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中的意境美

2019-07-17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春泥全诗泰山

《登幽州台歌》全诗虽没有具体的描写,却依靠情感本身的力量打动读者。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临风远眺,写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凌空一笔,把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引起读者的共鸣。

《望岳》首联写远望所见泰山之雄伟,颔联写近看所见泰山之神奇秀丽,颈联写凝视之所见,尾联想象自己勇攀绝顶、傲视群雄的风采。多角度展开描写,使全诗意境宏大。

《登飞来峰》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全诗意境壮美。

《游山西村》通过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体现了村景之优美,民风之淳朴,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全诗意境恬淡隽永。

《己亥杂诗》通过写诗人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愁思,表现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奉献精神。全诗意境慷慨激扬。

【妙笔生花】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登台远眺,不觉悲从中来,流下热泪,借这些行为抒发出内心的孤寂。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个“小”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用“浮云”比喻保守势力,写明了诗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告诉人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字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和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又”字渲染出诗人对眼前的秀美村庄的喜悦之情。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答题要点】

实际上,在《作文周刊·七年级版》第34期中,我们已对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有了大致的了解,也知晓这类题目通常有以下类型: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并分析其意境。4.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5.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其实,回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并不难,同学们只需做到:

1.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

2.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三是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要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等;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闲适恬淡;或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XX等景物,营造了XX的氛围(描绘出一幅XX的图画),表达了XX的感情。

【即学即练】

1.明人胡应麟说《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能从炼字上具体说说它妙在哪里吗?蕴含了一种怎样的哲理?

2.

春行即兴

◎[唐]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猜你喜欢

春泥全诗泰山
王春香:雨沁春泥花自香
化腐朽为“春泥”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劝学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