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损伤研究
2019-07-19郭茹鑫王志刚王春龙由义敏王恒煦
郭茹鑫,王志刚*,王春龙,由义敏,王恒煦
(1.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1]。DMP对生物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性质,因此已被美国环保署及中国环境保护局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2]。DMP与聚合物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因此很容易渗透到环境当中。到目前为止,土壤[3]、大气[4]、水环境[5]均已检测出DMP,可见其污染的广泛性。汕头蔬菜产区土壤样品中DMP的含量已超过美国土壤优先控制标准,超标率为38.1%[6];青岛市两种土壤中DMP的浓度分别为 0.07 mg·L-1和 0.04 mg·L-1[7];天津大气 PM10样品中DMP占总肽酸酯含量的0.72%~6.72%[8];黄河兰州断面[9]水体中DMP最高检测浓度为6.3×10-2mg·L-1;青岛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DMP的浓度范围为1.7×10-3~9.5×10-2mg·L-1[10]。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作为植物抗病菌,其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抗生素可抵抗病原真菌对植物造成的病害[11-12];又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各种酶和代谢物用以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13-14]。
有研究指出DMP污染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增加了与氮素代谢有关的某些菌属的百分比,从而使土壤有益菌属的百分比降低,对土壤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3,15-17]。DMP污染严重抑制了黑土中P.fluorescens的生长[3],但DMP对细菌细胞的毒理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DMP与P.fluorescens为研究对象,探讨DMP污染对P.fluorescens细胞的损伤机制,为探究DMP生态毒理效应和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P.fluorescens ATCC13525由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 g牛肉膏、10 g蛋白胨、5 g NaCl和1 L双蒸水,pH 7.0。加入不同量的DMP,使DMP的终浓度分别为0、10、20、40 mg·L-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试剂Table 1 Test reagents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菌培养
P.fluorescens 30 ℃,130 r·min-1过夜培养,将细菌培养液按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含有0、10、20、40 mg·L-1DMP的100 mL灭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以不加DMP的处理为对照组(CK),10、20、40 mg·L-1DMP浓度为实验组。30 °C,130 r·min-1振荡培养细菌至对数生长中期(8 h),进行试验。
1.2.2 平板计数试验
分别取1 mL在不同浓度DMP(0、10、20、40 mg·L-1)条件下培养5 h和8 h的细菌,再分别将其加入装有9 mL灭菌的去离子水试管中,依次进行浓度稀释,最终取稀释度为108和109的菌悬液100 μL进行平板涂布试验,根据对数生长的数学模型计算细菌比生长速率与代时和DMP污染浓度的相互关系。比生长速率(μ)和代时(G)公式如下:
式中:Nt和N0分别代表时间8 h和5 h时的细胞数量。
1.2.3 细菌表面Zeta电位试验
取 5 mL在不同浓度 DMP(0、10、20、40 mg·L-1)条件下培养8 h的P.fluorescens,于 4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灭菌的去离子水清洗并且重悬,制备成终浓度为OD600=0.8的菌悬液。利用Zeta电位仪测定细菌表面电位[18]。
1.2.4 细菌膜流动性试验
取10 mL在不同浓度DMP(0、10、20、40 mg·L-1)条件下培养8 h的P.fluorescens,于 4000 r·min-1离心10 min,弃上清,用灭菌的去离子水清洗并且重悬,制备成终浓度OD600=0.8的菌悬液。加入新配制的100 μmol·L-1的DPH四氢呋喃溶液5 –L,室温避光染色细菌30 min,得到DPH标记的细菌。再利用带有偏振装置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偏振度P。检测条件:激发波长Ex=360 nm;发射波长Ex=427 nm;激发狭缝5 nm;发射狭缝10 nm[19]。
1.2.5 透射电镜(TEM)试验
取1.5 mL在不同浓度DMP(0、10、20、40 mg·L-1)条件下培养8 h的P.fluorescens,用灭菌的去离子水清洗并且重悬。取菌悬液100–L于锡箔纸上,自然风干后分别在2.5%戊二醛与1%锇酸中于4℃下固定4 h,然后用30%、50%、70%、85%和95%的乙醇梯度脱水,再经100%乙醇脱水2次,脱水后冻干。将冻干的样品经Eponate 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70 nm左右)后,经醋酸铀-柠檬酸铅双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表面形态变化[20]。
1.2.6 DMP在P.fluorescens细胞内外的分布
取10 mL在不同浓度DMP(0、10、20、40 mg·L-1)条件下培养8 h的P.fluorescens,4000 r·min-1离心 10 min,收集上清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再加入5 mL灭菌的去离子水洗涤一次,将上清液与试管中的溶液合并,用于测定细胞外DMP浓度;剩余沉淀细菌加5 mL灭菌的去离子水重悬,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破碎细胞,11 000 r·min-1离心10 min后收集上清液,用以测定细胞内DMP浓度[21]。每个样品分别用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取上层有机相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干,再用色谱级甲醇定容至10 mL,取1 mL溶液置于液相小瓶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的DMP含量。检测条件为流动相:90%甲醇,10%水;柱温:30℃;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22]。
1.3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均进行3次平行处理,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采用SigmaPlot 12.5进行图表绘制,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P.fluorescens比生长速率与代时和污染浓度的关系
对数生长的数学模型在现代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它能较明确地表达生命现象的动态过程。如图1A所示,与CK相比,随着DMP污染浓度增加,比生长速率逐渐减小,说明DMP污染浓度越大,细菌每小时增加的数量越少,即生长速度缓慢。从图1B可以看出,随着DMP污染浓度增加,代时(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越长。此试验表明随着DMP污染浓度增加,细菌个体繁殖速度迟缓且生长速率缓慢。这与Wang等[23]研究表明较大的DMP浓度对P.fluorescens的生长和葡萄糖的利用有很大抑制作用的结果一致。
图1 P.fluorescens在不同浓度DMP处理下的比生长速率(A)及代时(B)Figure 1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A)and generation time(B)of P.fluorescen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MP
2.2 P.fluorescens表面Zeta电位变化
细胞壁是细菌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保护细胞免受外界损伤的第一层保障[24]。P.fluorescens表面Zeta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CK的表面电势为-12.21±0.56 mV。随DMP污染浓度增加,细菌表面Zeta电位逐渐减小,最低为-18.13±0.67 mV。细菌含有独特的细胞壁结构,包括肽链和氨基糖链组成的肽聚糖及其他蛋白质、多糖类物质,这是细菌表面带有负电荷的原因。Liu等[18]用低浓度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处理大肠杆菌后细菌表面Zeta电位降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细菌免疫产生蛋白和脂多糖以减少自身损伤的结果,或由于细胞内电荷的内容物流出,附着在细菌表面,降低细胞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导致Zeta电位的减小[25]。DMP对P.fluorescens的毒理作用机制,在微观上首先表现为DMP对细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
图2 P.fluorescens表面Zeta电位变化Figure 2 Changes of Zeta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P.fluorescens
2.3 P.fluorescens膜流动性变化
生物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屏障,可维持细胞的基本代谢,保护细胞免受外界干扰,其中流动性是维持细胞膜发挥正常功能的关键。疏水性荧光探针DPH已经被广泛用于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DPH荧光偏振度与目标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流动性增加会降低荧光偏振度P,反之亦然[26-28]。如图3所示,经DMP污染后,P.fluorescens细胞膜流动性明显改变,随着DMP处理浓度的增加,DPH的荧光偏振度从0.194逐渐降低到0.174,细胞膜流动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的增加可能会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质壁分离,同时细胞内含物会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这也可能是电负性下降的原因[18]。有报道称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蒎烯和四氢萘也会引起细菌细胞膜流动性增加[29-30],因此我们猜测P.fluorescens膜流动性的增加可能是因为DMP导致细菌的脂肪酸链排列松散,破坏细菌的脂双层结构,进而影响膜的功能[19]。
图3 P.fluorescens膜荧光偏振度变化Figure 3 Changes of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on membrane of P.fluorescens
2.4 TEM电镜观察
TEM电镜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未经DMP污染的P.fluorescens纵切面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横切面表面光滑,无明显变形。而DMP污染后,P.fluorescens纵表面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表面褶皱(黑色箭头);横切面凹凸变形明显(白色箭头);同时出现了某些细胞内容物的释放(白色圆圈)。TEM图明显说明了P.fluorescens受到DMP污染后,细胞壁和细胞膜遭到破坏。
图4 P.fluorescens的TEM图(×50 000倍)Figure 4 TEM images of P.fluorescens(×50 000 times)
2.5 DMP在P.fluorescens细胞内外分布
赵晓松等[31]发现DMP可以与DNA进行嵌插性的结合,改变DNA的结构。王志刚等[32]研究发现DMP污染会抑制Bacillus subtilis B19、Escherichia coli K12生长,对细菌产生氧化损伤,引起细菌氧化应激。DMP在P.fluorescens细胞内外的分布见图5。由图可知,培养基中的DMP浓度随着DMP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MP处理浓度为40 mg·L-1时,培养基中的DMP检测值达到最大,检测浓度为30.52±0.88 mg·L-1。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10、20、40 mg·L-1DMP浓度处理下的P.fluorescens细胞内检测到的DMP浓度越来越高,从 0.11±0.10 mg·L-1升高到了 6.78±0.25 mg·L-1。这说明当P.fluorescens受到DMP污染时,DMP会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后进入到细胞内,并且随着DMP浓度的增加,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程度越大,进入细胞内的DMP浓度越高。
图5 DMP在细胞内外含量Figure 5 DMP cont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ell
3 结论
(1)DMP污染P.fluorescens,导致细菌细胞膜特性改变,其中膜流动性、通透性增加,同时也导致细胞壁表面电位降低,细胞内容物泄露。
(2)DMP污染导致了P.fluorescens比生长速率减小,代时增加。
(3)DMP可以破坏P.fluorescens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后渗透进入细菌内,影响细菌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