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转译与表达

2019-07-22卞云飞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光谷武汉艺术

卞云飞,张 琴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其基本功能从承载交通向艺术欣赏、文化传承等层次拓展升华,地铁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也沁润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如何通过地铁空间的创新艺术设计展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人文风貌,让密集穿梭的乘客或定格惊鸿一瞥的美好瞬间,或放下匆匆脚步驻足观赏、用心品味、深入解读景观画面背后的故事,提升城市的公共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是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百余年来苦苦探索和孜孜追求的目标。

1 地铁站公共空间——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地域文化是指以地域为空间载体、以历史为时间主线、以场景和物体为有形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某一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中凝结沉淀下来的发挥培育教化和价值引领作用的人文精神。地铁站乘客密集,空间相对封闭,过往人流不易受外界事物干扰,视野和注意力相对集中,从而决定了地铁公共空间非常适合充当传播城市地域文化的媒介,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展示、城市地标打造、旅游信息指引、人文精神汇聚、文化融合与创新等方面。

以历史文化传承为例,通过寻觅和梳理城市发展脉络,在获知从哪里来前提下,明确到哪里,从而留住城市的根。地铁公共空间可通过壁画、浮雕等艺术形式展示城市的历史或特定的场所景物,达到文化传播和传承的目的。此外,设计师可通过地铁站内外部景观创新设计,展示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最新发展成果,抽象、转译、表达地标景观或旅游景点。如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站内外均充满了中国红的元素,站内的红色柱子也是统一风格,如图1所示;又如10号线的五角场站,一出地铁口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型下沉式广场,直达五角场五个方向的道路,这些特色站点不仅艺术地展现了上海的地标建筑或景观,也为乘客特别是外地游客巧妙地发挥了旅游信息指引作用。

图1 上海地铁中华艺术宫站

2 荆楚文化与“汉派”文化

2.1 荆楚文化

以湖北省为发源地的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独秀,主要有八大组成部分:①以随州、谷城和神农架为主要区域的炎帝神农文化;②以青铜铸造工艺、丝织刺绣工艺、漆艺及哲学、诗词歌赋、音乐舞蹈为代表的楚国历史文化;③以云梦古泽、汉明妃王昭君、隆中、赤壁、长坂坡等为代表的秦汉三国文化;④以恩施和长阳、五峰为代表区域的清江巴土文化;⑤以武当道教文化及黄梅五祖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为代表的名山古寺文化;⑥以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著称的长江三峡文化;⑦具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和现代气息的江城武汉文化;⑧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鄂豫皖根据地等具有光荣传统的现代革命文化[1]。

2.2 “汉派”文化

“汉派”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代表,从性质看属于内地都市文化。覆盖以武汉为核心的江汉平原,辐射“1+8”城市圈的其他城市。“汉派”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历经数千年商风楚雨的浸润沾溉,内容不断丰富,影响和辐射范围北至黄河、南达五岭,比肩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远早于京派和海派文化[2]。特别是近代以来,“汉派”文化得改革风气之先,涤旧纳新,焕然以成。从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中期,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高校数量、质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以“汉派”艺术、服饰、美食为代表的文化精粹享誉全国。

《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2004—2010)》将“汉派”文化特点凝炼为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江汉汇通”在自然地理和文化概念之外,指人文意义上的汇聚通达,享“九省通衢,得水居中”的地理优势而不自恃,以博大胸襟向世界敞开大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楚风汉韵”既饱含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也彰显近代雄强奋发、敢为人先的精神;“兼容并包”则精准刻画了武汉人开襟博纳、开放畅达、开明睿智的文化个性[2]。2012年武汉市政府在融合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基础上又提出打造“文化五城”的文化强市理念,进一步明晰了汉派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方向。

3 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播

3.1 楚风古韵文化

楚风古韵在武汉地铁诸多特色站点的文化墙得以展示,如武昌火车站的楚王宫和编钟造型、洪山广场站的“楚国遗韵”、汉口火车站的“黄鹤归来”等。最具匠心、堪称经典的当属姊妹站——6号线钟家村和琴台站的文化墙,“高山古韵”与“流水知音”主题遥相呼应,向观众娓娓道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钟家村站壁画上的山脉由一条条等高线绘制而成,展现出山脉绵延不绝,山脉上方的字符为古代琴谱音律,而起伏的山脉隐喻美妙的音乐,山脉与琴谱音律相互呼应,如图2所示。艺术墙对面立柱上绘有“子期遇伯牙”的典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站台三角房上为《高山》《流水》古琴谱的艺术呈现,寓意岁月悠悠、情谊绵长。琴台站艺术墙则以水流的变化节奏抽象表达音乐的激越与律动,连站台供休憩的座椅也饱含流水律动的韵味。武汉地铁琴台站流水知音艺术墙如图3所示。武汉地铁琴台站座椅如图4所示。

3.2 近代工业文明

清末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自1889年起督鄂近20年,他秉持实业报国、教育兴邦的执政理念,大兴民族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使武汉成为当时仅次于上海的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和科教文化重镇,被誉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东方芝加哥”。他一手督办的汉阳铁厂是亚洲第一家现代化钢铁企业,创办的两湖书院和广雅书院并称清末两大书院,培养了黄兴、唐才常等一大批英才。以“张公督鄂”为主题的地铁4号线五里墩站大型壁画,整体采用大气厚重的金属材质,提取螺丝钉、铁路、铸币、时钟、书房门窗、枪械等基本元素,经过抽象、变异、演化、重组、融合等艺术处理,分别从工业、教育、交通与军工四个维度展示张之洞的历史贡献,再现近代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腾飞旅程,如图5所示。

图2 武汉地铁钟家村站高山古韵文化墙

图3 武汉地铁琴台站流水知音艺术墙

图5 武汉地铁五里墩站张公督鄂文化墙

3.3 现代革命文化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自此武汉成为新民主主义和现代革命的摇篮。首义路站、武昌火车站、黄浦路站等均用浓墨重彩的篇章诉说着武汉光荣的革命文化。首义路站文化墙以蒙太奇的创新艺术手法,对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砖进行错落有致的拼凑组合,远观可隐约看出“辛亥首义·1911”几个艺术大字,字形的动态变化跃然墙上,喻示革命精神势不可挡、薪火相传,如图6所示。黄浦路站文化墙以“铁铸军魂”为设计主题,提炼周边新四军军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等历史题材元素,将红色景点融入画面之中,表达了牢记革命传统、铁血铸就军魂的革命军队精神,如图7所示。

3.4 科技创新文化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获批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及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开发区内科研院所和高校林立、人才济济,以光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地铁11号线在光谷片区设有光谷五路站、光谷火车站及光谷七路站三个站点。其中光谷火车站以“菱动光华”为设计主题,站厅天花中轴镶嵌的菱形LED灯带动感十足,艺术墙“光之魅”幻化出未来科技为人类带来的无限可能,激发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如图8所示。

光谷7路站的“光谷之眼”打造出了武汉地铁的标志建筑,以“盛世花开”为设计主题的车站主体穹顶与光谷的马蹄莲建筑遥相呼应,天花板上以抽象手法勾勒出马蹄莲花瓣的轮廓,站内外洋溢着武汉作为科技创新之城的现代气息,如图9所示。

图6 武汉地铁首义路站辛亥革命文化墙

图8 武汉地铁光谷火车站站厅天花板菱形LED灯

图9 武汉地铁光谷7路站“光谷之眼”主题穹顶

3.5 温馨市民文化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厚,传统经典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2017年荣膺“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荣誉的取得离不开高素质市民的身体力行和积极参与。作为武汉地域文化重要组成的市民文化在地铁站公共空间中也得以充分展示。6号线常青花园站基于周边居民区祥和安乐、温馨热闹的夜景,精心设计“万家灯火”主题艺术墙,每扇窗户透出的生活场景展示着居民家庭不同的幸福故事。此外,6号线各站点的艺术橱窗别出心裁地陈列着武汉人不同时期的陶瓷杯、老照片、绿漆邮箱等生活用品小物件,形象演绎居民生活的历史变迁,唤起市民的乡愁、回忆和归属感,如图10所示。

图10 武汉地铁常青花园站艺术橱窗

4 创新武汉地铁公共空间地域文化传播艺术手法的思考

武汉地铁在远期规划的21条线路中,尚有100多个待建站点的艺术空间期待着设计师用智慧、灵感去构思和绘就。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创新和强化艺术设计。

提高占位、做大格局,拓展和创新地域文化的外延。将目前地铁公共空间以展示“汉派”文化为主拓展为传播大荆楚文化,更多挖掘和展示炎帝黄帝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清江巴土文化等,在传播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湖北省各地市州打造靓丽的旅游名片。同时开襟博纳、兼容并包外来文化。

深刻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以打造“文化五城”的文化强市理念为指引,进一步彰显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和大学之城的特色和优势,在地铁公共空间强化书香文化和博物馆文化。

创新地铁站地域文化的展示层次和空间。目前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主要集中于地下空间,地面出口站点建筑千篇一律,缺少特色,辨识度较低。可借鉴北京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等优秀案例,创新站点出口建筑或广场等地面空间的景观设计,实现地铁站点与周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巧妙融合[3]。

创新地铁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从目前主要依托地下站厅、站台等固定载体扩展到地铁车身、车厢等流动载体。借鉴大连等城市地铁的创新举措,尝试在特定线路地铁打造主题车厢或车身,将固定的壁画、浮雕等艺术形式转变为流动的风景,从而强化乘客对地域文化的印象,增强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光谷武汉艺术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纸的艺术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