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9-07-19陈娟
陈娟
[摘 要] 引导式教育强调以班级教学为组织形式开展脑瘫儿童的各方面学习与训练,以全人发展为宗旨,以正常生活为基础,以培养积极的性格为目标,对脑瘫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融入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关 键 词] 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22-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的发育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症。
相关研究表明,在脑瘫儿童的早期发展中,文化教育是其全面发展中最为严峻的问题。首先,家长针对儿童的文化教育意识不强。在这段重要的发展时期,家长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治病”上,期望“病愈”后补偿教育缺乏。其次,家长教育技术不足。有些家长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或针对脑瘫儿童的教育教法的缺乏,他们开展有效家庭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次,我国针对该类儿童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公益支持系统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家长可利用的外界资源非常有限。最后,我国学龄前融合教育的实践只有一些零星的尝试,基本没有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脑瘫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学龄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保育技术、康复训练和文化教育技术,教师和正常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接纳问题,收费问题以及意外伤害问题等。据研究显示,在文化教育方面,家长每天坚持1~2小时家庭文化教育的占50%,经常教但无规律的占26.9%,其他为偶尔教和很少教。家庭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言语语言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认知教育(认字和简单数学),分别占57.7%,61.8%和53.7%。认为家庭早期教育效果较好的占30.8%,一般的占57.7%,无效的占3.8%,认为没法教的占7.7%;家长认为自己有教育能力的占22.9%,一般的占53.8%,力不从心需要帮助的占23.1%;在早期教育上,76.9%的家长最需要的是适合脑瘫儿童的教法指导。脑瘫儿童是特殊儿童,其社会性的发展更应受到重视。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幼儿园、社会。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对缺少主动活动的脑瘫儿童来说,班级的集体教学生活为孩子提供了相互观察、交流、模仿的机会,提供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脑瘫儿童未来社会性的发展和融入回归社会的程度。
引导式教育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教授发明,用于脑瘫康复,系通过引导式教育教学,调动其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正常模式,塑造健全人格,达到全面康复与发展的目标。
一、引导式教育为脑瘫儿童社会性发展建立良好的动机系统
脑瘫儿童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都以治疗师为主,患儿被动接受治疗,虽然疗效显著,但这些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忽略了一点,脑瘫儿童是正常儿童的一部分,游戏、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引导式教育的介入讓患儿在愉快、轻松、主动的气氛中完成康复训练内容。引导式教育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
引导式教育以儿童为主体,课程设计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教学内容灵活有趣、丰富多彩,深受患儿喜欢。它包括体能训练、手部精细、社会交往、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等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使患儿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充分调动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主动参与可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引导式教育在发挥患儿主动参与方面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脑瘫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患儿主动参与,才能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性,感兴趣才能做得更好。常规训练方式主要是被动训练为主,这样不利于降低肌张力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式教育为脑瘫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集体和自我发展的基础
自我主要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控制。发展自我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体力量,认识到人我、物我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这是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就是形成完整的自我。
引导式教育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又注重个别化的教学诱发和教学设计,尊重脑瘫儿童发展的特殊性。集体教学即小组学习,是指心智及学习能力相近的儿童在一起互动学习,可使脑瘫儿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认知,培养脑瘫儿童正常的社交能力,走出自卑和社交恐惧的阴影。小组学习按照脑瘫儿童的年龄和智力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组,以便更好地让脑瘫儿童之间互相交流与互相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小团队,通过发挥小团队的优势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脑瘫儿童的社交能力等各种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引导式教育为脑瘫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独立处事与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引导式教育患儿在生活与训练中不断战胜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激发潜能,养成乐观的心态,逐步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拓展生活空间,为日后可能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式教育康复伴随终身,然而,任何一个康复机构也难以为患儿提供终身的康复服务。只有让患儿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拥有战胜自身缺陷的勇气,将训练融于生活学习的场景中才能做到。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康复训练方法所望尘莫及之处。
引导式教育尊重脑瘫儿童是完整的个体,不分割其运动、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同步发展的需求,力求将患儿总体发展融合起来,促进其全人发展。在群体环境内,患儿相互观察、交流、借鉴、鼓励,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能有效调动患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战胜困难的决心,促进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四、引导式教育为脑瘫儿童社会性发展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有研究显示,脑瘫儿童在自我教育与训练方面,23.1%的儿童主动进行康复训练,19.2%比较主动,57.7%的不太主动,需要反复督促;在自学文化知识上,30.8%的儿童自觉主动,42.3%的比较自觉主动,23%的不自觉主动。引导式教育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主动参与、主动运动的能力,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康复训练中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及日常生活活动等内容融入引导教育中;强调节律性语言和韵律来强化其运动功能,强调整日流程,从早晨起床开始,穿衣、如厕、洗漱、进食、入睡一整日活动安排;所有的活动都由引导员负责安排,灵活地运用各种训练课程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种训练方法与生活贴近,接近正常儿童的基本需要和运动模式。生活即训练,训练即生活。能达到训练和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独立生活打好基础,做足准备。
引导式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它以“全人康复”理念为基础,重视人们各方面功能的连贯性,注重培养脑瘫儿童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让脑瘫儿童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欲,敢于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自尊、自信的人格,为他们进入未来的学校学习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书珍,张秋业.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王和平.脑瘫儿童入学前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6).
[3]郑毓君,杨玉珊,何洵美.引导式教育—如何帮助弱能儿童[M].香港痉挛协会出版社,2002:3-77.
編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