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制备全过程的控制
2019-07-21申建臣
申建臣
(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102)
随着加气混凝土的发展,以及矿产资源的尾矿处理问题,矿渣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应运而生,为节约资源和环保做出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应该规范加气混凝土的生产过程管理加强加气混凝土的绿色高效生产。
1 严格规范原材料的制备
加气混凝土的质量主要由原材料控制,因此原材料选用一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选择符合硅酸盐建筑用品规格的粉煤灰、矿渣、石灰、水泥、砂、发气剂、气泡稳定剂和调节剂等材料,应对原材料取样送检,并对制品合理的进行抽样检查。加气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氧化硅,水化反应得到硅酸钙。在材料储备时要保证原料的可靠性,保证每一批料能够充分反应达到标准强度。
2 采用高科技智能设备进行下料和浇筑
结合生产设计依照适当的材料比例进行下料准备,称量所需材料实行配比操作和搅拌浇筑,静止片刻等待混凝土出现膨胀反应,对其实行切割工序和养护作业,将成品制造与环节质量进行智能设备控制,使下料环节内的配比工艺能完美调和材料组成,适当添加辅助剂使材料成分以及材料结构能得到科学管理。将需要控制的原料性能进行配比条件的测试,依据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要求进行原料控制,通过智能设备将所用材料重量控制在配比要求内,根据配方用量以及产品质量进行原料使用要求。在下料过程中将不同原料进行操作混合,快速添加需求用量的产品原料进行浆料的配置,依据设备程序将下料速度控制在适当频率下,结合成品合格率将配料方案实行调整。将适用于产品的配料方案进行设备系统内输入,使设备运作能基于配料要求实现称重、加料等内容的合理控制,能结合准度要求将配比使用实行较为准确的技术校正,避免下料工序出现程序错误以及用料错误,优化生产流程对浇筑环节进行反应速率和时间上控制。减少流程中的原料污染使浇筑环节的用料不出现沉淀现象,所用罐体内的温度控制能基于反应要求保持在稳定的45℃左右。要在原料配比完成进行适当的搅拌和添加剂的控制,使原料完成特定反应通过入模形式变为能够使用的半成品。浇筑环节的作用是对原料形成浆液进行稳定控制,使浆液能基于模型要求变为固态物品供应生产工序。
3 严格规范执行静停和切割
静停是为了使磨具中的混凝土达到切割强度,硬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硬化快,因此静停时间的长短根据环境温度湿度的情况来试验确定,然后在生产中严格按照实验确定的时间来执行。一般静停温度不低于20℃,为缩短时间和挺高质量,很多工厂采用热室静停。但热室是个封闭的空间,将浇筑在磨具中的混凝土移至室内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磨具的抖动,需要选择适合的磨具移动工具,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严格规范执行,减少胚体的报废。
切割需要专业操作人员,并在切割之前,明确制品的规格型号,调整好钢丝尺寸,切割机的润滑和电控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并且空试车一次,确保正常运转;钢丝等就位后复查确保是要求规格。切割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切割中,对未切透的要进行补切,每切完一批后及时的清理废料,并将废料进行处理再次利用,如若机器出现故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完成切割。保证最大限度的材料利用。
4 科学的蒸压养护和出釜
在加气混凝土制作中,发气剂在蒸汽加压的环境中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氢气上升脱离料浆,而空气进入补充氢气的位置,使混凝土料浆形成多孔结构。蒸汽加压过程的成本占到加气混凝土生产总成本的20% ~35%,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研究证明,加气混凝土水热反应的速度由水蒸气温度高低来决定。生产中应该最大限度的提高温度及其升温速度。为了增快升温速度,需在第一次升温结束后进行一次排冷凝水工作,不仅可以减少热损失,还有利于迫坏泠凝水膜和空气膜,加速胚体的升温。然后进行第二次升温,温度控制在194℃以上,最佳为200 ~210℃。恒温压力对胚体的强度影响不大,但温度影响很明显,超过210℃强度不断不会增加,反而降低,恒温时间最佳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但是不同的恒温温度它的最佳恒温时间不一样。在生产中,恒温温度最好是在200℃以上,其恒温时间是5 ~5.5h。降温的过程是在保证胚体不被温度差应力破坏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降温,提高蒸压器具的周转速度。一般采用调汽使压力降到0.5MPa,然后排除冷凝水,最后开启降温阀,降温时间一般1h 左右。(见图1)
图1 蒸压养护工艺示意图
在整个升温降温中,应该准确全面的记录釜里的压力温度,严格按照科学的实验结果来控制时间节点,并且全面的记录有助于以后的科学分析,为加气混凝土制作工艺做出科学指导。是蒸压养护不断的达到节排减能的绿色化生产,除了精准记录,应该结合计算机设置参数,来提醒控制操作人员操作。蒸压养护结束后,就是加气混凝土出釜的时候,出釜之后的吊运、掰分工作,这些机械和人工配合的工作,一定要保证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使用的工器具的良好使用状态,确保最后环节保质保量的完成。
5 结语
加气混凝土的制备应当基于不同环节进行控制,结合使用设备、条件控制进行质量调节,将调整混凝土性能以及原料的使用作为生产基础,将人工操作和智能设备进行生产流程内的互相配合以及效益管理,使生产能结合技术优势和控制环境制造出高质量产品。对高效生产进行了制备、养护等几大环节的要点阐述,对全过程控制下的作业要求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