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绿盾工程”显成效
2019-07-18王艳周菁
文|王艳 周菁
面对环境违法案件多发、环境风险防控形势紧急的情况,常州市新北区积极强化预防和应急准备,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做好重点风险区域内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各类应急物资实战中发挥最大的效应,努力实现“环境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和化解”的目标。通过及时调整总体部署,在全区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面全力启动环保应急“绿盾工程——微站点”建设,坚持“四个导向”,谋求“四个突破”,全面探索“环保+”应急风险防范新道路。
坚持目标导向机制体制求突破。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是环境应急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成功处置的物质保障和支撑,建立和完善新北区城北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对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期新北区“绿盾工程”在全区区级、乡镇(街道)、重点园区、重点行业等多个层面设置了6个符合特色的“微站点”环境应急物资库,以提高应急保障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充足的应急装备物资为保障,以加强应急保障基础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应急保障预案、协调联动机制、快速调拨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环境应急保障体系,打造“环保+”应急处置模式,全面提升基层网格点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使全区环保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坚持责任导向重点区域求突破。为提升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主体责任意识,在“绿盾工程”建设中,新北区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从区级总层面、重点园区、重点城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基层站点等6个层面按照应急达标建设要求,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常规点,其中在重点城区三井街道,考虑其产业发展及主城区等特性,建立以基层政府管理为主的“微站点”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与下属12个网格单元均签订网格互助协议,实现既能覆盖其周边乡镇(街道)应急处置需求,又夯实管辖区域内重点网格单元应急处置需求的总体目标。
坚持实效导向多维发展求突破。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如印染等行业应急物资建设中,新北区打破原有企业“单兵作战”的模式,积极依托行业协会等平台,在西夏墅印染园区内率先在全省以印染行业协会为主体,建设印染企业专用环境应急储备库。同时以行业协会名义,与协会内12家印染企业签订互助协议,做到环境应急物资统一调配,资源共享,确保一旦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快速、联动处置。
坚持实战导向多元储备求突破。在应急物资库建设过程中,新北区提出“1+N”物资建设方案,即根据达标方案必备一整套应急物资,同时结合区域实际增添N个实用的应急物资,比如在三井街道应急物资库内,根据其河道较多等情况,除配备必备的吸油棉等物资外,还增配了皮划艇等设备,建立实物储备为主、商业储备为辅、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讲究实效,注重节约。
坚持联动导向精细管理求突破。新北区在各点源管理上,逐步摸索一套适合区域发展的日常运维管理模式,树立一体化的管理工作机制。针对环境应急物资库,新北区制定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制度》,明确物资库实行双重领导,一般情况下,应急物资由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统一指挥、调用,环境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组长执行相关权力;在有上级主管部门指令的情况下,优先服从上级指令。
通过实施“绿盾工程”,从“大而全”向“小而精”纵深发展,在新北区筹建良好、完备、有序的应急装备储备网,建立环保与应急、安监、公安、消防、城建、水利等各部门联动的高效应急保障机制,实现“覆盖率”全、“实战性”高、“联动性”强的环境应急处置模式, 积极探索良好的多方参与管理新模式,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积极探索打造环境应急工作的新亮点、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