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07-21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草木灰有情洗发水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灰”,篆书作。哦,竟是“又(手)”下加“火”,让人不明就里,未必“灰”是可以用手抓的火?查《说文解字》可知:“灰。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这是说灰是火焰熄灭后的余烬;是“火、又”会意;“又”,是“手”;火熄灭并冷却后,灰烬可以抓持。由此可以想见,先民们对于“灰”是如此的亲近,对“灰”的认知也应该就是从火烧之后的余烬开始的。这余烬,自然就是“灰”的本义了。

今天我们自然很排斥“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环保的需要使然。但在农村,仍有人家偶尔烧柴烧秸秆做饭做菜的,“柴火饭”还是一些农家土菜店的招牌,那火的余烬有时还是人们愿意亲近的。然而距今不远,就在三四十年前吧,这“灰”简直是无处不在,而且大家过日子就伴随着“灰”,甚至就生活在“灰”里。

那时节,煤灰柴灰草木灰是最为常见的农家肥。尤其是草木灰,各种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它几乎都有,它还是改良土壤的首选之物。不仅如此,当时农村人洗头发,不知洗发水为何物,但没道理不折腾出一些类似洗发水的东西吧。于是稻草、秸秆烧成灰,泡到开水里,过滤所得就是不错的洗发水,对付油脂头皮屑效果不错。还有呢,洗衣服洗被褥甚至刷牙都可以用这个。原来这“灰”还是去污的好东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可是在今天,这“灰”一般不是好东西了。人吸的灰尘太多,健康指数就下降。扬尘,粉尘,沙尘暴,PM2.5……都是灰尘对人的无情袭击,人们避之犹恐不及。多年前就有人说:“到太原了。全是灰呀!”因为那里能源、冶金、机械、化工都是支柱产业,灰焉得不多?可三年前,我到太原小住了几天,逛了一圈,惊喜地发现,不是传说中的那样,仰头竟是蓝蓝的天空。乘坐的士,的哥几分得意地跟我们说,这几年太原可花了大力氣,关停了许多煤矿与重污染企业,出租车也几乎全换成了电动的。你看到的已不再是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城——这一下就刷新了我对太原的印象。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打一场“蓝天保卫战”,虽然不喜欢“打”“战”这样的说法,但我们的生活里,如果灰越来越少,蓝天越来越多,心情好了,人也健康了,幸福指数也悄悄爬升了,当然好喽!

还有一个词,“灰色地带”,也叫“临界地带”,可以说是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吧。它通常指的是善与恶的中间地带。黑与白分别是光明与黑暗的极端表现,乃是非大义所在;但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绝对的泾渭分明、非黑即白,不黑不白、不好不坏的事物往往占多数,统称为灰色地带。

灰,有情却也无情;灰色,无情亦有情。我们追求幸福,很多时候本能地选择远离灰,远离灰色;可是,也要知道,“灰”与“灰色”有时也包裹着情,酝酿着情或是情的载体。古典诗词里许多名句可为证。光李商隐就有“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句,寄寓于“灰”。把人间真情写到了极致。而“心灰意冷”“心如死灰这样的成语,看似无情,其实自有深隋。

转回我们的“曰常”里吧,请看,黑让人沉重,白让人目眩,而黑白中和成为灰色,是一种平和、一种冲淡、一种中庸。生活中,也往往不是非黑即白,有些暗抑的美,幽幽的,淡淡的,不比黑和白的纯粹,却也不似黑和白的单一。是中间地带“灰色地带”的“灰”,有点平淡,有点寂寞,也有点空灵,不和白色比单纯。也不和黑色比庄重,往来于黑白之间,是变动的,让人捉摸不定的,最像人心也最像人的颜色。

有道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我是这样自勺诗人

猜你喜欢

草木灰有情洗发水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疫情无情人有情
红色警报——煤炭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草木灰
你洗头洗对了吗?
头发老出油咋办
头发老出油咋办?
草木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草木灰的功用及施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