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略读课文的“着力点”
2019-07-22曾文
曾文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正确领会略读课文教学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绝对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略”,而应该是教师教学上的“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抓住略读课文的“着力点”,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一、注重预习,提升自学能力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略读课文,教师应该围绕课文重点、难点,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三年级一般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四年级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从课内预习逐步过渡到课外预习;五、六年级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并完成预习单上的作业。这样,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很快引领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粗略把握课文的内容、脉络及写作特点、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略读教学活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有一篇略读课文《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是第五组“感受人间真情”中最后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前面有三篇精读课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了人间真情。在学习前面三篇课文基础上,教师可给学生一份简单的预学单。有了预习基础,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在这样的略读课文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升,能学得更好,收获更多。
二、巧用提示,提升理解能力
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自读提示,“阅读提示”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学习略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先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关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略读课上,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等多重角色,对“阅读提示”所示的要求进行梳理,给予学生必要帮助、指导,及时提供“拐杖”,尤其是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用于略读实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麦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进行寻找式阅读,并根据寻找信息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在学生课前初读预习的基础上,提炼出两点让学生阅读思考: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样教师巧用课前提示语,引导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提高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围绕重点,提升感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是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的指导;一半是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恰当地取舍教学内容是有效略读教学的前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这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刷子李技艺怎样高超?作家冯骥才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画出相关句子,细体会,做批注,然后紧扣“天衣无缝” “黑衣无白点”,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同时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一波三折”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写作方法。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再到走进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四、拓展阅读,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的脚步不能仅留在书本里,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在广泛的課外阅读中。
略读课文教学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一组单元课文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学习,或排演课本剧,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背景材料,或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等。
例如,在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后,教师问学生,“谁知道‘刷子李叫什么?”学生被问住了。其实“刷子李”叫什么谁也不知道,老师问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人们只知道一个身怀绝技的粉刷匠,叫“刷子李”,只有像他这样身怀绝技、有独门功夫的奇才奇人才可能有这样的绰号。
略读课文教学,教师也应精选、巧抓着重用力的地方,使略读教学有“着力点”,并紧扣“着力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略读课文教学,教师的导应该“略”而“精”,学生的学应该“丰”而“实”,略读课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巧抓“着力点”,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