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2019-07-19李薇
李薇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和工作工具。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计算机技能培训,做好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必备技能之一。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也必不可少,加强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各界关心的重要话题,尤其是重视实践技能培训的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已经成为技术应用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主要采用硬盘保护卡措施对实训室设备进行管理。但是随着误操作、病毒破坏等情况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实训室管理人员就要花大量时间对设备进行检修管理。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备损耗大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已经很普遍,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因此计算机实训室应用就很频繁。随着频繁使用以及不当的管理方式,对机器损耗就越来越大,机器也就越来越不稳定。实训室管理人员就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设备维护,给高职院校也带来负担,尤其是以计算机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
(二)管理思想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思想观念落后,对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下拨的经费少之又少,设备常常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维护,也就不能对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有效利用。因此,转变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思想观念很重要。
(三)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管理人员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高技术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实训室建设的作用难以发挥,建设意义也难以体现。
(四)安全隐患高
场地以及供电是计算机实训室必要的两个方面,但是高校各专业实训室分开建设,不具备专业的防盗设施。另外,大量计算机设备集中应用造成极大电力压力负荷,易引起火灾。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目前的安全隱患很高。
二、必要性研究
(一)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实训室的开展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紧跟社会发展大趋势。同时,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教材的改革与完善,使现代化教学与人性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培养团队精神
对很多复杂的网络课程,仅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与探讨来完成学习任务。实训室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如果网络出现故障,学生之间也要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因此,实训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现在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上,更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实践型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训室建设以及管理,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地反复操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策略
(一)科学合理规划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要确定实训室建设目标,计算机实训室是专业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要以培养高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为主要目标。还要尽可能节约建设成本,不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计算机实训室建设还要能彰显学校教学特色,建设具有创造性的实训室。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相当必要。
(二)日常保养维护
由于教学的频繁使用以及学生的误操作会给计算机设备带来巨大耗损,计算机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对计算机实训室的日常保养维护是建设好计算机实训室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
(三)满足不同需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应当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具有综合性。因为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功能都有不同要求,相应的设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要综合考虑各专业对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需要,进行全盘把握综合考虑,以满足各类专业教学需要。
(四)选择品牌产品
计算机设备需要频繁使用,因此如果选择小品牌供应商,在后期服务上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设备质量以及稳定性也无法保证,对后期使用的安全隐患无法预测。因此,选择品牌产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十分有必要,品牌产品有质量保证并且售后服务完善,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实训室的设备维护需要。
(五)节约成本
采取开放式办学模式,进行资源共享即与各方进行在设备、师资上的共享,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节约成本。资金一直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计算机实训室时遇到的瓶颈,通过资源共享,与其他高职院校协作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能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节约了成本。
(六)具有足够的规模
目前,高职院校各院系基本都有不同类别的计算机课程,都对计算机实训室有使用需要。高职院校在建设计算机实训室时要充分考虑各院系的实际需要,同时综合考量学校未来发展前景,不仅要满足当前使用需求,还要有余数以满足不时之需和未来之需。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上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进行综合性考量,才能适应学校的长期发展。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策略
(一)完善制度规范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实际的有效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对现存管理制度上的弊端要不断进行更正调整,通过管理制度规范,有利于更好地建设计算机实训室。制度,是一种根本性措施,具有强制性与约束性特点,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高效稳定运行。因此,完善制度规范,并将制度规范严格执行下去,确保每项工作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实训室。
(二)建立学生管理队伍
相比于专业的管理人员,学生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因为,计算机实训室设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使用,也只有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学生管理队伍,更有利于对计算机实训室设备的维护,通过学生监督,可以阻止很多对设备破坏性强的学生继续对设备造成破坏,学生之间熟悉度比较高,更容易有针对性管理,从而减少对计算机设备的破坏。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强计算机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配备一支专业维护的人才队伍。由于计算机设备的频繁使用,对设备的日常耗损非常大,需要经常维护以及检修,专业维护人才队伍可以更好地保护设备。另一方面,要配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维修人才主要是在技术层面,而专业人才主要是在知识理论层面,给教师以及学生普及计算机实训室运用及维护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对计算机设备的破坏。同时还可以普及一些简单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有利于减轻维修人员负担,减少学校相关经费支出,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一直都是重要话题,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也不例外。实训室安全包含多个方面:首先,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由于木马、黑客、病毒的存在对计算机设备是重大安全隐患,做好这方面防范工作需要安装防护软件以及对系统操作进行权限设置。其次,计算机实训室设备安全,做好防盗工作,如门窗时刻锁好以及安装相应监控设备等。最后,防范火灾,由于计算机設备频繁使用,对电力负荷压力巨大,因此火灾隐患一直存在,要加强防范。安全管理是检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对安全管理的忽略,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要不断加强计算机实训室安全管理。
(五)集中设备管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规模巨大,学生上机之后难免会有很多垃圾留存,如果一一处理将会耗时费力,因此要对计算机设备进行集中管理。采用网络化手段,部署服务器,将其他计算机设备作为终端进行集中管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相应的软件可以购买,可以节省很多人才、财力、物力。因此,集中设备管理,对具有规模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六)加强分类管理
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问题也层出不穷,无论配备多少专业管理人才也无法阻止各种问题的不断产生。在对计算机设备管理上,需要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分类管理,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设备的分类,也是对相应的专业人才的分类。将计算机常见问题分类汇总并配备具体的专业解决人员,责任具体到个人,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将设备问题得到针对性有效解决。因此,加强计算机设备分类管理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降低计算机设备故障对教学产生的影响。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就是为了培养更多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必须采用全新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应当根据各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计算机实训室基地并且改革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实训教学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吕舟.高职院校计算机综合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15):148-149.
[2]闫敬波.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实验实训室课外开放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
[3]崇元.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教学管理探析[J].亚太教育,2016(13):165.
[4]吴超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3):211-212.
[5]吴明珠,林丽姝.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研究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8):236-23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