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7-19李岩
李 岩
(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内三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行乳腺癌综合治疗后的17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行乳腺癌综合治疗后的17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0.5±2.2)岁;其中50例行保乳术后综合治疗,124例行乳癌根治术综合治疗。此次所选患者都没有肿瘤相关治疗史,不处于哺乳期与妊娠期女性,均签署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显像方法
选择GE Discovery DST PET/CT仪,于患者空腹6 h状态下,于健侧肘前静脉注射4.4MBq/kg18F-FDG,卧床休息1 h后实施全身PET/CT显像和CT-断层显像。选用衰减矫正和迭代法[1]重建PET图像;选用64排螺旋,层厚5.0 mm予以CT成像。再把PET图像与CT图像上传至AWVolume share 4工作站内实施图像对位融合。
1.3 评估标准
全部患者的FDG PET/CT图像由两位副教授以上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判读。患者行FDG PET/CT扫描前后1个月里实施至少一项传统影像学检查(同期检查),包括胸腹部CT、腹部MRI以及同时行胸腹部CT与乳腺和腹部超声检查。FDG PET/CT显像后,结合细针穿刺或是手术切除对阳性病灶予以病理证实。对比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影像结果的真阳性(TP)、假阳性(FP)、真阴性(TN)以及假阴性(FN),同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患者的所有数据,借助率(%)显示计量资料,借助x2检验;对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 结 果
174例患者最终确诊结果是: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74例,其余100例患者经临床随访和影像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传统影像诊断结果是:17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54例,TP率是31.0%;20例未准确检出全部淋巴结转移,FN率是11.5%;假阳性患者16例,FP率是9.2%;真阴性患者84例,TN率是48.3%。FDG PET/CT评估结果是:准确检出70例淋巴结转移,TP率为40.2%;4例炎症经4个月随访证实为淋巴结转移,FN率是2.3%;误诊12例良性淋巴结为转移,FP率是6.9%;不存在明显恶性征象的阴性患者88例,TN率是50.6%。FDG PET/CT显像评估乳腺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与敏感性要显著优于传统影像评估(P<0.05);特异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FDG PET/CT显像和传统影像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3 讨 论
乳腺癌属于现当代女性较为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虽然对其进行早期诊治能够治愈,但是仍有33%左右的患者治愈后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所以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还要给予严密监护,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2]。临床传统是运用MRI、CT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方法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但是存在局限性。目前临床已开始在肿瘤方面广泛应用FDG PET/CT全身显像。
FDG PET/CT显像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分子代谢水平予以检测来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和传统影像检查对比存在明显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FDG PET/CT显像评估乳腺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与敏感性要显著优于传统影像(P<0.05),但两种评估方法的特异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相符[3],表明FDG PET/CT显像比传统影像更能够准确乳腺癌治疗后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但是两种评估方法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FDG属于非特异性肿瘤显像剂,在部分良性病变与炎症病变上摄取率较高,因此假阳性率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FDG PET/CT显像评估乳腺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