忆,上海沦陷那年,父母逃往重庆,在途中遇见日本飞机轰炸长沙,母亲只有跳下火车逃到了贵州,江碧波才得以平安生下。

“也许,我的命运注定要和这个风云变迁的时代联系在一起。”在重庆定居后,江碧波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学习,而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江碧波的才气,早在年少时期就声名远扬。版画作品《飞夺泸定桥》,就是一个有力注脚。

时间回到1960年,21岁的江碧波读大二。她和同学跟随老师,沿着金沙江采风。

看着金沙江的滔滔江水,年轻的江碧波坐在船上,那首著名的七律脱口而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正沉浸在历史回想中,江碧波突然身体一阵抖动。

当时,水流前方有一个瀑布,水流湍急,幸好老船工经验丰富,顺着旋涡用力划,调正方向化险为夷。

“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仿佛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而后,江碧波这幅套色版画《飞夺泸定桥》在国内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发行了上千万册,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入选全国小学课本。

创作革命英雄主义题材作品,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江碧波一生艺术创作的主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庆市有关部门决定,创作一幅群雕作品——表现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革命烈士。

这个任务交到了江碧波的丈夫手里,她不但陪同丈夫前往烈士墓选址,又与之讨论构思。

事不凑巧,就在丈夫因公出差时,上级要求设计出小样,丈夫又无法立马赶回。

情急之下,江碧波决定自己动手设计!

丈夫一回来,便将小样提交。小样通过!最终,这幅作品获得中国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最佳奖。

至今,江碧波设计的烈士群雕耸立在歌乐山下,成为重庆著名的标志性雕塑。

2010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3周年纪念日这天,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浩气长流》抗战巨卷史诗国画展出。

这幅高两米,长800米的巨幅国画,由来自重庆的5位画家,历时五年半创作完成,江碧波担任艺术总监,并创作卷首序图《故国》。

《故国》长16米,画面中扑面而来的,是抗战岁月逃难途中,一个个普通老百姓的形象。

“我是边创作边回忆,我父母向我描述过的情形,他们前往重庆逃难那年的情形。”江碧波说。

直至今日,江碧波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每天工作至少8个小时。

“你是如何保持这样旺盛的精力的?”

“我不觉得是在工作,就跟我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艺术就是我的生活。”江碧波说,每画完一幅画,自己就跟喝了一杯美酒,画爽了,舒心了。

《浩气长流》的创作,江碧波一分报酬也没有拿,包括《上下五千年》,也是自掏腰包,全凭着一名艺术工作者、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文化自觉。

“艺术就是要反映时代的主题,不能回避现实、回避时代。”江碧波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地说。

“父亲告诉我有国才有家,他的家国情怀影响了我一生”

今年清明时节,江碧波回了一趟家乡,浙江宁波。

4月5日,《偕史同在——江敉先生艺术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江碧波父亲江敉生前创作的版画、连环画等作品在家乡得以展出。

此次展览,展出了父亲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是他为国家和教育奋斗一生的缩影。

江碧波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自己的父亲。

江敉,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漫画家、美术教育家。

“我的父亲不仅培养了我对艺术的热爱,更重要的,他告诉我有国才有家,他的家国情怀影响了我一生。”说到这儿, 一只猫咪走了过来,靠在她旁边,她一边抚摸着猫咪,一边回忆着那动荡的年月。

江敉前半生颠沛流离,年轻时画了很多讽刺漫画,抨击时局。

日军侵占上海之前,几乎每天都有一幅江敉的画在《申报》刊出。抗战胜利后,他们一家来到重庆,父亲仍旧不断给报社投稿,讽刺国民党当局。

而后,江敉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前身西南人民艺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一批批艺术人才。

时至今日,江碧波常常想起父亲离开时的样子:坐在医院的病榻上,双脚发肿,吃饭不能自理,但他还坚持要一支笔,用颤抖的手画着草图……父亲说:“这是他还活着的意义所在。”

在江碧波的身上,仿佛能看到她父亲的影子。

江碧波继承了父亲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

当下,江碧波最擔忧的还是美术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

“审美是一种能力。你的学识素质决定着你的审美意识。”江碧波的声调突然提高了几度,“一个好画家,一定也要懂数学、文学、哲学……”

上世纪80年代,江碧波出国,在美国艺术高校当客座教授。西方人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好奇和羡慕,让她体会尤深。她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搞艺术,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江碧波时常有这种担忧,担心艺术创作不关注时代,艺术创作者忘记了这片土壤的深厚文化。

采访结束,江碧波始终没有脱下那一身罩衣。走到大门口,我回过头一望,她又站到了画布前,重新拿起笔,像只是中途喝了点儿水,耽搁了片刻……

猜你喜欢

碧波画作创作
碧波一树
Boundary Value and Initial Value Problems with Impulsive Terms for Nonlinear Conformable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虹桥碧波太平湖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