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猪场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现状、存在问题及免疫策略

2019-07-22王怀禹

猪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株猪场

王怀禹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

理论分析

猪伪狂犬病(PR)是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和急性传染病。PRV是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具有嗜神经性,它感染猪群以后将使母猪产生繁殖障碍,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产生腹泻和神经症状,尤其是小猪的致死率非常高;公猪的睾丸肿胀、萎缩,成年猪感染后虽不易死亡,但可长期带毒。该病毒自1902年被匈牙利学者Aueszky发现以来,给世界范围内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该病毒已经出现了100多年,但在很多养猪国家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根除。1947年,我国兽医行业的先驱刘永纯先生率先从猫体内分离到该病毒,首次在猫上发现PRV感染的案例,确认了该病在我国的存在。1956年,周圣文首次发现国内哺乳仔猪被PRV感染。此后PRV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和广泛流行,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表1 不同商用猪伪狂犬疫苗优缺点对比

1 猪伪狂犬疫苗应用概况

目前,国内外商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见表1):一是将分离的野毒或强毒经甲醛灭活后,加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二是将分离的野毒或强毒经非猪源细胞或者鸡胚反复传代致弱后研制的弱毒疫苗;三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3类疫苗各有其优缺点,它们在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调研数据,我国大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疫苗品牌使用比较集中,进口品牌约占40%,前十大品牌使用率高达92%,其中,Bartha-K61株疫苗(缺失gE/gI)是一个非常安全的疫苗,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比例达80%以上。此外,一些基因工程疫苗例如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及重组疫苗尚在研究之中。

2 猪伪狂犬疫苗免疫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匈牙利引进PRV的经典弱毒苗Bartha-K61株,该疫苗毒力弱,免疫效果好,经过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到各大猪场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流行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参照国外尤其是美国对猪PRV的净化方法,许多猪场完成了对该病原的净化。但在2011年,猪伪狂犬病在经过Bartha-K61株免疫过的猪场暴发,并从华北开始蔓延至全国,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死胎、仔猪死亡率高;分离出的PRV流行毒株再次发生了变异,新产生的毒株与经典PRV弱毒苗Bartha-K61分别属于不同的亚群,使现有的疫苗接种后无法产生足够有效地保护作用,导致PRV在国内再次流行,许多猪场和地区的PRV净化工作毁于一旦。

一直以来,人们通常使用优质PRV-gE基因缺失疫苗对猪实施强化免疫,这在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上功不可没,免疫的同时结合PRV-gE抗原和PRV-gE抗体检测,实施淘汰和净化被野毒感染的猪只,成为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5年国内相当部分规模化猪场PRV-gE抗体检测分析,发现国内目前对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效果还不尽人意。陈文雄[1]检测分析了2013—2014年华南地区99个猪场临床样品(脑、扁桃体、淋巴结和胎衣),PRV平均阳性率为29.3%,表明伪狂犬病毒在华南地区猪群中广泛流行,感染率较高。王慧等[2]检测分析了湖南省2013—2017年14个规模化猪场血清样品,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2.8%。张跃等[3]PRV-gE抗体检测发现,场(户)阳性率高达84.08%,样品平均阳性率高达53.36%;阳性率在不同阶段猪群的变化趋势为:经产母猪(58.28%)>育成猪(57.55%)>育肥猪(54.49%)>后备母猪(37.46%);另外在散养户的样品阳性率(66.42%)大于规模猪场的阳性率(47.71%),可能由于多数散养户免疫意识淡薄,不注意引种场的疫病净化程度,引进种猪时不实施检疫,免疫程序不科学规范,生物安全措施和管理不到位。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面广且较为严重。郑艺杰[4]对福建龙海市10个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进行血清学检测与评价,10个猪场均接种了PRV-gE基因缺失疫苗,但仍然在不同阶段群猪群检测出程度不同的阳性率,gE抗体平均阳性率变化趋势为:种公猪(41.96%)>肥育猪(40.5%)>生产母猪(37.0%)>后备母猪(32.28%),gE抗体平均阳性率均在30%以上,表明这些猪场仍存在较高的PRV野毒感染率,尤其是种公猪和肥育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表明在养猪生产中存在免疫盲区。康笃利[5]检测了2015—2017年河南等18个省(市)规模化猪场的9 447份血清样品,结果表明,在检测的5 699份样品中,PRV-gE抗体总阳性率为60.33%,表明国内猪场猪群感染PRV野毒的情况十分普遍且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还发现2017年PRV的野毒感染在河南等7个养猪大省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PRV感染的严重性。李海琴等[6]通过对江西32个规模化猪场1 820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该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率较高,猪场PRV-gE抗体总阳性率和场阳性率分别到达37.4%和65.6%。

3 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大中型猪场基本上都实施了猪伪狂犬疫苗强化免疫,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国猪伪狂犬病的大面积流行。但从免疫现状及效果来看,在免疫意识、免疫程序及剂量、疫苗选择、免疫覆盖面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很多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不彻底,老病新发现象仍然很普遍,野毒抗体阳性率多在30%以上,严重制约了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疫苗选择存在误区

目前,商用猪伪狂犬疫苗品种较多,往往让养猪人难以选择。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一是认为疫苗抗原含量越高越好。安全有效的疫苗中抗原含量始终处于一个合理区间,并非抗原含量越高越好。相反,抗原剂量过高易导致免疫耐受反应致免疫失败。二是认为基因缺失越多的疫苗免疫效果越好。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其抗原性相关,而基因缺失太多的疫苗易减弱制苗毒株的抗原性,免疫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三是认为疫苗联合免疫效果好。不可否认,联合免疫是未来疫苗免疫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联合免疫技术并不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四是认为弱毒疫苗之间混用效果好。不同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混用,会给PRV的检测诊断带来困难。

3.2 免疫程序不合理

一是存在免疫盲区。对于一点式生产的猪场,如果免疫覆盖不全面,存在免疫盲区,如只重视种母猪或仔猪的免疫,忽视对肥育猪的免疫,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将会导致PRV在未免疫猪群中潜伏。二是免疫间隔时间过长。如同一头母猪同一种疫苗免疫时间间隔过长,不仅浪费了疫苗效果,而且非常容易导致野毒入侵和扩散。三是仔猪免疫中存在的问题。母猪的免疫状况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免疫时间和次数。研究资料表明,国外母猪在正常的饲喂和卫生条件下,对其实施规范免疫后,一般其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可持续8~14周,而国内猪场仔猪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可能达不到这个时间长度,这与猪场相对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较低的饲喂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免疫程序等有关。四是许多猪场不加检测分析便实施全群统一接种。由于部分猪存在抗体干扰和免疫抑制,加之场内可能存在带毒猪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因此,省去免疫前的PRV-gE抗体检测而盲目实施全群免疫,这种做法风险极大,其后果就是导致免疫失败,给猪场造成经济损失。

3.3 免疫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

部分猪场在免疫接种剂量上存在误区:一是习惯于减轻仔猪初次接种量。认为猪免疫剂量与其月龄成正相关,事实上仔猪免疫系统未完全建立,若需免疫系统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和免疫保护则疫苗抗原剂量必须满足要求。此外,很多厂家生产的PRV疫苗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肉猪使用国产PRV-gE缺失苗基本无效。二是很多猪场喜欢一味地加大疫苗免疫剂量。疫苗抗体产生量并不与疫苗免疫剂量成正比,也就是说疫苗免疫剂量只要达到合理值即可,因为其抗体的产生量很有限,若再增加剂量,反而还会引起免疫副作用,而且还会增加使用成本。正确的做法是按照疫苗生产厂家推荐剂量使用。

4 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面临的挑战

从防疫的视角看,猪伪狂犬病免疫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现有疫苗不能对PRV变异毒株提供完全保护。从猪伪狂犬病的免疫现状看,近几年,许多规模化猪场尽管使用基因缺失活疫苗进行了免疫,但仍然出现猪伪狂犬病流行的现象,并从不同地区发病死亡的仔猪组织中分离到多株猪伪狂犬病毒,如HeN1株、JS-2012株、TJ株、ZJ01株等。陈文雄[1]近年在华南地区猪场的病料样品中成功分离到6株PRV(命名为YC、ST、FL、BE、SY和YQ),分离毒株之间g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8.1%~99.8%。6株病毒位于同一分支,表明分离株之间的进化关系较近,与我国当前流行的PRV变异株HeN1、HN1201以及HJL8形成独立分支,与国外经典毒株Becker株、Kaplan株等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相较早期的PRV毒株,新分离毒株在第47位和496位有1个aa插入。对YC分离株进行致病力进行分析,发现其感染仔猪后出现典型PRV症状,致病性较强。

目前我国PRV存在Ⅰ型和Ⅱ型2个基因型,临床分离出来的多为Ⅱ型,而市场上主流的Bartha-K61株疫苗主要针对的是Ⅰ型病毒,造成其对变异后的病毒保护力不足。研究表明,Bartha-K61株对变异前毒株攻击可提供100%的保护,但对变异后毒株的供给只能提供50%的保护。研究表明,猪伪狂犬病毒新分离毒株存在变异现象且变异株的致病性有所增强,现有的PRV-gE基因缺失疫苗难以为新的流行毒株提供安全有效地保护,导致无法有效阻止PRV在猪群之间乃至地区之间的传播循环,这很有可能是伪狂犬野毒感染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猪场的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不是一劳永逸的,为PRV感染猪接种疫苗也只能缓解临床症状和减少排毒,对于那些潜伏感染带毒猪发生的不定期间歇性排毒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最大障碍是猪场长期存在被PRV感染的带毒猪。

5 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策略

国家对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是有目标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要达到净化标准,面对新近国内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的严峻态势,做好基础免疫,防控和净化猪伪狂犬病已刻不容缓。除做好生物防控外,疫苗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措施。一是猪场应当选择与场内流行或者区域内流行的毒株作为PRV疫苗株,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开展PRV-gB和PRV-gE抗体监测及风险评估,得到原始的基础数据资料,准确分析猪场的免疫现状,科学制定免疫方案,把控好每一个免疫环节,选择质量优质的疫苗,提升中和抗体水平,提高免疫效果。二是加强饲料质量管控,防止猪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导致的疫苗免疫效果不佳。三是做好猪场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与检测工作,防止猪蓝耳病等疫病单一或协同感染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甚至免疫失败。四是加强种猪的免疫强化,及时对种公猪和后备母猪进行PRV-gE抗体筛查,对被感染的阳性种猪要实行淘汰制度,以保障新生仔猪的品质。

随着养猪规模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在环保高压态势下,猪伪狂犬病免疫在中大规模养猪场的免疫比例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散户、专业大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猪伪狂犬病免疫比例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将会加快猪伪狂犬疫苗的研制步伐,加速国内养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进程。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株猪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打败狂犬病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