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者服务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2019-07-19黄瑾婵
黄瑾婵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活动选择在中国举办,英语专业的志愿者在其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英语专业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弱。从志愿者服务的角度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目前英语学习者观念偏差、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跨文化知识不足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有待加强的主要问题,并在英语教学方面提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关 键 词] 志愿者服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53-03
一、参与英语相关的志愿服务中英语专业志愿者的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活动定在中国举办,中国也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我国的风采。英语专业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工作在最前线接待国际友人,提供细致的志愿服务,为各类国际会议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的“形象大使”,肩负宣传中国的重任,让国际友人更充分地了解中国。
而对参与英语相关的英语专业志愿者本身而言,参与本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有利于实践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英语专业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此类志愿服务活动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亲身接触国际友人的机会,是英语专业生大范围接触异国友人的宝贵平台,英语专业生可以在短期内高频率地实践跨文化交际技能。此外,和所有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样,与英语相关的志愿服务也有利于缩短学生社会化进程,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互活动和学习技能更顺畅地适应社会规范和而成为社会一员,帮助在校学生更好、更早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缓冲进入社会后的心理冲击。
二、英语专业志愿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英语相关的志愿活动反馈,英语专业志愿者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根据美国学者Wiseman给出的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来自异国文化的成员进行得体、有效交际所需具备的知识、动机和技能。笔者结合美国著名学者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度模型理论,以Faniti编制的问卷为调查工具,在G校对在校的100名英语专业志愿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调查,发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并对其中24名英语专业志愿者,就志愿活动内容、志愿活动中运用英语交际问题(态度、意识、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学及自身几个方面进行深度访谈。按照Byram定义可知,文化态度是指语言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开放性、尊重以及乐观接受和包容;文化意识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批判性,能发现异同,能判断对方的价值观同时找到方法避免文化冲突;文化知识指本国和异国的文化知识,这包括思想、习俗等显性文化,也包括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乃至群体氛围、社会风气等隐性文化;文化技能指在交际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发现文化误解和冲突,寻找有效的化解方式的同时学习异国文化。
本次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其中约97%的英语志愿者表示英语相关的志愿活动偏少,基本只有在广交会期间才有英语类志愿者服务行为。82%的英语专业志愿者在英语类志愿活动中存在交际的问题,其中92%学生表示跨文化意识不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尤其是对隐性文化不了解,所以假如交流中出现文化冲突,学生极有可能是不能自我发现,也谈不上有批判性地认识异国文化并有意识地避免冲突,跨文化敏感度不高,以至于跨文化意识不强。调查发现,93%的英语专业志愿者认为自身对异国文化知识了解不足,对异国的文化禁忌基本不了解,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这也侧面解释了学生跨文化意识不强的原因。本次调查仅2%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在自身文化的角度理解异国文化并在交际中发现新的异质文化,且能有效发现和避免文化冲突的技能;98%学生表示英语教学要增加异国文化知识,组织更多实践活动,才能亲身感受和实践英语,提高跨文化技能。但是,约75%的英语专业志愿者对异国文化学习的热情较高,跨文化态度积极,这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培养英语人才要借助学生对文化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储备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和学习异国的隐性文化,增强文化敏感度,增强文化意识,并组织活动,让学生运用语言,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外,从访谈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英语专业志愿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英语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注重度不高
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把重点都放在英语的语法和单词上,认为目标语言文化知识与考试相关度极低,所以对异国文化的学习基本是被动学习,虽然现在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类影视节目感兴趣,但仅停留在观赏剧情的层面,极少会针对某个情景或出现的宗教等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这也是多数英语专业生都存在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志愿者跨文化知识不充足,对跨文化知识理解停留在浅层部分,跨文化意识薄弱
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在志愿工作中承担的工作较为简单,如指引方向等简单的工作,所以英语使用情况较佳,但是在有时间陪同异国友人进行交流时,发现对本国和异国文化了解甚少,能交流的内容基本没有,很难进行深入的沟通,对异国文化的禁忌基本不了解,所以交流过程中是否有出现文化冲突,并不能知晓,跨文化知识储存量不足。然而,个别学生意识到目标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也清楚了解到没有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作为沟通的基础,但没有彼此交流的平台,所以他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学习的内容受传统了解异国文化的观念影响,停留在浅层认识。如提到异国文化,学生想到的都是国外重大节日、影视作品等通俗文化,对异国的思想、观念、文化禁忌、价值取向和对行为模式等深层文化了解甚少。然而,无论是跨文化知识不足,还是积累的浅层跨文化知识,都影响高敏感度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语言实践机会较少,跨文化技能力有待在实践中提高
实践是提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然而目前涉外接待的英语专业志愿者,即使是英语专业出身,参加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还是较少,缺少实际场景、语言环境的亲身实践和演练的机会。参与调查的学生表示,即使学校有外教,但是除了上课的时间,课余时间极少交流,课外的英语类的活动机会也不多,缺乏训练,以致于学生在需要运用英语的情景下,关注点都只集中在“不敢讲”“怕讲错”“不知道怎么说”上,而不是想着“如何就一个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学校有英语类的志愿活动时,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敢报名参加。访谈中,一位对跨文化知识积有一定的积累且跨文化意识较强的学生表示,因为较少与异国友人现场深入交流的机会,所以在使用英语口语交际时仍存在不自信或交际障碍的问题,习惯从母语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文化误解时较难很好地化解。
三、英语专业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引起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反思
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本次英语专业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归纳成以下三大方面问题。
(一)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断层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把英语学习细分为“听”“说”“读”“写”来设置课程,每门课程都集中训练学生对应的标准语用知识点和基本语用技能,极少从英语国家文化的角度来学习、理解和感受这门语言,隔离了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然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的发展就是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所以仅关注书本上标准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者是很难与异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的。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曾明确指出“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識,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教师要注重本国和异国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讲授。
(二)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本身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注,这使教学融入的文化传授不足,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关注点产生偏差,偏重标准化英语用语和单词的学习。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学习的目的性较强,所以教师一般注重语言的解释、用法、语言的知识点、语言技能等,让学生专注于孤立的单词或某一个句子,脱离背景,脱离实际的交流环境,割断了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使大多数学生形成一种印象,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语法和学习单词,英语学习的关注点产生偏差,使英语专业生也很难与异国友人实现有效的交际,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目前英语专业建设者开始重视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也有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课程,讲授部分本国和异国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由于教师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抽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不强,所以其他课程中极少融入文化教学,这直接影响文化知识的深浅程度。学者Byram提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这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一般很难直接讲授,需要在讲授显性文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而目前英语教学对文化知识传授较少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异国的隐性文化,阻碍了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实践课程和活动安排较少
上文提到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英语语言实践机会较少,这侧面反映出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实践课程相对较少,英语类活动和与异国友人现场交际的机会有待增加。
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通过上文可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还是要从整体教学设置、教师和学生方面进行。
英语专业的整体教学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充实跨文化知识,培养高度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英语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本国和异国文化学习氛围,借助学生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调动积极性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挖掘文化意义,而不是仅依靠学校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门课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古旧又富含真理的名言,从古至今,实践都是提高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英语专业建设者要寻求社会合作,提供更多与异国友人交际的志愿活动,为学生亲身感受跨文化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平台,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力。
教师是直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建设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所以为了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和挑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安排教师在假期到国外参加培训和聆听文化讲座;在校内安排各种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理论研讨会和学术沙龙;与各校英语教师合作开展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学术交流等。英语专业教师是否能够建立一个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团队,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关键。
学生是接受英语教育的受教者,是英语教学的主动学习者,所以,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印象,转换成主动开阔的英语学习观念。首先,学生学习英语不再局限在语法和单词的知识上,把注意力转移到更高层次,从意识深处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把对本国和异国文化的学习从被动转换成主动,成为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者;其次,英语学习者要清楚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以英语为桥梁与国际友人进行交际,避免把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标,错误地认为考试成绩代表英语水平,要主动通过阅读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上提供的各种在线课程和视频等方式扩充跨文化知识量,通过查询历史文献、学者的研究成果,挖掘分析文化间的思想、价值观、习俗的异同,提高跨文化敏感度,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最后,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实践资源,把握每一次实践机会,运用和实践所学的跨文化技能,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英语专业志愿者为中国各类大型国际活动作出特殊而重要的贡献,肩负宣传中国的重任,准确有效地交流和传递本国和异国的文化信息是保证交际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重视英语专业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高質量的专业教学是培养具有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的保障。英语教学要重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语言相融的交叉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形成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和宽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yram & Michael.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
[2]Fantini A E.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 YOGA form[M].Brattleboro,VT: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Training,1995.
[3]安国启.志愿者行动在中国:中国志愿者行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向从武.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6(12):191-193.
[5]于海,李亚平.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者工作及志愿者组织理论文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6]安国启,曹凯.论青年志愿者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7(1):55.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