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工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究
2019-07-19邵喆
邵喆
[摘 要] 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的课程体系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当今和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化工职业教育而言,将以化工生产过程为主的学科体系转化成以化工工作任务为主的学习领域体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切合中职生对职业认知和岗位认知的特点。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34-0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逻辑性严密的工作。它有别于传统以具体学科为支撑的学习体系,2004年,教育部曾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要求按照企业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课程开发的具体元素是相关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系统化是以工作过程为具体参照对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是课程结构本质的变化。本文着重探讨化工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相关内容。
一、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的含义与区别
工作过程是以具体工作人员为中心,其本人在具体工作中完成一件任务并获得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社会分工的背景下,一个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投卸、装置的开停车、工艺参数的正常维护等都是基于人的行为而言,所以说工作过程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流程。
人的工作过程与企业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也有不同,工作过程基于操作者的具体行为,所以不同的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观差异,生产流程是由具体生产客观规律所支配的;另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流程往往包含若干个工序,生产某种产品的装置有一套,而化工生产人员却需完成多个工序工作过程,如“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维护与保养”“安全检查”等,在现代生产企业中很少看见完全由一个工作任务完成生产过程的情况了。所以在大工业生产专业中,完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若干个工作过程,这也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一个前提。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特征
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往往需要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从教育角度而言,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某个行业的全面认识和初步掌握,往往会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的工作任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某种具体的方法论,用于不同化工企业的生产实践。如就化工生产技术领域而言,可以将整个生产过程归纳出八个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之下,可以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可以对应学院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比如,化工装置的开车属于一个工作任务,但其包含若干个子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如下表。
通過上述举例,可以注意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不是某个特定的工作环节,它是具有完整结构的工作过程,包含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和评价反馈等步骤,工作任务表现出了具体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形式,他是将一个具体的包含有客观生产规律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人为要求的标准进行实施和处理的过程。在具体的任务中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能力的描述,能够对完成任务的员工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及其个人行为在个人成长和企业经营过程中体现出具体的功能和意义。教育规律而言,对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应该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从很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从而为后续学习领域的设计提供前提和指导。
从文本描述的角度而言,对于工作任务特别是典型工作任务的表述宜采取“对象+动词”的格式,。任务的表述必须简洁、明确,能体现行业的职责或具体工作,并且必须是行业的术语。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模式开发的基本步骤和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来源于对岗位分析后概括出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亦可称为行动领域,开发相应学习领域课程,换而言之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具体可以参照如下流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可把以上过程归纳为图2。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以操作者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的内容,工作任务之间作为课程的边界,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习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完成相对应的课程目标,并且需要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作为课程实施的原则。从而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形成学生学习领域要与企业工作领域基本一致,学生学习过程要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学生学习任务要与企业工作任务一致。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模式中课程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理念与方向
如前所述与传统的课程体系不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是基于个人在企业的行为和工作任务的归纳,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设计,它不再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将专业知识按照模块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是针对工作任务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课程的实施者需要重新组织和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场景到教学实施的手段方面都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就教学环境而言,既然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就要求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任务实施,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的学习环境,甚至是将企业的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外,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实践知识,在具体任务的实施之下,教师作为导演应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获取,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和他们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两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曲同颖,李海民.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66-69.
[3]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资格框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3-34.
[4]吴俊英,余晓俊.凭借国际化视野,全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N].解放日报,2018-01-31.
[5]赵玉成.上海石化工业学校:16年构筑化工职业培训的国际品质[J].上海教育,2018,03(B):38-4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