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公路:带来山乡巨变
2019-07-21叶小力谢树仁洪姝翌
叶小力 谢树仁 洪姝翌
“当前,以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区为主要方式的区域一体化浪潮,正深刻改变着县域发展的格局。”在溧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勤看来,乡村振兴必须把握这一趋势。“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属于宁杭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中心。如何在这种多元多层次的区域合作中寻找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是溧阳一直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5月9日上午6时55分,一列带着溧阳城市Logo——“溧阳1号公路”字样及红黄蓝三色彩虹线的高铁列车从杭州东出发,驶上了去往北京南的京杭大动脉。这是“溧阳1号公路”高铁品牌列车的首发,也意味着“溧阳1号公路”品牌拥有了一张崭新的“流动名片”。
溧陽,南部为低山区,山势较为陡峭,西北部为丘陵区,岗峦起伏连绵。如今,对这个山乡来说,借力“1号公路”,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深刻。
生态1号:展示美丽溧阳的“大走廊”
从“农村四好路”到“1号旅游公路”再到“1号公路”,参与这条“网红路”建设的溧阳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人员都不禁感叹“想不到效果这么好”。
当时间回到2016年,溧阳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打造大旅游格局的序幕拉开。“交通是先行军,”溧阳市交通运输局农路办主任陈明忠回忆说,在谋划“十三五”发展时,溧阳就提出了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在此背景下,溧阳交通局立足溧阳乡村旅游现状,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新载体,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特色化旅游公路体系,积极探索“交通+”,“‘四好农村路是常规动作,旅游公路是亮点工作。”
2017年3月,以“三山两湖一团城”为中心,借助原有公路路网,对标“四好公路”,溧阳正式启动旅游公路建设。“溧阳以生态优美著称,而自然生态好的地方往往交通并不方便。”溧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科副科长狄赟说,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走近山水田园,亲近自然,更好地共建共享最美生态。于是,坚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1号公路”尽可能地采取“原路利用”的方式,路形不求太平坦,顺岗就坡、起伏别致,路线不求太笔直,随弯就势、曲径通幽,路面不求太宽阔,既能快进、更宜慢游,“在如今全长365公里的‘1号公路上,后来新建的仅有二三十公里。”
为了最大程度地承载旅游功能,“1号公路”还串联起了溧阳全市主要景区和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在此基础上,推动“1号公路”与沿线风光的融合,打造了“生态修复、借景透景、显山露水、乡村野趣”的生态景观。比如,当初在建设神女之心观景台时,工作人员就是无意间发现了一片自然心型竹林,并由此萌发灵感:把挑高平台设计成箭形,把绿化打造成一面巨幅双心花坡,与心型竹林交相呼应。“从一条路变成一个网,我们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狄赟笑道,那段时间,自己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奔波两三百公里,边学习边摸索。
2018年9月29日,“1号公路”通车典礼举行。自此,在红黄蓝三色线的指引下,溧阳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被打通。
旅游1号:串联全域旅游的“珍珠链”
“几乎每个周末都爆满,遇到五一等特殊节点,起码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正值旅游旺季,溧阳戴埠镇上宥里村岕宿竹马岭的主人谭丽娟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上个月,在中国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的开幕式上,她的民宿被评为了溧阳首批五家四星级茶舍(精品民宿)之一。
2016年,在考察过莫干山等地后,谭丽娟和她的丈夫决定在老家开办民宿。“我们溧阳风景好、环境好,比起莫干山来一点不差。我们2011年在老家建的房子,比较大,之前一直空着,正好适合。”于是,在溧阳民宿刚刚兴起之时,夫妻俩就投资300万元,并请来了设计师对房屋进行了改造,这也是上宥里村的第一家民宿。原木工业风的三层别墅、院内沙滩泳池、房前自家茶场、屋后竹林茶园,竹马岭2017年一开业就赢得了大批游客的欢心。让谭丽娟格外高兴的是,因为出门就是“1号公路”,自己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火爆。
一条公路,激活了溧阳全域旅游整盘“棋”。据统计,在“1号公路”沿线,仅农庄、民宿、茶舍、驿站等就共有380多家。
“以往游客来溧阳旅游时,因市内多丘陵山区、平原圩区的复杂地形地貌,崎岖不平的山路给大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随着‘1号公路的建设,各景点之间实现了互联,溧阳全市也成了一个‘大景区。”陈明忠介绍,依托“1号公路”建设,公路沿线规划布局了一批精品酒店、民居民宿,设置了30座“溧阳茶舍”,打造了60余处房车营地、驿站、驿亭和观景平台。同时,当地还高标准、艺术化地设置了“1号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志和标牌,规划布局了86个共享汽车出行点,并将沿线景区景点、驿站以及特色产品、乡土文化、交通出行等旅游信息整合到“自在溧阳”手机APP平台,为游客提供贴心的便捷服务。“去年,有近200万人次的游客在溧阳恣意畅游,寻找记忆乡愁。”陈明忠说。
文化1号:古今交融传扬“溧阳故事”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溧阳“1号公路”的北片区,“美音溧阳我代言”活动给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记忆。数小时的现场炒茶演示以及精彩的茶道表演,通过互动体验,无不加深着游客们对溧阳浓厚茶文化的感悟。到达溧阳、了解溧阳、感悟溧阳,“1号公路”带来人流客流的同时,亦借文化之魂,让乡愁有了更深的底蕴。
行走在“1号公路”宛如行走在溧阳的文化长廊。史侯祠、蔡邕读书台、欧冶子铸剑台……错落分布在“1号公路”周围的一批历史与文化遗存,在一个个“溧阳故事”中,向世人展示着溧阳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狄赟告诉记者,2018年,溧阳进一步对“1号公路”做了文化挖掘、内涵提升工作,以文化可视化的形式将本土历史与文化遗存一一落地。
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所在地,“1号公路”上的红色文化格外夺目。在沿线风景中,穿插党建宣传标语;在休闲驿站里,悬挂本地党员模范先进事迹牌;在旅游大道路口,竖起大型党建宣传牌;在“溧阳行”APP上,将党建资源接入,通过AI技术,游客可以在“1号公路”上边看党建风景边听红色故事……溧阳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域旅游推进年”的契机,分领域、分阶段打造了全域党建精品线、示范片,“网红”公路也由此“红”了起来。.
本地文化在“1号公路”极大彰显的同时,“1号公路”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不久前,作为“1号公路”首个自主品牌,位于神女湖驿站的“公路咖啡”正式开业。古朴的木质结构和现代感十足的落地玻璃相结合,就像这个驿站本身想传递的信息:不忘传统,时髦可爱。在这里,充满“1号公路”元素的各种钥匙扣、小布袋、勋章等精致纪念品让公路文化有了新潮的表达。
富民1号:打开10万农民增收致富新通道
“我们村是长寿村,也是发财村!”在戴南村,86歲的李桂英老人一见到记者便介绍开来了。在她的住所旁边,一栋崭新的自在清境客栈已经开始对外营业,“这是我小儿子的家,两层楼,上下各有几个房间,每个周末都有很多人过来。感谢公司!感谢政府!”
“我们老两口住的房子是公司帮助改造的。”“这是我儿子的房子,更漂亮!公司帮助在院子里铺了水泥,做了风景平台,还在门口的池塘上做了一点小景观。”……不远处,73岁的杨八妹老人见到记者,也热情地带起了路。
两位老人口中的“公司”是来自浙江杭州,专注于打造“美丽小镇”的蓝城集团。得益于农村路网的不断完善,资本开始对这片土地倍加青睐。2017年,蓝城集团和溧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在溧阳这片被数个5A级景区包围的土地上,启动了蓝城首个田园美学小镇——“蓝城 悠然南山”项目。溧阳蓝城项目生活服务部负责人林光耀告诉记者,作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悠然南山”一方面在不拆迁的大框架下,因地制宜积极改善乡村面貌,项目辐射的9个村438户原住民,蓝城都替他们统一做了外立面翻新和庭院美化,每户平均改造费用在1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蓝城还积极帮助农民增收,村民除了每年可领到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到蓝城统一规划打造的果蔬田园里就业,成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项目总投资23亿元,预计三四年可全部建成。”林光耀说。
“1号公路”成为了农民发家的新通道,让村民走出田头,让产业走进乡村,乡村振兴的“双向通道”被打开。据统计,“1号公路”已累计带动10万农民增收致富。随着农旅融合不断深入,“1号公路”沿线越来越多的村庄前进发展步伐愈加有力。有着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江苏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诸多荣誉的李家园村,目前全村劳动力人口就业率达到100%,主要从事茶产业、乡村旅游业,全村有各类农家乐餐馆百余家,农产品销售超市近50家。
溧阳市委书记蒋锋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风口。赶上风口是机遇,抓住机遇靠本事。”如今,梳理“1号公路”的发展之路,似乎溧阳在乡村振兴这个课题上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