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是财富 开发靠门路

2019-07-19周建华

当代党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山习近平人才

周建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经”,表示正是著名的“人才九条”,才“念”出了正定的勃勃生气,这让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才之苦、容才之量、识才之明、用人之智,感受更为深切,认识更加深刻。

重才敬才,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有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了开创未来的金钥匙。习近平同志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深知人才之治是富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面对当时一些人“行不通”“拿不准”的质疑,甚至是“出风头”“瞎胡闹”的嘲讽,习近平同志毅然提出“人才九条”,一下激活了正定发展的“一池春水”。在寻觅人才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发明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三露”的武宝信来信表示愿到正定发展,习近平非常高兴,决定亲自前往寻访。于是,他当晚便与县长、副县长来到石家庄武宝信所住小区,在几十栋楼的小区里找了一栋又一栋,问了一家又一家,可直到晚上10点多,他们也没有找到武宝信。习近平求才心切,顾不上其他,就用双手作喇叭状,扯开嗓门大声喊,终于喊出了武宝信。就是那一声声呐喊,不仅为正定喊来了一位高级人才,同时也为正定赢来了一年30多万元的利润,更是成就了日后的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

惜才爱才,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人才者,国之瑰宝也。”习近平惜才如玉、视才如宝,遇才起敬、得才欣喜,其礼贤下士、敬士如宾的故事,在正定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贾大山,为人正派,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习近平刚到正定时不满29岁,贾大山曾不屑地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习近平听闻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贾大山可能是个人才,就主动上门拜访请教。在交往中,习近平发现贾大山德才兼备、坦诚务实,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于是打破非党人士只能担任副职的惯例,力主将他直接提拔为县文化局局长。事实证明,贾大山很有韬略,上任后以身行令、以理治乱,很快打开了正定文化工作新局面。正是习近平的容才雅量、爱才诚意,才使得有识之士心甘情愿汇集到一起,凝聚在他周围,为正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引才聚才,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习近平不拘世俗、不拘文凭,注重内用和外招结合,上请和下挖并重,唯才是举、广路进才,无论是国家级专家,还是乡镇企业技术能人,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身份,他都一律开门相迎、真诚以待。习近平亲自向全国各地发出100多封联系信,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给正定当顾问,组成了有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家潘承孝等50多人的县顾问团。岸下村青年农民黄春生,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冀棉二号”优良品种,于是,正定县委、县政府决定录用他为国家干部,授予助理农艺师职称,上调至县农科站专门从事优种繁育工作,让其更好發挥业务专长。黄春生也不负厚望,又探索出“中棉十号”大面积丰产经验,为推广“一麦一棉”趟出了新路子。

识才辨才,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习近平慧眼辨才,讲文凭更讲水平,人才无论学历高低,都能够择其专长、扬长避短,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习近平组织开展知识分子普查,对全县各行各业的技术专业人才逐一登记造册,并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情况逐项摸底。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组织、人事部门都有一本“人才账”,并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知识分子德才情况,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先后给543名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31人调整了对口专业,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适其用。原东北工学院毕业的张松游,一度只是一个厂的工会干部,习近平发现后,先后举荐提拔他任技术科长、副厂长、经委副主任,连升三级,张松游也把工作干得很好。

育才造才,成就人才尽心竭力。“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既重视发现、使用人才,也重视培养、造就人才,并提出群体观、长远观、治理效益观和自我开发观,坚持提高普及相结合,个体群体两手抓,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使适用之才源源不断、常用不竭。习近平创造条件,为商品生产中崭露头角的改革者清障拆卡,让他们领路示范,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他坚持学习与工作并重、使用与培养挂钩、当前与长远结合,认真抓好在职干部的文化补习、知识更新、培养提高工作。习近平特别重视智力投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育事业开口子,在规划、决策、安排上为教育事业让位子,坚持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解决农村小学危房,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多举措抓好正规教育、民间办学、官民结合,竭力搞好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大山习近平人才
人才云
春天的大山
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