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综合设计方案分析
2019-07-21吴昊雨
吴昊雨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水资源作为人们生活的必要资源,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此时传统水资源供给模式,因为供能限制,逐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善。在此条件下,先进理论中提到了污水处理厂应用,即针对原本无法再利用的水体、已经使用过的水体,通过净化工艺来进行处理,使水质重新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最终将处理后的水体继续供给,以弥补传统供给模式在能效上的不足,实现这一点的组织单位,即为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工艺难度较大,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中间不能出现太大误差,所以在进行污水处理厂综合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其能效水平。
1 实例概况
某市政单位为了满足城市排水需求,需要进行污水处理厂综合设计工作,根据该单位的统计核算,确认了污水处理厂总体规模为2.0 万m3/d。该污水处理厂主要与城市河流相连,通过河流来实现污水收集,随后集中对河流水质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水体供给到水资源管理单位,完成后续供给,该厂出水水质依照国家标准,必须达到一级A 类排放标准;进水水质在预处理条件下,其中各类成分必须维持在标准区间之内,这一点在出水水质当中也是一样,具体标准见表1、2。
表1 实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各成分标准区间
表2 实例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各成分标准区间
2 实例综合设计方案
2.1 工艺设计
结合实例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需求,其需要进行三项工艺设计,即二级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设计主要采用对比法,对不同工艺类型进行对比,选择其中最适合自身运作需求的工艺,具体内容见下文。
1) 二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在现代可分为两种,即SBR 工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其中SBR工艺属于间歇曝气工艺,由SBR 反应池、初沉池、二沉池、生物降解室等结构组成,其与其他工艺技术的区别在于,该工艺系统中,没有污泥回流系统,运作当中,主要采用自动化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其有序进行曝气行为,随后即完成了污水处理。结合相关理论,SBR 工艺在现代普遍污水处理厂案例当中较为普及,但大多数情况下,该工艺更适合Ⅲ、Ⅳ、Ⅴ类的污水处理厂,在工业间歇废水排放处理当中,具有良好表现[1];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属于循环曝气工艺,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且具有污泥回流系统,运作当中,主要借助循环沟体来实现水流循环,同时采用自动化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相应在循环过程当中进行曝气,待曝气完成即可进行水体供给。结合相关理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在现代普遍污水处理厂案例当中同样普及,但大多数情况下,该工艺更适合综合污水处理厂,因为其除磷、脱氮的能效十分突出。综上可见,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更适用于本文案例。
2) 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即微絮凝+过滤工艺和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其中微絮凝+过滤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对进水进行处理,利用絮凝剂的生物分解性,将水体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分解并凝聚,随后结合生物过滤网等工艺,将凝聚在一起物质一同过滤,由此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在现代理论当中,微絮凝+过滤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中微絮凝剂是一种真菌产物,具有无害、无毒的特征,所以深受青睐;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是一种利用化学用剂,调动水体内的胶体粒子,相应将微小的悬浮物进行凝聚,随后水体进入沉淀池,使水中凝聚物下降并留在沉淀池,最终进入过滤系统,进一步优化凝聚物剥离效果的工艺[2]。在现代理论当中,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具有结构分散的特点,即每个工艺环节的独立性较为提出,不能互帮互助,同时其初步混凝当中采用的化学用剂,从某种角度上是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其用量必须慎重,如果超出则可能引起社会性问题,由此可见,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安全性较低。综上,案例选择了微絮凝+过滤工艺。
3) 污泥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较为特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技术类型,例如离心机处理工艺、加钙稳定干化+卫生填埋工艺,其中离心机处理工艺主要利用离心机(例如卧式离心机) 对污泥进行处理,利用其离心沉降原理,使污泥颗粒与液体分离即可。此项工艺在常见案例当中十分普及,因为其自动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对于人工的依赖度偏低,但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加钙稳定干化+卫生填埋工艺主要利用钙成分与污泥的混合,使污泥当中的有机物降解,同时起到降低污泥含水量、细菌杀灭、消除异味等作用,完成后将污泥填埋在指定区域即可。在现代理论当中,加钙稳定干化+卫生填埋工艺的应用较为少见,因为其工艺效率相对缓慢,但在案例当中,此工艺效率满足污水处理要求,同时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实例工程单位,最终选择了此项工艺。
2.2 其他设计
在工艺设计完成之后,就代表综合设计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阶段当中有三个必须重视的设计要求,即构筑物设计、监管系统设计。具体内容见下文。
1) 构筑物设计,根据实例污水处理厂综合设计单位的记录资料得知,其构筑物依照工艺流程顺序分别为: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卡鲁塞尔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接触池等。应用上,首先采用粗格栅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水体当中粒径较大的颗粒被拦截,保障进水水质满足标准,随后进水进入泵房,利用泵设备将其泵入细格栅,进一步筛滤水体中的颗粒物,其次进入旋流沉砂池,通过机械力对水流的流速、流态进行控制,且控制水中沙砾的沉淀速度,完成后进入水解酸化池,对水体内现有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为厌氧池处理打下基础,在厌氧池当中,通过微生物生物作用,吸收水体内的磷、氮等物质,最终进入卡鲁塞尔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接触池阶段,在卡鲁塞尔氧化沟阶段可深化厌氧池除磷脱氮效果,并结合二沉池、消毒接触池,对水体水质进行进一步优化即可。图1 构筑物运作流程。
2) 监管系统设计,因为当前污水处理厂运作还处于自动化阶段,自身不具备判断力与识别能力,同时可能会因为设备原因而出现运作参数异常现象,所以为了保障污水处理效果,需要设计监管系统。监管系统主要由设备传感器、信号格式转换器、工作站组成,其中传感器与各设备进行连接,采集设备当前信号,并实时将其发送到信号格式转换器,随后通过转换器,将电信号格式转化为数字化格式,满足工作站设备读取要求,最后工作站人员就可以通过设备可视化功能,了解污水处理设备运作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直接发送指令到设备控制装置即可。
图1 构筑物运作流程
3 结语
综上,对污水处理厂综合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污水处理综合设计方案,必须保障水质满足国家标准,如果存在异常,则说明方案不合理;对案例整体设计方案中的主要步骤进行了介绍,了解其设计方案以及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