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目标层次挖掘散文真意

2019-07-19吴昌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藤萝幽径悲剧

吴昌生

散文之“难”,“难”在哪里?于教师而言,难在怎样把握住文章之“脉”,怎样引领学生去深入文本;于学生而言,难在怎样掌握阅读之方法,怎样去学会解构之技巧。

对于初中生,我们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让学生能欣赏优美的语言,感知作者的情感,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尝试着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获得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启示感触。简言之,终极目标就是要挖掘“此中有真意”的“意”。“此中”,此时此地,此事此人,此情此景;“真意”,真情,真理,即人心之美,人情之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怎样深入全篇之髓,唯有带着学生拾级而上,慢慢行至“云深处”。

现就散文《幽径悲剧》的教学,来谈谈自己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对层次性目标的设定与目标达成之尝试。

一、反复诵读,深切感悟藤萝的“美与丑”

散文语言清新明丽,行文如潺潺泉水,叮咚悦耳,读来美感十足,情真意切。故在阅读教学时离不开优美的、饱含感情地诵读,唯有在美的文字享受与文字赏析中,方能体会散文语言中包含的深刻情感内涵。这是怎样的一条幽径呢?美丽神奇:春天,小花绚丽,灿烂绽放;夏天,绿树荫浓,鸟蝉成趣;秋天,红绿相间,相映浓烈;冬天,绿意浓烈,生机勃发。那这又是怎样的一株藤萝呢?啊!盘曲直上,幽香扑鼻,蜂声袭耳,紫红色的花点缀,可观、可嗅、可闻,藤萝的形象鲜活美妙。这样美好的意境,这样美好的意象,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让学生赏字析词解句,不断咀嚼研磨,才能读得真切,读出韵味,读到真情。“幽径之美”“藤萝之美”,在不断地美读中,作者的喜爱、快乐、留恋之情一下子就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反之,藤萝“被毁之惨”部分,让学生在比较中读,读中比较,学生亦能感知到作者那十分惊恐、万分痛苦、悲哀至极的心情。两种情感的对比后,让学生再读重点描写的段落,再次深入感受藤萝之美,见证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相,为下一个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二、调查真相,探究藤萝悲剧的根源

散文承载的重要一点就是抒情,一株美得让作者为之倾心的藤萝被毁了,作者的内心极度地悲伤,这场悲剧使得作者痛心疾首。学生在不断地朗读中,能感知到藤萝的美与丑,能感知藤萝的不幸,能感知到作者内心的那种痛楚。但是,读者要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意图,就要去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一种契合。“到底是谁杀害了藤萝?为何要痛下毒手?”,在不断地朗读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此时的追问,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发出的声音,而是所有学生共同的愤怒的质问,结合写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对作者“十年浩劫”遭遇的了解,顺其自然地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实现了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调查真相的环节,找出凶手,追根溯源。

在朗读、讨论、探究之后,学生有所启示:原来罪魁祸首是“愚氓”,20世纪90年代,在北大的校园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

当学生读到这些议论句时,就会发现,原来是人们对自然万物没有了最简单、最起码的同情与爱怜,对真善美的事物缺少呵护,愚昧到了极点。古藤萝的尚存,象征着纯真、善良、美好的尚存;古藤萝的毁灭,则意味着愚昧、自私、势利的滋生。学生积极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归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的境界也就能呈现,学生能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及对美好的维护和对大自然敬畏的思考,更能激发追求美好、扬善贬恶的情感。

三、感悟人格,反思社会人性的弘扬

散文具有立意深邃的特点,往往在极小的事实中蕴含着深远的思想,引领读者去揣摩深刻的耐人寻味的道理,《幽径悲剧》一文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能充分体会作者对藤萝之爱、藤萝被毁之痛及追求美好之愿的情感。但是,如果文章的阅读仅局限于此,可能远远不够。文体是作者个人的,是作者的个性在文体中的反应。

“季羡林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带领学生,去深入品读作者的人格。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受人敬仰的国学大师,其身正,其文也深。《幽径悲剧》一文以小见大,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细微处的发现、感动与深刻反思,同时折射出对人和社会劣根性的批判,体现着智者人格与思想的再现。一个82岁老人,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考验,酸甜苦辣、沉浮跌宕的滋味早已经尝遍,对自己的苦难一定曾經悲叹过,但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加之佛经的研究,对于世界发生的一切,老人都能坦然面对,谈笑之中烟消云散。但是,身处新时代,一株藤萝突然被毁,还是触动老人敏感的神经,无穷的感伤油然而生。

老人为什么如此感慨,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人自抒胸臆的句子:“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作者是怎样的性格,通过不断地读,去感悟,去思考,学生不难发现先生人格之伟大。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我喜欢的人约略是这样的:质朴、敦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其实,这何尝不是先生心中最爱的自己,这篇文章也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对照着先生的人格,进而让学生去拷问自己、拷问人性、拷问社会,反思个人修养的提高,反思国民素质的提升。让学生从一个“愚氓”追查到身边的大多数人,最终归结悲剧的根源,从幽径悲剧深入到北大悲剧、时代悲剧、人性悲剧,从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如今,从课文内容延伸到社会生活,最终“卒章显志”,留给学生无尽的反思,反思个人,反思社会,反思国家。

循着散文阅读层次性教学,不断尝试不同写法的散文教学,继续努力、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相信一定能探寻到属于自己的散文阅读教学之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胡集初中(226600)

猜你喜欢

藤萝幽径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藤萝之歌
前行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登翠微峰
公家之藤萝
昔日,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