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中世纪的童话世界
2019-07-19王东梅
王东梅
今年5月,我搭乘的挪威之星游轮停靠在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这是我到访的第一个曾经隶属于前苏联的城市。
导游是个爱沙尼亚小伙子,操着有点口音的流利中文,那是在北京和杭州各一年的学习中练就的本事。他自我介绍中文名字叫“王小一”,说叫他“王小二”也行,叫“小三儿”也可以,众人大笑。他顺嘴卖的这个关子,显示他知道“小三儿”的当代中文语义,也拉近了跟大家的距离。他说自己在塔林以带中国旅行团谋生,已经有七年带团导游的资历了。
雨后放晴的春日,在开往景点的途中,王小一简要地介绍着他祖国的概况。爱沙尼亚是个现今人口才100万的小国家,通用语言爱沙尼亚语非常难学,和其历史上曾经隶属的临邦所使用的芬兰语最为接近,爱沙尼亚人基本都能听懂芬兰语。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沙尼亚被苏俄所占领,之后又归属前苏联,直到1991年成为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第一个加入欧盟的共和国,之后,国内物价飞涨,致使爱沙尼亚人纷纷跑去距离本地两小时船程的芬兰找工作,因为两国没有语言障碍,而且工资比家乡高得多。爱沙尼亚经济的第一来源是旅游业,第二来源是IT业,网络的普及率也是全世界最高。
塔林古城和尖顶的圣奥拉夫教堂,构成一幅典雅悦目的斑斓画卷
塔林山上的托姆比亚城堡,是古城的制高点
歌振寰宇露天音乐厅
第一个景点是塔林露天音乐厅,白色半碗状的舞台建于1960年,在此每五年举办一届全场可容纳10万人的合唱音乐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一堂,在碧蓝的波罗的海岸边引颈高歌,不亦乐乎。我们清早到此,一大片绿茵草坪的场地空无一人,唯有一座爱沙尼亚音乐家的全身坐像,安置于天然缓坡形成的观众看台,遥望着对面贝壳状的空寂舞台。
塔林的居民才区区40万人,遥想这个始创于1928年的合唱音乐节,曾以规模达2万人的合唱表演来庆祝祖国脱离前苏联而独立,彼时歌声响彻寰宇——这里一下子就聚集了10万大众,那是何等恢弘之人间气势!
1700-1721年,彼得大帝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占领爱沙尼亚,随后又在塔林建筑了夏宫,其周边区域现辟为公园。我们由后花园的方向进入夏宫,导游解释说宫殿正在维修,暂停开放参观,里面的东西都搬走了。我从外围隔着玻璃窗朝室内张望,是空空如也的大房间……彼得大帝把夏宫建造在这望海的山丘上,在楼上房间里就能鸟瞰塔林的老城区。
离开夏宫,走下一段阶梯路,就来到了树林草坪间二层楼阁的爱沙尼亚总统府。这是一座并不豪华的楼宇,朴素的正门两旁站立着两名笔挺的持枪卫士,默然注视着游客们在建筑前拍照……这样的总统府官邸,彷彿是中国某地的一处优雅宾馆,正门上方的二楼阳台栏杆上悬挂着一面国徽,楼顶的旗杆上是黑白蓝相间的爱沙尼亚国旗——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到爱沙尼亚的这套国家符号。
塔林圣母主教堂是17世纪大火后,座堂山上唯一幸存的建筑
从15世纪就矗立起来的市政厅,别具风韵
童话城市塔林古城区
接着我们前往塔林古城区,这座古城保存下了中世纪的城门、城墙、堡垒、教堂、建筑和街道,所以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游客们形容塔林古城是一座“中世纪的童话城市”,回味起来,果然如此。
下旅游巴士之前,王小一告诫大家说,古城旅游区里人很多,要注意扒手。下车步入古城入口的城门,两侧对称的石质城门建筑正在维修,一侧从搭起的脚手架还能看见塔柱式的样式,另一侧则被完全包裹起来。
位于古城中心的广场上,是自15世纪就矗立起来的市政厅,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所保护的古迹,但是这座雄伟古建筑至今仍是塔林政府机构办公所在地。虽为古董,功能依旧,别具风韵。造型简约敦实的灰白建筑,与常见装饰豪华的都会市政厅很不一样……还有身着古代服饰的人和全身盔甲的铁面武士在古建筑前与游客合影——缔结了历史与现实的想像联系。
古装少女看著鸽子的神情纯朴清丽,毫无景点商贩的现代世俗做派
我愉快地走在市政厅广场四周,辐射出去的弯曲街道石块路上。转角处的楼宇间,不时出现尖塔,古意盎然。连片规整的民居间,错落着大小教堂,每座教堂都有着矗立而起的各式塔尖,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审美文化,严峻中透出意味深长。
返回市政厅广场集合,王小一带队转过几条街,走上狭窄的曲折台阶道。这路也有趣,一侧是一级级的台阶蹬,另一侧是沿斜坡的石块路,应该是古时骑马或马拉车的“马路”。
从陡坡的“马路”行至不算高的山上,登时就进入到中世纪的堡垒城,所谓“森严壁垒”就是这个样子。
山上的建筑是托姆比亚城堡。王小一介绍,这是丹麦人于1219年占领后所建的石头城堡,塔林古城区分为下城区和座堂山区两个部分,这里就是古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塔林古城。我已经预感到此间一定景象宏观壮美,情绪陡然心潮澎湃。
进得古堡城门,一座壮观的俄罗斯洋葱头东正教堂赫然眼前,显然是沙皇统治时代跟沙皇夏宫匹配的俄罗斯标志性建筑,名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教堂正面中央置有两块金箔圣象画,点缀得整个白色教堂甚有神采。
教堂对面树荫的平顶帐篷木轮售货车旁,站立着一位圣女风采的古装爱沙尼亚少女。恰逢此时飞来一只鸽子落在车轮上,少女望向鸽子的神情纯朴清丽,那场景那神情,一下子就把我的心魂带回到了中世纪的场景,此刻的惬意是旅游古迹名胜可遇不可求的极致,最难得的是那个古装少女毫无景点商贩的现代世俗做派,彷彿只是穿越而来的朝拜信徒,与教堂的景象浑然一体。
肃穆庄严圣母主教堂
沉浸于美妙瞬间的惬意幽思,不得不被导游带团远去的踪影打断。在追赶队伍时,只能用相机快速抓拍住周围的景物,留待回家细细品玩。此处名胜的历史背景为座堂山,是历史上塔林市政的权力中心,首先在此盘踞的,是统治塔林的主教,而后是条顿骑士团、爱沙尼亚贵族及主教的起居之所,也是全城最容易防守的地方,直至现在还是爱沙尼亚政府、多国大使馆及官邸的所在地。
座堂山的另一座教堂是白墙黑顶黑塔、肃穆素净的塔林圣母主教堂,由丹麦人创建于13世纪,也是爱沙尼亚最古老的教堂。最初,它是一座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61年改属路德宗,现属爱沙尼亚路德教会。17世纪大火后,它是座堂山上唯一幸存的建筑。最佳视角是从山顶居高临下俯瞰山下古城,所谓饱餐美景亦不过如此。
下山返回城区,导游引路匆匆行过带有沧桑痕迹的中世纪建筑物,斑驳的古城墙地带现为摆摊市场,满档的地域特色纺织品服饰……或许旧日的市集也是这般吧!仰望古人垒筑的高耸墙体和塔楼,怀古幽思犹浓,却不得不跟随导游引领,为抢留最后的几许印象而匆忙拍照,落到队伍最后面。
步出维修中的古城门,望见俄罗斯式样的新城建筑和有轨电车隆隆驶过,我才从中世纪的遐想中回到21世纪的现实世界。如果此生有幸再到塔林,一定登顶圣奥拉夫教堂塔尖,让身心再去中世纪的童话世界遨游一番。
斑驳的古城墙地带现为摆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