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罗”
2019-07-19刘晓娜
刘晓娜
罗林在区块链行业论坛上发言
电梯在三楼停了,进来了一张沧桑的面孔,面带微笑,头发花白。
“罗书记,您先去几楼?”几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招呼他。
这位“罗书记”,便是渝中区大石化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罗林。
“分布式记账”“哈希值”“智能合约”……在位于渝中区美源美源大厦的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写字间、会议室、电梯里随处可见区块链专业术语,活跃其中的是各企业的80后高管、90后程序员。
在基地里,罗林有一个别称——“区块链罗”。自打2017年接手区块链产业发展工作以来,他就把自己的微信昵称改成了这个名字。
罗林今年50岁,与基地里不少年轻人的父辈年纪相当。
“我爸从来搞不明白我做的工作,罗书记只比我爸小一岁,他对区块链的学习精神和吸收能力让人佩服。”布比(重庆)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宇埌说。
李宇埌今年26岁,罗林比他年长24岁,不过两人已经成了“忘年交”。
该基地自2017年11月2日揭牌以来,已入驻、签约企业32家,其中约七成企业都是由罗林招来的。从招商引资到企业服务,每家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罗林的“管家式”服务。
头发花白的“区块链罗”,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便从门外汉变成区块链行业的专家,成为区块链企业的“贴心人”。
恋上区块链
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重庆印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王小莉在罗林之前很少接触政府官员。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罗林的印象,王小莉不假思索地说出两个字——“和蔼”。
2017年9月5日,在江北嘴的一栋写字楼里,创业不到一年的印链科技,第一次迎来了政府官员登门拜访。
一行4人的来访者中,带队的就是罗林,当时他还是渝中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副书记。此前不久,渝中区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筹备建设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罗林被抽调参与相关工作。
经过前期四五次电话沟通,在这天下午,罗林带着4人招商小组来到印链科技的办公室,非常诚恳地邀请他们入驻基地。
“我们当时能听出罗书记对区块链还并不是太懂,但是能看出他對这项新技术充满了热情,就是这份热忱感动了我们。”王小莉说,第二天他们就去基地实地考察。会议室里,来了渝中区的6位领导,集体对印链科技宣讲招商政策。
就这样,印链科技决定入驻。此时距离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正式揭牌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
2017年,重庆的区块链企业屈指可数。大量的区块链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杭州、广东深圳等地,罗林必须“走出去”。
2018年初,得知上海将于2月3日举办第一届中国区块链风云榜年度盛典,罗林主动与主办方取得联系,争取到发言机会。
在会上,罗林热情洋溢地向全体嘉宾介绍重庆发展区块链产业的规划、决心、优势。会后,参会企业纷纷与他交换名片。
这次简短的发言,让上海乃至全国的区块链企业认识到,重庆也成了发展区块链产业的热土。罗林也在“链圈”出了名,大家亲切地叫他“区块链罗”。很多外地企业老板拿着罗林的名片,纷纷来渝考察。
“企业既然主动来了,我们就要抓住机会留下好印象。”罗林所指的“好印象”,可不仅仅是介绍招商政策。一个外地企业老板来到基地,罗林几乎会花上一整天时间接待。工作时间,他是企业口中的“罗书记”,在基地向企业介绍政策、环境、生态。下班之后,他就成了旅游向导。很多时候,他还是全程司机。
布比科技,是罗林飞到北京招来的企业。
“如果不是他及时飞过来,我们就很可能落在其他城市了。”李宇埌回忆,2018年3月初,布比科技联合创始人、COO李军慕名到重庆考察区块链基地。那次,是罗林与李军第二次见面。
回去之后,布比科技上下就“要不要将子公司落户重庆”展开了激烈讨论,也产生了分歧。就在这个时候,罗林突然出现在北京公司的办公室,这让布比科技全体员工都为之一惊。
“他为了招一个企业跑这么远,说实话,我们很感动。”李宇埌说,布比因此下定决心落户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
作为公司COO助理的李宇埌,从罗林身上看到了重庆发展区块链的决心,主动请缨到重庆子公司工作。
这一年来,李宇埌常常北京、重庆两地飞。他估算了一下,一年的飞行次数可能有50次。
在他眼里,比自己“更能飞”的人就是罗林。
由于2018年2月在第一届中国区块链风云榜年度盛典上的发言,罗林成了全国区块链行业的名人,很多大型论坛、活动都邀请他参加。为了宣传重庆的产业环境,吸引外地企业来重庆落户,这些活动他几乎都不会拒绝。但同时,重庆也有一大堆工作、会议让他无法缺席。所以,“当天来回”已经成了他出差的常态。
重庆金窝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汪鹏记得,去年他和罗林同时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区块链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应用60人论坛。“当天会议结束已经很晚了,罗书记晚上11点回酒店休息,第二天凌晨3点就起床,因为他要去坐凌晨4点多的飞机回重庆。”这让汪鹏很惊讶,也很感动。
罗林对这件事也有深刻的印象。他清晰地记得,当天早上7点左右下飞机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基地,因为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当天上午要来基地调研。
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罗林会利用好每次出差的机会,走访当地的区块链企业。去年,他被派往上海参加一个培训。培训结束当天是星期五,刚好星期六在杭州有一个区块链行业的活动。于是,星期五晚上他从上海坐高铁到了杭州,第二天上午参会,下午走访了3家杭州的区块链企业,然后坐晚上的飞机赶回重庆。
“内存不够”
形容自己最近一年多来的状态,罗林用了“内存不够”四个字。
他说,自打接手区块链工作以来,大脑每天都处在高速运转之中:既要消化、吸收区块链的技术原理知识,又要把握宏观政策、经济规律。对内,要了解每个入驻企业的业务方向、项目落地;对外,要接洽更多的资源,推动产业生态的建设。
在进入渝中区经信委之前,罗林在渝中区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工作,更早之前的“老本行”是公安。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与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几乎都不搭边。
但他骨子里有一股对新生事物的热情。所以,从2017年被抽调参与区块链基地建设的工作起,他就处在不断吸收新知识、建立新思维的愉悦之中。
“基地里每个年轻人都是我的老师。”罗林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虚心地学习区块链技术原理以及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知识。
比他小“两轮”的90后李宇埌,就是他长期请教的对象。
“每次有领导来企业参观,罗书记都全程陪同。如果我们的讲解中有他不懂的地方,他就会跟我们请教,非常谦虚。”李宇埌说,平时罗林也会经常找他借書,都是与区块链相关的。
罗林坦言,更多的学习还是从与企业的交流中获得的。与基地企业的每一次交流、与来访企业的每一次座谈,对他来说都是珍贵的“充电”。
罗林“充电”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让王小莉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从不懂区块链,到达到专业级别,罗林只花了很短时间,“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不容易做到的,更何况是罗书记这样年过半百的人”。
“在我们对接项目时,罗书记会全程参与,帮我们出谋划策,有的地方他也会插话,讲他的观点。”李宇埌说,这些观点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和琢磨是说不出来的。
更多的时候,罗林还在帮企业思考、寻找应用落地的场景。在他的努力下,基地企业已经陆续与相关部门、区县在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合作推进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
一年多来,罗林的身份已经变得很“复合”。在企业的眼里,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也是一位咨询顾问。
“给企业把脉,他会从政策的角度、商业的角度,全方位分析。”李宇埌说,在区块链领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罗林。
“比创业公司还拼命”
罗林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这已经不是秘密。
对于基地内的创业者而言,大家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担忧:怕罗书记哪天病倒。
“罗书记,还是身体要紧。”王小莉每次见到罗林,都会嘱咐这么一句。
而罗林的回答也是始终如一:“时间不够用,想为基地的企业多服务。”
去年的智博会举行了一场区块链创新发展论坛。罗林在会场跑上跑下,忙到下午1点还没吃午饭。对一个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个场景被汪鹏看在眼里。
“罗书记对工作的投入让我们感动,他真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汪鹏说,看到一个政府官员为了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如此拼命,作为企业经营者更没有理由不去努力。
一定要接待好每个来访的企业,这是罗林给自己定下的要求。
用李宇埌的话来说:“罗书记见企业的频率和数量,不亚于我们见商业合作伙伴。”他说,企业见商业合作伙伴也是有选择性的,如果认为对方不靠谱,压根儿就不会见面。“罗书记反而是一种包容的态度。他不仅积极地为基地企业找项目,也身体力行地让更多企业去接触、认识区块链技术,去赶上数字经济浪潮。”李宇埌说,很多时候,罗林也是区块链技术的推广者。
对每件事都身体力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时间不够用。自从2017年6月开始参与区块链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来,罗林几乎就没有了周末,连在家吃饭的时间都很少。
“常常接待完企业回到家就已经晚上11点了,脑子里要想的事情多,凌晨两三点都睡不着。”罗林说,这一年多来,他连睡觉都在思考问题,常常梦到区块链。
罗林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2018年11月 22日,首届中国区块链技术产业生态大会在渝中区举行,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链塔智库在会上联合发布了《 2018 中国区块链优秀企业名录》。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内的金窝窝网络科技、布比科技、印链科技、小犀智能等8家企业入选中国区块链优秀企业名录及最佳团队名录、最佳商业运营名录。据统计,重庆入选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