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徐”

2019-07-19文/孙

中国石油石化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心站老徐投运

○ 文/孙 千 陈 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先和,有担当、讲奉献、爱学习,诠释着新时代劳动之美。

●年轻的“老徐”让工友都服气。供图/西南石油局

他是大家口中的“小徐”—今年只有34岁。在大家眼中他也是“老徐”—已在一线工作15年,并且像老师傅一样技艺高超。

他是一个普通的采气工,学历并不高。但说起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服!”

他叫徐和先,是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白鹤中心站站长。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苦干实干中成长

2004年,技校毕业的徐和先进入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工作。

“我起点低,只有不断学习,苦干实干,才能成长。”徐和先说。

他从一名实习采油工做起,天天追在老员工屁股后面学习技能。一个多月后便能独立上岗,不到半年就能动手解决井站上的各类难题。

“谁都没想到,他竟然比他的师傅厉害!”2005年开展岗位竞聘,徐和先把师傅比下去了。

2006年,西南石油局河坝区块开始开发建设。徐和先率先报名,踏上了远行的汽车。“我可不是爱折腾。我的操作技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学到的知识都是真金白银。”

与采油工作相比,河坝区块的天然气开采难度和风险更大、流程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第一次进入河坝1井,徐和先就被有上百种生产组合方式的管汇台弄懵了。但对他来说,这又是个快乐的地方。同一寝室的同事经常为了一个问题不停地争论,都想说服对方。知识就这样慢慢地去糟存精了。

渐渐地,徐和先从一名采油工成功转岗成为一名采气工,而且从一名门外汉迅速成长为操作团队的“领头羊”。

2013年,徐和先调到元坝气田开发建设现场。在这里,徐和先不断打磨着自己的采气技能,抓住一切机会跟着技术员学习地质知识和集输知识。

“他的耳朵比谁都灵。我们在井站上讨论新工艺,他总是第一个跑过来旁听,还跟我们‘套近乎’,非要给他好好讲一遍才行。”站上的技术员笑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在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徐和先获得了采气工比武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得第一大家都服,从没见过这么钻的人。”谈到徐和先的比武经历,同事们纷纷点赞。

有多“钻”?《采气工》这本教材他2012年就开始翻阅,从头到尾看过不下十遍。采气理论习题,他累计做过3万多道。实操方面,仅高级孔板阀维护保养这一项他就练习过不下两百次,阀套式排污阀保养练习不下一百次,直到练成条件反射、机械动作。

“我热爱这份工作。”徐和先说,“我并不是比别人强,但工作就要有目标,奋斗才有意义。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采气就是把埋藏在地下的气龙用科学的方式驯服’。我就好比一个驯兽师。看到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有一种气龙被驯服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尽最大的责任

刚到元坝气田时,徐和先被分到元坝29-1井站当站长。“作为一名班组长,尽最大的责任就是最好的担当。”徐和先说。

刚当上班长,徐和先的担子就不轻。当时正值元坝气田调试投运的冲刺阶段,各项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每天不管事情再多,他都做到“问题不过夜”,更是首创“装置负责制”,让站上每个员工都负责不同的核心设备,互相比着干。由此创造了单井从工程中交到调试投运仅13天的纪录。

开井投运那几天气温骤降,许多管线、仪表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除了更换呼吸器的气瓶,徐和先一直待在流程区里不出来,不停地用热水浇淋各个重要设备、仪表。

“那段日子真是太辛苦了,累得都不想洗脸刷牙。我都嫌弃我自己。”徐和先不好意思地说。

随着元坝气田建设与开发的深入,徐和先被调到气田的最大中心站—白鹤中心站担任站长。他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白鹤中心站管辖7座井站,日产天然气400万立方米,占全气田日产量的1/3还要多,至今已累计生产40亿立方米天然气。徐和先每天都要往返各个井站组织维保和作业监护,保证生产井站和集输管网的安全运行。

“气田大检修期间,一块盲板导换平均要耗时十来分钟。徐站长一天时间就监护了68块盲板的倒换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完成作业,太拼了!”同事们说。

在高含硫气藏开发中,安全是重中之重。近三年来,徐和先累计现场监护2000多次。他时常警醒自己:“安全的事要多仔细一点、多留意一点,把异常当风险、把风险当隐患、把隐患当事故来管理。”

“徐站长可是个‘找茬王’。这两年他提出200多条各类建议。”大家称徐和先是“找茬王”,更是“监护达人”。“中心站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环保事故。”

“成绩不是躺来的,也不是喊来的,更不是要来的,而是要通过尽职尽责的工作一点一滴换来的。”徐和先说。

为企业多做贡献

“虽然我们是普通工人,但是干工作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企业多做贡献。”徐和先说。

元坝气田的生产井站遍布通过感应紫外光来监控火灾的火焰探头,但刚投运时偶尔会在晴天发生误报警。徐和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找到经理,承揽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

通过不断摸索、研究,他想到增加一种遮阳设施,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又不影响探头正常工作。反复试验后,成效显著。这一设施成功申报为实用新型专利,在全气田推广应用。

“咱们一线工人写不了大方案,搞不了大技术,做不了大项目,但能在小改小革、节能降耗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徐和先说。近年来,徐和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降本增效小改小革数项,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随着元坝气田的滚动开发,复线建设逐渐提上日程。徐和先主动请缨,在日常工作高效完成的同时参与工程建设。

“复线投运前的最后一次调试,偶然间我路过增压机,总觉得哪里声音不对。停止作业后,我就和技术人员一起围着集装箱大小的增压机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发现异常,及时整改。”徐和先腼腆地说,“这虽说不是我业务范畴内的工作,却关乎气田的生产安全。如果不是及时发现问题,单流阀内漏导致大量空气折返回来,造成高压串低压,有可能损坏价值上百万元的设备。”

作为全厂的“技能达人”,徐和先更是在培养后辈技能人才上倾尽全力。近年来,他先后带出了8个工程师,更带出了“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孵化金牌的金牌”成为他的另一个标签。

保持学习的习惯

“多学习一点,多关注一点”,是徐和先的工作心得。

每次上级召开生产月度会,他都要准备一张A3纸。回来的时候上面分门别类记录得秘密麻麻。仔细看,许多内容涉及别的井站、别的业务。他总是以一个学习者,以一个气田“管家”的姿态去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锤炼自己。“我是厂里的主任技师,我更要在业务上打磨自己,不能让大家看笑话。”

在元坝气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维保,有难题找徐和先。”对于常规的技能操作、隐患整改,徐和先稍加研究便能给出解决方案;对于突发难题,徐和先也往往加入攻坚小组,总是能提出“金点子”。这不是由于他的天分有多高,而是源于他不断学习。

“干我们这行的,参考的书籍不是很多,关键还是在于实践摸索。现在好多知识都能在网上查阅。有时候看见徐和先总是在摆弄手机,还以为他在玩游戏。走进一看,才发现他是在阅读文献。”一位老员工说。

“我还年轻,要保持学习的习惯。既然组织给了我荣誉,我就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认可。”徐和先说,“习总书记教育大家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觉得我们就像一块铁,不前进就会生锈。只有不断锤炼自己,才能蜕变成钢。”

猜你喜欢

中心站老徐投运
更正
老徐忘记了我
一点一点忘记你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35kV主变压器投运差动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一带一路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产品分析
我和老徐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