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盘稳定 着力解决中长期问题是关键

2019-07-18魏琪嘉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企业

魏琪嘉

部分工业指标在3月、4月之间有所波动,加之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预期的焦虑情绪。从工业运行的长周期看,我国工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外部因素的扰动并没有对基本盘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市场焦虑情绪来源于工业本身存在的具有中长期属性的问题,数字起伏凸显出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任重道远。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过分纠结于数字,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精准发力,是促进工业稳中向好的关键。

4月份工业生产数据波动与企业调整生产节奏有很大关系

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出于扩大税收抵扣的目的,3月份生产加快是客观现象。从库存的角度看,4月份开始下调增值税率,企业在3月份出于扩大税收抵扣的目的,突击采购上游高税产品,对原材料的补库需求激增,导致中上游企业加紧生产,对后几个月形成透支、有去库的压力,4月份这些需求消失导致生产回落。PMI的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3月突然上升、4月下降就是例证。

增值税减免主要针对中游制造业环节,定价能力较强的中上游制造业在3月份加快生产更为明显。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测算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幅度排在前5名的行业基本处于中上游环节,分别是其他采矿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企业贷款数据变化也印证了税率调整对短期生产节奏的影响。信贷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税率变动下的企业融资行为。测算显示,3、4月企业短贷呈现了相反的变化情况,3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272亿元,4月同比少增2154亿元。企业贷款先增后减,主要是与企业提前备货的资金周转、加快短期贷款偿还速度等因素有关。

总的看,当前工业的基本盘是非常稳定的,从近3年的生产、需求、就业、物价等方面的指标综合变动趋势来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当前工业领域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具有中长期属性的结构性难题,需要统筹施策妥善加以解决

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仅为2.5%,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投资增速放缓的趋势一直在延续。其中,民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仅增长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从投资数据的变化情况看,当前投资并非基于需求的主动投资,在企业预期不稳、新建项目积极性不高、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的背景下,投资多源于设备改建、升级等被动式投资范畴。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反映当前缺少重大投资项目储备,大项目投资与前几年相比更是凤毛麟角。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给予市场一个明确的盈利预期,使盈利预期成为促进制造业企业新增投资意愿的内生推动力。盈利预期与市场营商环境、制度供给、税费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统筹出台“1+N”的政策组合包,向市场发出积极明确信号,提振市场预期。

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北方传统产业的发展有进一步萎缩的迹象和苗头。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大传统产业为例,北方这些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呈现较快的下滑态势,而南方这些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保持相对稳定。测算显示,2012年北方地区6大传统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15%,随后开始逐年下滑,2016年该比重约为10%。而南方地区该比重一直维持在18%-20%区间内,波动也相对较小。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时间里,北方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1.6个百分点,南方地区只下降了7.6个百分点,北方比南方多下降了4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至少维持了50年,而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积累程度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保守估计也就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却出现了金融和房地产比重增速过快的现象,这对工业发展是不利的。

应对难题首先需要明确并处理好四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義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工业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是辩证的,是一个矛盾的两面,需要我们善于统筹处理。

一是“质”和“量”的关系。产业本身、产品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消费和需求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满足消费和需求的产业同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也要有量,充分满足人民合理需求的制造业才是高质量的。

二是“新”和“老”的关系。新产业不一定就是新动能,老产业也不一定就是旧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避免给传统产业“贴标签”,不顾当地工业发展阶段片面追求发展新兴产业,甚至一谈到传统产业就“嗤之以鼻”,将传统产业看做是淘汰的对象。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外部因素的扰动是当前一段时间实体经济面临的客观现实,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外部变局,关键是办好国内自己的事情。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四是“大”和“小”的关系。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更多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探索产业链各环节上实现大、中、小企业的有效配套、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促进中小企业产品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或采购系统。

几点建议

必须要扭转和遏制工业比重过快下滑的问题,通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制度供给提振制造业投资。将发展制造业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以树立正确导向,向市场释放正确信号。

一、16字原则

建议按照“比例合理、结构合适,循环畅通、安全高效”的原则谋划一批着眼于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储备。

比例合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低于30%,以约束性的指标引导各地强化对制造业的重视。

结构合适:制造业内部产业比例匀称适中,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不低于50%,其他各层次产业也要保持一定合理比例。

循环畅通:要素高效循环,重点是“人”和“财”。“人”,着力解决激励问题;“财”,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安全高效:扩大开放的同时维护制造业产业安全,扩大开放的前提是必须确保产业安全,有效维护经济主权。

二、构建几个具体的政策包

一个目标导向政策包。有必要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进行测算,设置预期目标,引导地方高度重视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包。优化市场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但优化市场环境范畴较广,应该聚焦于叫得响、立得住、可操作、有实效的具体措施。比如,建议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率先在一、二线城市开展排名工作,排名结果以适当方式抄送省级人民政府,对排名靠后的城市要进行约谈。

提升产业链聚合力政策包。一是过硬的质量是提升产业链影响力、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建议谋划制定《制造业质量升级指导意见》。二是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严格执行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加大对制造业高科技含量技改项目的扶持,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如设立促进质量升级专项基金。四是力争3-5年时间培养一批掌握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良好氛围。

处置“僵尸企业”政策包。一是規范、甄别、清理相关优惠政策,建立一视同仁、优胜劣汰、规范有序的退出激励约束机制,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二是着力填补濒临破产企业并购重组的规范空白,简化破产法操作程序。三是加强服务。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构建行业信息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和反应机制,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和政策法规,为市场主体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包。一是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课程设置要反映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应用,与生产实践相衔接;强化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环节的考核测试纳入到整个课程的考核测试中来,让课业成绩的评价同时反映理论、实践两个维度的能力。二是试点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定向分配”机制,模仿“免费师范生”模式,鼓励更多的良好生源涌入到职业技术学院中来。三是比照研究员、教授职称系列等级,加快建立技术工人职称评定对应制度。四是借鉴日德技术工人“学徒制”培养模式,做好年轻技术工人的传帮带工作,在企业大力推行“名师带徒”制度。五是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包。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允许地方大胆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加大侵权人的侵权成本,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改革专利审批制度,缩短专利审核周期;附着在专利审批制度中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专利收费制度,建议应该根据专利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合理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避免因高额收费挫伤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制造业工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