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浅析
——以文殊坊为例
2019-07-19李晶晶
李晶晶, 卢 一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四川成都 610000)
1 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联系
1.1 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历史街区”的概念最早见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对历史有价值的建筑与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任意破坏……历史街区是由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遗址组成的区域。”相比于之前提出的仅限于保护历史建筑的相关提议,“历史街区”显然比“历史建筑”的眼光更全面。历史街区的物质层面不仅包括历史建筑,更包含区域交通结构、建筑肌理、街道尺度甚至细微到街道小品、铺装、绿植等。历史街区的精神层面承载着当地的生活场景、地域文化甚至信仰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英国1998年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主要指以创造力为核心,依托文化要素,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与 “以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为运转模式的传统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以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为运营方式[1]。 文化创意产业有三项核心要素:(1)以文化为内涵依托;(2)以创意为产品内容;(3)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
1.2 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联系
首先,历史街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聚集了各界名人、艺术家、民俗工匠,他们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源;其次,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蕴含当地文化特色、外部公共空间尺度亲切适宜不同于现代都市空间氛围,它们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与聚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环境基础[2]。可以看出,历史街区天生善于催生和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并为他们的聚集提供条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给历史街区带来产业的换代与升级,给街区注入新的活力,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说也是为城市更新做出贡献。因此,历史街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又是历史街区的助推器,两者紧密相连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2 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
2.1 核心——文化
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概念广泛的词语,它是因人类智慧与经验所产生的所有活动,同时也是人类所造的与生活方方面面相关的,能够表达、交流、传承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系统。文化在历史街区内可表现为富有特色的与衣食住行用等一切相关内容之上,例如街区格局、街道尺度、建筑风格、店铺类型、经营模式等。
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因为它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更加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加工对象。它具有广泛、历史悠久、可重复利用、可创造等特征,例如熊猫作为四川的代表,这个符号可以不断被开发挖掘:在产品形态上可实体可虚拟,在表达方式上可卡通可国画,可以在不同的业态(餐饮、娱乐、休闲等)上出现,甚至可以贯穿一个产业链,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还有很多历史故事与人物、传统小说人物形象、地方特色手工艺产品、特色小吃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题材。它们有的是人们智慧创造的结晶;有的是经年累积的成果;有的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有的是个人伟大的创造。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些都是很好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也都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2.2 动力——创意
创意,意同创新、再创造。指通过人脑思维意识,对现有资料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进一步整合内容、激活潜力、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它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工具,用无限创意挖掘文化资源,同时与科技、互联网等手段结合,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提升。创意可以延伸至产业的不同层面,从资源整理到内容在创作、实体制造、品牌传播等,处处可见创意的影子。
成都熊猫屋是一个大熊猫主题文化创意品牌,坚持原创设计和品质,围绕国宝大熊猫形象,将日常生活用品与卡通化的大熊猫形象相结合,创造数以千计的大熊猫主题产品,覆盖产品品类繁多,包含了公仔玩具、水杯、靠垫、拖鞋、包包、瓷器等。熊猫屋在产品创造的过程中设计并注册拥有4个大熊猫形象知识产权,67个注册商标,数百项原创作品版权。可以看到,创意贯穿了产品设计、制作、销售、宣传这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人脑思维再创造,大熊猫才能被熊猫屋符号化变成一个人们喜闻乐见、蕴含商业价值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IP。
2.3 物质基础——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是指保留一定规模与数量的历史建筑与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区域,是能够体现城市气质、特色的重要区域。历史街区不仅包括历史建筑,更包含区域交通结构、建筑肌理、街道尺度甚至细微到街道小品、铺装、绿植等。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构成细化为建筑、空间、传统文化符号并做以下分析说明。
2.3.1 建筑
历史街区的建筑主要有两类:沿街式与院落式。沿街式建筑以两层为主,为适应小型手工业与工商业的经济类型,多为下店上宅或前后屋的形式,建筑之间进深方向相邻,主立面依次沿街排列。沿街式建筑室内面积较小,空间尺度不大,适合小型文创零售产品展示或创意咖啡等。院落式则是用建筑实体围合限定出独立的院落空间,建筑内部空间不大但与外部空间相互交融。重新经过空间划分整理后的院落式建筑,适合一些需要展示与体验相结合或附属工作室、工坊等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
2.3.2 公共空间
历史街区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开放公共空间与亲人的街道尺度。公共空间有骑楼、一层檐口、半开放院落等,它们可以作为展示空间、交流空间或休憩空间等,正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物质空间开放性与多样化的要求。关于历史街区的街道尺度,已有诸多文献基于芦原义信的理论做过研究,简言之就是街道宽度与沿街建筑立面较小,同时与人的模数与尺度紧密联系。这种街道多数不允许机动车辆经过,店铺之间关系紧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2.3.3 传统符号
历史街区拥有的传统建筑或其他历史遗迹包含大量传统符号元素与特定的历史特征,都可以作为创意产业再创造的文化元素。它们在被解构重组后呈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或建筑单体之上,或可以被抽象和符号化后呈现在创意产业的产品上,传统和现代通过创意相连接。
3 文殊坊文化创意产业自组织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生发与三大产业又高于三大产业,它强调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它注重文化的经济化,更注重产业的文化化。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文殊坊内的大型餐饮、地方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客栈等产业都可以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发的基础,但各自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文殊坊的“成都书院”,包含了16座明清时期的传统院落,内部摆设中式家具、艺术品与古玩等展示出中国传统官家式风格,主要经营中式婚宴、商务宴请等大型活动。与相同类型的位于宽窄巷子的钓鱼台精品酒店相比,成都书院的占地规模更大,外部空间开阔,但酒店的人气和经营状况却远不如钓鱼台精品酒店。经考察,抛开酒店经营管理模式的因素,可发现成都书院建筑立面、院落空间、室内装饰风格均遵循传统文化流派而缺乏新时代的印记。严肃的建筑群落布置、传统的院落景观设计、呆板的室内装饰风格与家具摆放都是20年前最潮流的文化语境表达,而钓鱼台精品酒店院落抽象化的鸟笼景观、简洁舒适的现代家具与传统建筑肌理的碰撞都体现出新时代以创意为动力的文化主题精品酒店表达模式(图1、图2)。
图1 宽窄巷子钓鱼台精品酒店
图2 文殊坊成都书院
“成都书院”对面聚集着几家手工艺品店铺,是文殊坊着力打造的“非遗主一条街”,主要类别为:银花丝、漆器、蜀绣、竹编、蜀锦等。如何挖掘手工艺中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新的创意设计、包装、生产等手段途径,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得到新的生命是一个难题。
其中“知竹”主要经营竹编瓷胎,竹编瓷胎即以瓷器为胎,以竹条编织覆盖作为一种装饰。它占据一个小的合院式建筑,临街建筑立面全部换成玻璃橱窗用来陈列已完成的竹编瓷胎工艺品。它们主要覆盖多种陶瓷用品,由于全手工制作、设计感强,再加上做工精细、形态优美,商品多价值不菲。后院陈列竹编瓷胎的半成品与竹子、篾条等制作原料与一些能够参与制作工位,另有专人指导讲解,小院环境优美还有一些使用竹编瓷胎的休闲雅座摆放其中。与其他经营银花丝、漆器、蜀绣的店铺相比,“知竹”的人气要显得旺很多,究其原因可发现,竹编瓷胎的产品造型优美洗练,更加贴近现代审美特征,而其他工艺品店铺的产品款式老旧、造型繁复,看不到新的元素与风格(图3);竹编瓷胎的经营形式多样化(引入制作体验、雅座等),其他店铺依旧是单一的柜台售卖。
图3 文殊坊手工艺品
“圆和圆客栈”是一家以佛禅为主题的民俗客栈,“一壶春秋”是一家书画爱好者开的茶坊,它们都抓住了传统文化或文殊院这个佛禅主题,但大都缺乏创意元素,依旧以按照传统理念与方式在经营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一定距离。区域内还有很多小吃店铺如“成都名堂”“洞子口张老二凉粉”等均保留数十年前的经营模式与装修风格,与成都市其他地段的小吃店铺并无不同,更谈不上文化创意。
在上述产业中,只有制造竹编瓷胎的“知竹”可以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其余都只算得上传统文化相关产业。因为文创产业在文化核心之上还要求创意作为动力,特别是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获得市场与利润,要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价值导向,同时多元化、跨界融合多样产类型。
3.2 历史街区物质环境情况
文殊坊内文殊院禅院建筑以及几座明清时代合院建筑,除此之外大多是用现代材料与工艺打造具有川西地域风格的传统建筑:随处可见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传统挑檐、砖墙与装饰材料塑造的川斗式结构山墙面等。建筑风格特征之后的建构逻辑与建筑真实性问题在商业为主导历史街区也许屡见不鲜,但忽视与现代审美和潮流的结合而一味纯粹仿古则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理念发生分歧,同时使街区失去对社会主流人群的吸引力。
文殊坊内主街宽度约14 m,临街建筑檐口高度约7 m,街道宽度与高度之比近乎2,作为历史传统街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说明街道比例过于宽阔,再加上穿行来往的机动车彻底将两边的人流与商业打断[4]。文殊坊区域内缺乏具围合性的公共空间和尺度适宜的灰空间(例如一层檐口、半开放院落等),且街道两边的建筑界面多用墙体或传统雕花窗封闭起来,店铺内的商品与活动无法通过橱窗展示,街上人群也无法通过橱窗来了解店铺特色,错失商机。
综上所述,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物质环境基础,文殊坊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单调复古、缺乏创意与现代气息;主要街道允许机动车通行且尺度较大,将街道两边的商业氛围割裂,不利于文创产业聚团孵化;街区公共空间较少、灰空间尺度偏大缺乏亲切感,不利于吸引聚集人流;街道两边建筑立面过于封闭缺乏透明度,降低店铺与外界的交流强度。因此文殊坊虽然属于典型的历史街区,但却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