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前程要争取
2019-07-20汪衍振
汪衍振
李鸿章收到袁世凯信的时候,中国与法国之间正因为越南红河通航的事闹得不亦乐乎。这越南和朝鲜一样,也是中国的附属国。按着这个逻辑推断,越南的事情,就是中国的事情。但越南的事,法国却不想和中国商量,而是通过武力要挟,擅自和越南签订了一个条约。中国不干了,通过外交手段向法国提出了交涉、抗议。法国不予理睬,把中国的抗议当成了空气,还放出风说:再敢说三道四,就动用军舰攻击中国的口岸。不久,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开进了上海,很快又向福州、台湾方向游弋,显然是在寻找最佳攻击点。朝廷命南北二洋紧急布防,以防衅端突起。不久,通政使参议延茂又给朝廷上了一折,以金州兵单为由,奏请将驻朝吴长庆一军调回,加强辽东半岛防务。朝廷于是把延茂的折子转交给李鸿章,特别指出:“吴长庆统率所部驻扎朝鲜,应否将该军调回择要扼守,著李鸿章体察情形,奏明办理。”朝鲜局势已经稳定,用不着留驻太多的人马;国内各海口防务薄弱,必须全面加强。这也就是说,丁汝昌管带的军舰不能再在朝鲜驻留了,必须及时赶回来;吴长庆一军也没必要全部留在朝鲜,撤回一半留朝一半就可以了。但朝鲜应留多少人马,派谁出任管带,李鸿章又游移不定、大伤脑筋,一连几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袁世凯的信偏赶这个时候到了。看了袁世凯这封越级寄达的信函,李鸿章眼睛一亮,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马上在胸中形成。他把文案秘书传进自己的签押房,命其给吴长庆开出札命一道,命吴接札速率庆军三营赶往金州扼扎,留三营人马继续驻在朝鲜暂由记名提督吴兆有、同知袁世凯管带。为了名正言顺,在把给吴长庆的札命送走的同时,李鸿章又特别在《酌保边材筹济军火折》后,附了《复奏周盛传参款》和《议分庆军驻朝》二片。《议分庆军驻朝》片曰:“北洋地广兵单,防务吃紧,亟须添调策应,自应先其所急,令吴长庆统率所部亲兵前营、中营、正营撤回内渡,由臣相机察度何处紧要,即饬前往扼守。仍留亲兵左营、后营、副营,暂住朝鲜王城,以资兼顾。查有记名提督吴兆有,朴实勤练,纪律严明,随同吴长庆在朝鲜带兵两年,威惠兼著,軍民翕服,堪以委令统带驻朝三营,俾专责成。分发同知袁世凯,廉明果毅,晓畅机宜,久办庆军营务,兼带朝鲜练军,该国君臣均深敬佩,堪以委令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可期得力。”
这是李鸿章第二次向朝廷保举袁世凯。圣旨很快颁下,一切都按李鸿章说的办。按常理推算,李鸿章要保举吴长庆的人,怎么也应该征求一下吴的意见。不和吴长庆打招呼,直接就把折子递给了朝廷,这说明什么?说明袁世凯背着自己和李鸿章说了什么。眼望着圣旨,吴长庆的胸中充满了怒气,偏偏又不能说什么。张謇一见圣旨,也马上什么都明白了,当天就背着吴长庆把袁世凯请进自己的办事房,说:“袁司马,您老能有今天,可全是军门大人在傅相面前保举的结果呀。你我都是读圣人书长大的,可不能忘本啊!有什么话,您可以直接讲给军门听,也可以由在下代达,不该直接跟傅相说啊。”袁世凯马上指天发誓:“世凯父子两代受军门大恩,岂能做以怨报德之事?季翁不要误听小人言。”见袁世凯死不承认,张謇也不好再深谈下去。袁世凯第二天又把这话对着吴长庆说了一遍。吴长庆打了一顿哈哈,一句不满的话也未出口。很快,吴长庆带着张謇等人,统率亲兵三营,乘船离开朝鲜。袁世凯哭着把吴长庆、张謇等人送上船。
载着吴长庆三营人马的轮船缓缓离开了朝鲜,袁世凯转眼成了驻朝清军的二把手。现在中国驻朝鲜的大使是二品衔候选道马建忠,总办朝鲜商务的是二品衔候选道陈树棠。加上吴兆有,袁世凯总体上算是四把手。马建忠和陈树棠都留过洋,而且都深得李鸿章信任。
吴长庆走后不多几日,中国驻朝清军便从仁川口岸截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袁世凯得到消息后,当即便猜出这又是日本人的货物。日本人常年往朝鲜贩卖军火,只有很少部分被查获,多数都过境成功。吴长庆在的时候,所有截获的军火以及鸦片等物资,都交给了朝鲜当局发落。袁世凯对吴长庆的做法颇有微词,几次建议把这些走私物资出售,充作军费。吴长庆不敢背这口黑锅,自然也就不敢听从袁世凯的劝告。“狗娘的倭寇,他们干这种事分明是上瘾了!”袁世凯骂完之后,命人把这些枪支弹药悉数搬进军营仓库,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安排妥当,袁世凯找到提督衔统领吴兆有、总兵衔副统领张光前,一五一十把查扣军火的事讲述了一遍,建议把这些军火卖掉,所得银两充作军费。
吴兆有小声说:“这些物品,不会又是倭人私运进来的吧?”袁世凯点了一下头:“我猜也是他们,但我们没必要去查。我已让人把东西都从仁川运了过来,锁进了库房,拨了二十人轮番看管。”张光前问:“这可不是小事情,卑职以为,最好还是向傅相大人请示一下办理机宜。传出去,我们担不起责任啊。”吴兆有也赞同张光前的意见,但袁世凯却不同意,他说:“请示傅相,傅相肯定让把东西移交给朝鲜。我们在这里要办的事情很多,哪样不需要银子?还是留一手吧。”吴兆有、张光前二人都不言语,分明是不想承担责任,但也没有再说反对的话。袁世凯于是打发人秘密去与朝鲜的军火商人接洽,很快便把这批军火变成了雪花银子。袁世凯把这笔银子一分为二:一半交给军营粮台,另一半的二分之一揣进自己腰包,余下的由吴兆有、张光前二人平分。不久,驻朝清军又在仁川码头截获了一批鸦片,袁世凯为此又发了一笔不算小的横财。驻朝清军的饷源日渐充裕,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等人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日子不知比吴长庆在时强多少倍。无形之中,袁世凯在军中的威望超过吴兆有,开始越来越高。吴兆有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自己毕竟是武职,大清立国以来就一直是武职贱文官贵,何况袁与吴长庆又是两代的交情,就更不能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