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文本解读,科学构建教学内容
2019-07-22李春亚
李春亚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学内容的正确开掘以及让学生有效获取经验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进行专业解读,已经成为了铸造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标尺,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不仅决定了教学内容重构的差异,更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本质属性走向的差异。
一、考量双重价值,让文本解读算无遗漏
著名特级教师李海林先生曾经论述过教材文本“双重性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所谓“原生价值”就是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社会读者所承载的价值,而“教学价值”则是这一文本进入教材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所形成的价值。
以《望月》中小外甥幻想的语段为例,从原生性价值来看,教学内容就应该包含月亮盈亏的自然规律,教师可以拓展相关自然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理解原生价值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从教学价值入手,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上来,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具体意境的浸润下深入地体悟与感思,并尝试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和句式来表达小外甥的眼中之月。只有从双重性的指向入手,文本解读才能做到滴水不漏,为重新构建文本的核心内容奠定坚实性的基础,为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内容奠基。
二、落实生本指向,让文本解读回归本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师必须要落实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原始经验和认知需要等多种维度考量在内,文本解读才能得到必需的保障,才能落实到最准确的价值点上。
还以《望月》一文的教学为例,作者分别以江中月、诗中月和眼中月组建整篇内容。其中,对于江中月、诗中月,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教师在解读时就可以少花精力,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少教或者不教,将文本解读的核心力量聚焦在眼中月这一关键之处。教师基于文本解读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引导:首先,从文本内容层面,理解小外甥眼中月是怎樣的?其次,从写作理性视角进行思考,作者是怎样来描述小外甥眼中月的?借以洞察作者语言表达的内在密码。最后,将教材中习作7的内容调整到前面,充分利用教材的范例,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明晰写作的基本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统整。
三、凸显集中指向,让文本解读趋于统一
当下,小学教材都是以文选的形式编排的,各种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分散蕴藏在文本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导致很多学生语用训练能力始终难以形成惯有的认知。这就需要文本解读必须要强调集中性指向,在一课一得理念的召唤下,对具体的教学点深入开掘,使学生形成深刻而通透的认知,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基。
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教学重点就应该是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但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点”,什么是“面”,只能是在最表层的认知下进行解读,而没有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地发展奠基。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感知与洞察,紧扣核心目标开掘教学资源点:首先,无论是点,还是面,都是为了凸显相同的中心,描写的视角不同,但都是为了凸显人民子弟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本色;其次,点面结合中,点是对面的具体展现和细化,是为了更加促进“面”所凸显的内容;再次,点面结合这一写法在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写作顺序上会有所调整。教师没有大而无当,而是聚焦在点面结合这一种策略上,但在结合文本内容下却进行了更加通透而深入的洞察,对点面结合这一策略的认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展现连续指向,让文本解读合理统整
小学教材的编排是具有鲜明的逻辑联系和体系顺序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而需要将整套教材进行统整联系,以发展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对当下的课堂教学开掘出最适切的内容,为积极构建合理的课堂结构提供资源支撑。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语文教材就开始出现说理性文本。苏教版教材中的说理性文本虽然篇数不多,但每一篇都承载着不同的训练点,为此教师就需要在统整解读的基础上,明确说理文所要教学的重点。如《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中第一篇说理文,教师的解读就需要定位于什么是说理文,相机明确这篇说理文的中心论点、例证素材等,借助于此文让学生对说理文形成基本的认知。而后续的说理文就呈现不同的解读内涵,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开始增设了反面案例,《谈礼貌》中作者对每一个事例都进行了相关论述,为印证中心论点服务,而《学与问》中作者开始关注论述的先后顺序,为学生从整体上架构全文提供了范例支撑。
基于正确的文本解读,是构建和铸造一节优质课堂的基础保障和根本条件,更为构建合理而科学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鲜活的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