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若干现象的思考

2019-07-20朱志宏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质

朱志宏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学校体育兼顾体育与教育2个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是推进我国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本质个性功能,又体现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共性功能。对学校体育与教育过程中智力因素培养之间关系的论述,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论述:“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密切关系着他们的学业、家庭切身利益以及未来的幸福生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自新中国成立初期,源于当时的国民体质孱弱,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课的共同负荷之下,健康状况不良。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学校教育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中小各级学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自1999年针对学生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下降、心理抗挫折能力低等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来,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仍呈下降趋势,并未实现学校体育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

虽然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同人民群众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和期盼来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面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20多年无明显改善这一令人忧心的现状,我国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否进一步指导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能否实现“健身”“育人”的本质功能等一系列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在强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通过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若干现象的思考,指出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正确理解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存的现象

1.1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健康第一”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主流指导思想,也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期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更多的指向提高学生体质、改善健康水平的单一身体健康观,这与当今多维健康观视角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相比,无论在内涵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差异。今天的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学习“健康第一”的内涵演变过程,实践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1.2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界思想解放以及宽松的学术环境,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质教育思想”“主动教育思想”“成功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竞技体育”“磨难体育”等一系列国内外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传播,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老生常谈,新兴学校体育思想以其新、奇、特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眼球。在很多体育教学实践中,习惯性的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之名,却行贯彻和操作其他学校体育思想之实。

1.3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多种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存的现象也难免造成学校体育实践中出现一些模糊和混乱,也必将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8]如何正确理解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从系统观和层次观来看,“健康第一”是教育的总的、长远的指导思想,它的目的和目标形态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育提出的,以满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需求;学校体育思想的着眼点仅指向体育教育中的方法、功能、手段、意识及部分目标形态。

两者间的关系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学校体育思想应从属学校教育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采用的学校体育思想必须围绕教育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指向的目的和目标形态。宣传和引导学校体育工作者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只有由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统领学校体育思想,实现学校体育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健全人格、终身体育及健康生活的功能,体现学校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根本宗旨。

2 正确理解现代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深化与学校体育功能泛化的现象

2.1早期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提出时,中国教育学和体育学中还没有涉及学校体育功能的表述,研究重点主要还集中在学校体育的上位概念:体育的功能。对于“健康第一”理解主要还停留在生物学层面,结合当时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孱弱的语境,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提高学生体质、改善健康水平上,也和体育的本质功能相近,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个体健康状况更加关注。在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过程中继续贯彻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此时的“健康第一”与建国初期的“健康第一”相比,其内涵也拓展到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等不同维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关于对学校体育功能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经几十年的发展,学校体育功能由个人的身体、心理、道德扩展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竞技、休闲等各个领域。[10]这种学校体育实践的有限性与学校体育功能的无限性趋势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体育核心功能弱化,即学校体育到底应该干什么?正是由于“健康”内涵的多元化和学校体育功能泛化的问题又导致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2.2准确把握学校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学校体育是体育和教育的结合物,两者间是整体和部分,而非种属关系。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能学习并列组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结构,正是由于体育特有功能的发挥成为区别于其他教育或学科的标志。从层次观来看,将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肯定是正确的,在尊重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改善健康水平方面“个性”功能的前提下,并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包括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关于学校体育功能分类的理论研究很多,一般将其分为本质或核心功能及一般或辐射功能。传统理论认为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就是增强学生体质。随着教育“健康第一”内涵的深化,学校体育逐渐呈现与教育的本质功能相同的趋势。这种变化并未提高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地位,实际上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泛化却成为学校体育存在必要性的自我否定,所以学校体育的发展要努力实现本质功能回归,实现整个功能体系的效力集中与强化。

2.3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深化与学校体育功能泛化的现象,学校体育应该在正确理解“健康第一”内涵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再兼顾教育功能,明确学校体育首先是体育,然后才是教育,是“教育中的体育”,那么以后面对更为全面的健康概念时也能保证学校体育有序、健康的发展。

学校体育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发展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如现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时期,学校体育的改革应该毫无疑问的强化其本质功能,即增进学生体质,改善健康水平。

3 要正确把握学校体育、家庭及社会三者间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过程中的各自职责定位

我国1985—2016年共进行了7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其中据1995—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能素质包括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在持续下降。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和最高级别的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1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多项指标止跌回升。然而,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10年后的今天,此项政策的正向效应又出现衰减倾向,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多项指标,出现了“向下”的趋势。同期,全国各地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如多地高校取消运动会长跑,甚至是体育课的800m跑、1000 m跑;面对学生运动意外,家长处理方式偏激,过度维权,导致体育老师上课能缩手缩脚,有意或无意删减器械、有一定挑战性的难度动作,减少体育课堂学生的运动负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不严谨,学生雇人代测、代跑等。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突出,体质健康状况很难根本转变。[18]这些现象折射出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学校体育实践中存在对国家文件的贯彻执行不力甚至违背的问题。

面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长期难以改善的局面,很多学校体育工作者对此产生了无力感,甚至有了单靠学校体育无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言论,开始讨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讨论学校体育的“真实”功能,这是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功能的质疑,对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功能的质疑,必将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存在和发展。根据影响健康因素的多样性,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氛围是必要的。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明确学校体育的主导地位,家庭和社会可以是支持、监督、促进,但不能替代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发展,这也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存在基础。

4 结 语

距离2020年,我国学校体育要实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的既定目标,时间上已经非常紧迫了。在学校体育的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现时期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这一主线;理清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的发展关系;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过程中主导地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拧成一股绳,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