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五年贵州毕节市煤炭工业发展及对策
2019-07-19张松王宇
张松 王宇
摘 要:笔者通过收集贵州省毕节市2014-2018年煤炭生產运行数据,分析近五年毕节市煤炭工业发展情况,找准近五年煤矿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煤矿结构组成、着力解决采掘失调、做好资源匹配工作、完善矿山电力设施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快推进贵州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推动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煤矿;近五年;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058
为深入推进煤矿供给侧结构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出台了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验收办法与奖补标准。毕节市作为贵州的能源大市,为推动毕节市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以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为抓手,全力推动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经过一年多的发展,30万吨/年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1%,比改造前提升了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1 煤炭资源赋存情况
毕节市是贵州省主要优质无烟煤产地,是我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759.7亿吨,已上表的煤炭储量281.12亿吨,占全省己探明煤炭资源量的51.2%。市内大部分煤质为中低硫、中低灰、高固定碳、高发热量的无烟煤,可供化工、冶金、发电等使用。毕节煤层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储量为1.2万亿方,约占全省资源总量的38%,平均资源丰度1.01亿方/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织纳煤田和黔北煤田[1-2]。
2 煤炭工业发展情况
2.1 煤矿结构不断优化
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关闭煤矿181个,淘汰落后产能2478万吨/年,煤矿数量从560个减至379个,全市煤矿单井规模从2014年的13万吨提升到2018年的28.7万吨。从现有生产煤矿组成情况来看,大中型煤矿数量占比由2015年的12.7%提升到32.4%,产能占比由39.7%提升到61.9%,煤矿结构不断优化。
2.2 采煤机械化率稳步提升
随着2015年贵州省开始对采掘机械化示范煤矿奖励,2017年贵州省正式出台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办法与奖补标准,全市大力推动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采煤机械化率不断高。2017年以来,全市28个煤矿完成综合机械化改造,到2018年底,全市30万吨/年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1%[3]。
2.3 煤炭产量平稳生产
2017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2017年全部淘汰退出9万吨/年煤矿,2019年底全部淘汰退出15万吨/年和21万吨/年煤矿。从图2可知,全市中型煤矿的数量逐渐增加,产能与产量亦随之增长,说明随着机械化改造的推进,全市采煤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小型矿井淘汰退出对煤炭产量的影响较小,近五年煤炭产量趋于平稳。
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 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8年,全市小型生产煤矿100处,产能2075万吨/年,数量占比达67.6%,产能占比达38.1%;大型矿井仅6处,数量占比仅4.1%。全市煤矿仍然以小型民营煤矿为主,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
3.2 煤矿采掘失调长期存在
近几年煤矿市场疲软、银行断贷,煤矿无资金投入采区接替和采掘接续工程,形势不乐观。全市小型矿井占比67.6%,矿界小且不规整,与大中型矿井相比煤矿掘进率高。同时,因煤矿构造复杂且瓦斯含量高,煤矿掘进抽采、消突时间长。部分煤矿业主对煤炭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有所顾虑,采取“短平快”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布置小采面,回采煤量小。
3.3 煤矿资源与机械化改造不匹配
我市仍然以小型煤矿为主,矿区面积普遍较小,煤矿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后,采面储量小,搬家倒面频繁,煤矿产能释放率不高。
3.4 煤矿职工操作水平不高
随着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和技改建设工作的推进,机械化矿井数量不断增加,民营煤矿占比数量又大,其工人多为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能适应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操作,影响机械化智能化效能的发挥。
4 对策及建议
4.1 优化煤矿结构组成
根据贵州省《关于煤炭工业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结合毕节市《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的煤矿处置路径,加快推进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步伐,2019年前淘汰退出30万吨/年以下煤矿。
4.2 着力解决采掘失调
认真分析研究瓦斯制约采掘失衡的问题,总结矿区瓦斯赋存特点和规律,引导煤矿采用煤层增透、“两堵一封”、提高施钻封孔质量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在开展采掘工程前实施瓦斯治理工程,有效化解煤矿瓦斯治理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煤矿采掘接续之间的矛盾,促进煤矿采掘接续平衡。
4.3 做好资源匹配工作
根据2018年对全市保留矿井周边空白资源摸底调度情况,引导煤矿按照省有关政策,申报矿井周边闲置资源配置,扩大矿区面积,充分发挥综合机械化效益,提高资源回采率。鼓励煤矿提高掘进机械化水平、信息化、自动化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机械化掘进工艺改造,提高煤矿掘进机械化率,有效提升单进水平。
4.4 抓好人才培训工作
组织拟实施机械化改造的煤矿提前安排人员到大型机械化矿井跟班学习,引导省、市内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组建煤矿“两化”改造技术服务公司,为市内拟实施智能机械化改造的煤矿提供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吴传林,陈祖云.毕节试验区: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当代贵州,2008(13):63.
[2]李峰.贵州毕节大梨树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8,30(06):153-154+157.
[3]毕节市人民政府.2019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R].贵州毕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