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 丰富语言积累
2019-07-21马赛芳
马赛芳
[摘要]在国际文化领域,中国享有“诗的国度”的美誉,经典诗文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本,即便是在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与发展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思维、智力水平和人文素养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社会中的很多文化垃圾却左右和冲击着小学生的思维情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对此,建议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文化食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加快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为小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语言积累
中国的经典诗文中蕴含着大量的哲理性内容,也拥有很多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的有效素材,也是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经典诗文的教学应给予格外重视,并与学生语言积累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化的交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改变,阅读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阅读能力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间接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想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进行熟读背诵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利用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课外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熟读背诵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古诗词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学龄特征,通过灵活多样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借助文学故事、创设诗歌教学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熟读背诵诗歌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对于经典诗歌的学习可以有效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村居》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先回忆自己放风筝时的情境,然后说说放风筝时感受到的季节、天气、景色的变化等,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教学情境,那么學生接下来的学习将会更加高效,对于诗歌的熟读背诵也会减少很多障碍,有效提高熟读背诵的效率。
第二,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古诗文背诵的学习习惯,这是因为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熟读背诵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注意力很难得到长时间集中,所以,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的古诗文背诵习惯时,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音字义,保持诵读古诗文时不增字、不减字、不跳读,掌握好文章诵读的停顿、节奏、语速及音量等,真正读出文章的美感;另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减少机械性背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经典诗文内容的有效理解,降低经典诗文诵读的遗忘速度。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咏柳》的教学中,学生在读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时,只有积极融入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柳树时的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也只有融入更多的个人思考,才能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有效体验“春风”的美好形象。
第三,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经典诗文诵读的技巧,这对学生理解文意和语言积累非常有帮助。在经典诗文的诵读过程中,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阅读技巧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牧童》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平缓的语调进行阅读,这样才能真正读出牧童晚归后躺在草地上休息时的舒适和惬意,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二、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必然依赖广泛的阅读活动,而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时间相对有限,可供学生进行诵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开展课内阅读,还应对诵读教学的内容和空间进行适当拓展,通过经典诗文诵读的扩展和积累,有效提升小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对课内知识进行扩展,既可以对某个作者的诗文作品进行延伸性阅读,又可以对相同类型的诗文作品进行延伸性阅读,这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收获更加丰富的阅读学习体验,增加语言积累数量。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将古诗的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广泛阅读后,学生对这一类型古诗词的体会能够更加深刻和丰富,再学习和背诵类似的经典诗文时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古诗词的语言积累数量。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专门的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热情,扩大经典诗文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也有助于实现对课内经典诗文阅读教学的补充。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小学五年级《泊洲瓜洲》之后,就可以组织“比一比”的实践竞赛活动,看谁知道的思乡类古诗词多,或者看谁诵读得更美。对于诵读能力强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同时,对诵读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活动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促进他们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品读鉴赏,升华语言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中收获更加丰富的语言积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语文知识、思维和情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进行鉴赏是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典诗文进行整体性感知,即要更多地从整体上对经典诗文加以理解、感受和感知,有效体会经典诗文的情境,领悟诗人的独特感情和人文思想。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望洞庭》的教学中,诗歌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欢快优美,画面感较强,学生在不明确其主旨大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景、物和情。在诗歌中,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如果教师只是逐字逐句讲解,很容易破坏诗歌中优美的整体意境,影响学生诵读古诗词时的想象与思维发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联想和感知,更好地感受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明白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一方面,随着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氛围的加强和品读鉴赏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品读鉴赏,这样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散和培养大有裨益。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同题材的经典诗文进行对比诵读,加深诵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诗人不同的风格及思想意蕴。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秋思》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升华语言积累,可以在教学中与林杰的《乞巧》进行对比性品读鉴赏教学,《秋思》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了无限的乡愁,学生在诵读时要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同样是写秋季,林杰的《乞巧》描写了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乞巧的盛况,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心情,在诵读时应读出喜悦的情感。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性品读鉴赏,感受作者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思想内容和意境上的变化,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也可以对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相同历史背景下不同作者对于社会历史现实的心境和思想等,这些对比性品读鉴赏活动对于学生语言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经典诗文,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精华所在,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经典诗文的初级阶段,是初探古诗词世界的第一步,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经典诗文诵读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金玉.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8,(07).
[2]张春福.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
[3]郝晓东.在诗歌整体中理解词语的妙处——以《泊船瓜洲》“绿”字的赏析为例[J].江西教育,2017,(11).
[4]陆志燕.寻觅诗意的美好——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6).
[5]侯静雯.联想与想象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