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先兆流产患者采取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19郭艳
郭 艳
(内蒙古准格尔旗人民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400)
早孕先兆流产在临床中较常见,也是妊娠早期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出现于妊娠12周内,孕产妇阴道有少量流血、小腹坠痛等[1]。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诱发流产,对孕妇与胎儿健康构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多应用黄体酮。本文分析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120例早孕先兆流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为(28.9±5.1)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3±0.7)次。孕周4~11周,平均孕周为(8.9±0.6)周。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三组均40例。统计分析三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孕产妇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性检查,随后予以黄体酮(广州白云山明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562)治疗。A组孕妇给予低剂量黄体酮治疗,肌肉注射患者20 mg/d黄体酮,至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后予以停药;B组孕妇予以中剂量黄体酮治疗,予以患者40 mg/d黄体酮,临床症状改善后可调整20 mg/d的量,且临床表现完全消失后便可停药;C组给予高剂量黄体酮治疗,给予60 mg/d黄体酮,改善后调整为40 mg/d,此剂量维持1周后减少至20 mg/d肌肉注射,直至症状消失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包括血清β-HCG与血清Prog值,并比较三组患者稽留流产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 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三组孕产妇血清β-HCG与血清Prog水平,并无明显区别,检验数据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三组孕产妇稽留流产率,A组患者中稽留流产1例,稽留流产率为2.5%,B组患者稽留流产率为3例,稽留流产率为7.5%,C组患者稽留流产9例,稽留流产率为22.5%,C组要明显高于A、B组,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B两组数据P>0.05,不符合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孕激素水平对比(n=40)
3 讨 论
早孕先兆流产属于妇科常见病症,同时也是妊娠早期多发性疾病。此种现象多为黄体功能障碍影响黄体细胞激素合成,降低孕激素分泌,对胚胎发育、着床构成影响,增加子宫收缩的可能,容易造成孕产妇流产[2]。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影响。黄体酮是纯天然的孕激素,常应用于先找柳产忠,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虹膜与绒毛血管损伤,增强血管的弹性,改善血管损伤,为胚胎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并且黄体酮还可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子宫活动性,以此降低流产率[3]。在治疗早孕先兆流产中,剂量不同的黄体酮会对孕妇的孕激素水平构成相同影响。但是黄体酮剂量不同会对稽留流产的产生产生一定的差异。临床使用黄体酮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治疗早孕先兆流产,不同剂量黄体酮可改善孕激素水平,但高剂量会提高稽留流产率,临床需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剂量黄体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