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08年7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首次成功液化氦气

2019-07-21

百科知识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维勒内斯氦气

1908年7月10日—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首次成功液化氦气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对气体液化进行研究。1845年,物理学家法拉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气体的液化,但氧、氮、氢、氦这几种气体的液化非常困难,所以,当时这些气体被称为“永久气体”。不过,从1887年到1898年,十多年间,氧、氮、氢均被科学家成功液化,但是氦的液化卻依然是一个难题。

1908年7月10日,荷兰的莱顿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物理学家海克·开默林-昂内斯成功地对氦气进行液化,温度点为4.2K(-268.95℃)。与此同时,开默林-昂内斯发现在这个温度点的金属汞电阻降为零,汞在4.2K的温度下,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超导态。后来,具备这种性质的物质被称为超导体。可以说,液态氦的制成开创了人类低温物理的新时代。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发出一声巨响,随后蘑菇云升向天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人类已进入核武器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利用核裂变原理制造核武器。1942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 “曼哈顿计划”,全面展开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该计划的负责人是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他的带领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建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波尔、费米、西拉德等众多物理学界的顶级大师都参与其中。那段时间,这片荒漠成为了“世界上最聪明者”的聚集地,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据统计,约有53.9万人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天皇做出了投降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得以提前结束。

1800年7月31日—有机化学建立者弗里德里希·维勒诞生

1800年7月31日,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诞生。童年时的维勒就很喜欢化学,20岁进入马尔堡医科大学学医,但仍常在宿舍中进行化学实验。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也是一篇化学论文《关于硫氰酸汞的性质》,还引起了当时著名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关注。

1828年,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制成》一文,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在维勒之前,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有机物是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只能在同样有“生命力”的动植物等生命体内产生。尿素是一种有机物,然而,维勒利用氰酸和氨水反应获得了尿素。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机物,对当时流行的“生命力”学说是巨大的冲击,有机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分支,并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维勒内斯氦气
神奇的氦气
忘却歌
德国在华顾问的神秘另一面
跟气球上天
材料星故事(一)
坦桑尼亚发现巨型氦气矿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