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9-07-2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渗透压酮症酸中毒

张 婷

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200062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临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4岁以下人群发生的糖尿病为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1]。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为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儿童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病情凶险且复杂,是糖尿病患儿的主要致死因素。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许多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病例,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及儿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但临床上关于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对该病的研究有限。为提高对该病的认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儿童200例,男127例,女73例,年龄2~12(6.72±1.68)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117例,男72例,女45例,年龄2~11(6.24±1.36)岁;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患儿83例,男55例,女28例。诊断标准:(1)血糖>33.3mmol/L;(2)血pH值<7.3;(3)血HCO3-<15mmol/L;(4)血浆有效渗透压≥320mmol/L,有效渗透压=2[Na(mmol/L)+K(mmol/L)+血糖(mmol/L)];(5)糖尿强阳性、尿酮阳性;(6)CO2CP<20mmol/L。纳入标准:(1)初次确诊此病;(2)年龄≤12岁;(3)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药物、应激等因素引起的高血糖症;(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4)认知功能障碍者。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收集患儿入院时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等,并记录患儿治疗期间的脱水程度。采用患儿入院时的早晨空腹静脉血5ml,检测其血糖、血钠、血pH值、血钾及肾功能指标。

2 结果

2.1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透儿童临床特点比较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患儿的血糖、有效渗透压、血清钠、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血pH、HCO3-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透儿童临床特点比较

2.2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透儿童年龄、脱水程度及三酰甘油比较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患儿≥10岁率、中度—重度脱水率、三酰甘油>1.7mmol/L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透儿童年龄、脱水程度及三酰甘油比较[n(%)]

3 讨论

酮症酸中毒及高血压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不同程度缺乏、拮抗激素升高造成糖尿病失代偿后的一系列症状[3]。两种并发症同时存在并不少见,有临床研究称,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发生率占酮症酸中毒及高血压高渗综合征发生率的30%。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病情更复杂、凶险,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儿的预后较合并单一并发症的患儿预后更差,且病死率较合并单一并发症的患儿更高。因此,应在早期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确诊及治疗,以减少患儿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效果。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4]。有学者认为,该病是糖尿病急性失代谢所表现出的两个极端症状,是机体胰岛素不足导致相应胰岛素拮抗及异常升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出现代谢紊乱及不同程度的脱水、渗透性利尿及酮症酸中毒。

本文结果中,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患儿的血糖、有效渗透压、血清钠、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血pH、HCO3-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P<0.05)。结果说明,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儿其血糖、血清钠、尿素氮及有效渗透压水平明显高于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儿。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儿其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儿茶酚胺类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等升高,使得糖利用率下降,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增加,使得高血糖发生,导致渗透压增高,渗透性利尿增强,糖尿病患儿的水电解质紊乱程度更严重,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和低血容量休克。血尿素氮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对保持细胞外液水分无作用。而血清钠可影响血浆渗透压,当血清钠水平超过158mmol/L时,急性高血钠症神经系统会导致惊厥及严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

从表2数据可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压高渗综合征患儿≥10岁率、中度—重度脱水率、三酰甘油>1.7mmol/L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P<0.05)。结果说明,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儿多为10岁以上人群,分析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儿起病更为缓慢。同时,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儿发生中度—中度脱水及其三酰甘油>1.7mmol/L发生率明显要高于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儿。这提示着合并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儿其病情更为复杂、危重,预后更差[5],临床医师要注意年龄≥10岁且合并中度-重度脱水、高三酰甘油及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儿。

高渗脱水是导致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故治疗该病应以纠正高渗状态为原则。临床上可以通过迅速纠正脱水来改善高渗状态,可通过补液及补充胰岛素来纠正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高血糖。临床补液应适量,增加补液量虽然可以改善高血糖高渗状态,但会增加脑水肿发病率,不仅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还会使得患儿的预后效果差。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患儿年龄多为10岁以上,且常会出现代谢紊乱、酸中毒及肾功能异常。

猜你喜欢

渗透压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及其在冠状动脉造影期间的应用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化基本概念为源头活水
——2017年渗透压相关高考真题赏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