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知
2019-07-19李洁赵爽
李洁 赵爽
微记录的研究缘起
微记录研究源于我园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发展瓶颈:一方面,幼儿园扩招使得新教师大量涌入,给园所注入新鲜血液时也对保教质量提出了挑战——青年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和课程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教育契机,生成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成熟期教师的发展遭遇瓶颈,具体表现为主动探究性不足,思维固化,缺乏创新,过于依赖以往的教育经验,对儿童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多凭主观判断,存在“贴标签”和模式化的教育倾向。
基于对教师发展现状的分析,我园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微记录则是在专家引领下为我园教师量身定制的研究路径。
微记录的相关概念
◆ 微记录的内涵
在日常工作的操作层面,微记录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假设,并通过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干预的文字记录。
然而微记录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微记录可以被理解为“基于观察对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多元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体不局限于教师,还可以是家长、幼儿以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象也不局限于幼儿或与幼儿相关的事物,可以涵盖身边的一切事物。
◆ 微记录的特点
微记录产生于我园教师发展的现状,与目前常用的观察和反思模式相比较,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着眼于细节。“微”意思是小,这也是微记录最大的特点。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反思,微记录鼓励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看似不起眼或早就习以为常的小事进行观察,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教育价值。促使教师把目光转向幼儿,激发教师的问题意识。
第二,依托于事实。微记录强调观察者要用客观的视角,对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的事实进行如实描述,避免加入教师主观的认识和修饰。对于教师而言,重点要对事实与观点、白描法和一般叙述进行区分,建立客观描述的概念。
依托于事实的观察与记录,是教师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起点。教师在记录的过程中需不断强化尊重事实而非个人情感的原则,减少对幼儿行为的主观臆断的同时也提升了对自身认识和行为的反思意识。
第三,开放的结构。区别于传统观察记录高结构的表格化记录形式,微记录只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分析、策略这3个环节之间内在的逻辑顺序进行。其目的就是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避免让“依葫芦画瓢”式的工作模式禁锢教师的思维、剥夺教师在创造性工作中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体验。
第四,审辩式思维。微记录强调教师要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假设,对包含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反思。通过强调问题背后的多重影响因素,扭转教师缺乏自省意识、习惯主观臆断直接对问题下结论的思维特点。
以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为例,过去教师更多关注情绪本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并不理想。当教师用微记录的方法尝试对幼儿焦虑情绪进行多元分析时,可能会关注到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3岁前是否建立了较好的安全和依恋关系、家长对幼儿入园的教育和引导是否得当、班级环境创设和活动安排是否能够吸引幼儿、幼儿自身表达能力和自理能力如何等诸多因素对幼儿情绪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实施、验证。
第五,连续观察。微记录既是促进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途径,也是教师实际工作的有力抓手,教师可以依据教育策略实施的效果对分析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以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为例,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认为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能是某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接下来,教师需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与家长单独沟通介绍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特点,向家长提供幼儿日常活动照片,缓解家长焦虑等;最终,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来验证前期的分析是否准确,进而调整下一阶段的干预策略。
◆ 微记录的实施过程
微记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假设、策略实施3个环节的循环实践,最终了解幼儿心理与教育规律的方法和过程。这要求教师首先用客观视角,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接着利用相关的专业认知,对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假设;最后依据分析与假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尝试实施。
在策略实施后,教师应重复以上3个步骤,通过观察了解策略实施的实际效果,并对其分析进行验证和反思,调整和完善教育策略,直至实现教育目标。
微记录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两年多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教师身上的变化。
◆ 从关注活动到关注幼儿
在活动中,教师从以往更加关注活动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转变为真正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教师真正发现了孩子们各自身上的特点和需要,并开始思考如何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 从主观臆断到审辩式思维
在对幼儿行为进行判断时,教师们表现出更谨慎的态度和更全面的考量,面对问题时,教师开始不断追问“我的想法对吗”“还有其他可能性吗”等问题。
◆ 从线性思维到网状思维
教师的思维特点也在研究微记录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化——从以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到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变化无论是在教师分析个体幼儿行为的影响因素,还是在进行课程目標和内容的设计时都有所体现。教师正在尝试利用以往思维中的“线”,编制汇聚成一张富有逻辑的“网”。
◆ 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
以往教师的反思和随笔中成功经验比比皆是,似乎教师都能通过自身的教育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然而,每个教育者心里都清楚——现实中的教育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现在我们在微记录中能看到教师真实的困惑和思考,这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需求就是动力,为了让自己的分析更具科学性,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微记录使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去了解一些以前并不了解或者只了解皮毛的理论知识,真正实现了基于师幼双主体的主动学习与成长。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这也是我们研究微记录的初衷——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幼儿更专业和适宜的支持,促进我园幼儿更加全面和谐的成长。而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微记录研究和实施的成效。在教师更专业、开放和以人为本的支持下,孩子们更加自信、自主与全面发展。
微记录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教师距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每个幼儿富于个性化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在实践中最大化地发挥微记录的价值,仍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课题。但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且在不断地努力迈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