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q科研q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构建

2019-07-17张志杰李广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科研教师专业发展

张志杰 李广平

摘 要 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一样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但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结合这三项职责的履行发展与提升自己,则要比研究型大学教师面临更多的条件局限与困难。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提出应用型高校与行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并以协同发展共同体为依托,以行业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为牵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协同发展机制;教学;科研;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1-0064-04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一样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但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结合这三项职责的履行发展与提升自己,则要比研究型大学教师面临更多的条件局限[1]。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应用型高校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提高和发展应对新挑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基本内涵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最基本职能,也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职责所在。社会服务是高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能一般都由学校某些管理部门或组织承担。然而,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则更应发挥其服务社会尤其是区域基础教育或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据此,应用型高校承担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重要任务。高校职能的发挥要靠教师来完成,这就使得应用型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方面都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三位一体是指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笔者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有三。

其一,美国博耶(Ernest L. Boyer)明确提出了“探究学术”“整合学术”“教学学术”“应用学术”的观点[2]。他认为,“探究学术”是传统的专业研究,“整合学术”是相邻交叉的知识整合研究,“教学学术”是传播知识的学术研究,“应用学术”是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研究。因此,应用型高校的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应用学术”研究。其二,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科研、服务三者的关系。社会建构主义将三者放在特定的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而去分析其社会建构性。根据所处社会制度环境,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教师个体可以通过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构教学、科研、服务协调发展的良好关系,并内化在日常工作实践中。

其三,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师生关系。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主体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多层级的,为改造和创造共同的客体(即学习内容)而结成交往关系的活动,是“主体—客体”和“主体—主体”双重关系的统一[3]。主体间性理论打破传统教育理论只重视师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主体—客体”关系,而是把师生双方作为教学主体的角色共同作用于客体的教学内容,实现“主体—客体”的双向物质交换。基于此,主体间性理论突出了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主体基础。

二、“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堪忧[4]。

(一)专任教师数量总体不足

由于高考扩招导致高校在校生数量逐年增高,但是教师数量总体上增长缓慢甚至个别专业教师队伍萎缩,因此生师比越来越高,不得不大班额、超大班额上课,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会因此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处二三线城市,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很难吸引到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另一方面,个别专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稀缺,由于省属高校编制受限,仅给博士学位的入职者配发编制,导致许多硕士毕业生由于对编制的顾虑而另选其他职业。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学历层次看,应用型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虽然新建专业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数量上已日趋充足,但实际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从学科结构来看,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偏多,由于他们所受的职前教育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工作热情高但普遍缺乏专业实践技能;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趋向老龄化,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极其缺乏。

(三)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应用型高校中的多数教师职前接受的教育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因此教师队伍总体来看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队伍建设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薄弱,意识不到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些教师的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课本知识传授,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且信心不足,导致其专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此外,受目前评价体系的约束,各高校为了在竞争中提高名次和社会信任度,不得不以考评指标为目标导向,制定教师晋职加薪的相关条件,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弱化社会服务的现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资源相对匮乏,这种现象更加凸显。究其深层原因在于科研活动带来的效益产权清晰,而教学和社会服务则不然。因此,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统一起来,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机制,使应用型高校及其教师的决策行为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势在必行。

三、“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通过转型发展,着力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既是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呼唤,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打造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且实践技能高的师资队伍,这是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应然状态。因此要弥补教师“理论强、实践弱”的缺陷,高校需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为教师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

(一)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

1.鼓舞士气——强化教师发展意识

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自身专业发展积极性问题,高校要鼓舞教师发展士气。士气指人们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热情。这种精神和热情建立在其特有的基础之上,包括四个维度: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个人与团队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状况以及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5]。那么,如何激发、维持和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从教师的需求满足、工作投入、组织认同和团队精神等四个层面来进行,逐步提高和强化其自身发展的意识和热情。

2.建立“职前-入职-职后”不间断的发展体系

教师培训一般分为职前、入职、职后三个阶段,为了培养更多的准备充分的应用型高校教师,我们在三个阶段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职前培养可以尝试借鉴国外经验,如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把“职前经历”纳入教师教育的整个职前培养计划中,并且将这种训练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校环境,这样的训练活动可以代替“实习”。

入职新教师培训要做到培训目标明确、内容合理、体系完善,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精准对接新教师可能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使其深入了解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三重使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针对职后培训,高校应重视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以中青年骨干为培养重点。首先,安排中青年骨干教师在重点学术岗位上,给他们提供科研的平台,并扶持他们在各方面工作中尽快成长。其次,吸引中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具有学校主人翁意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将企业、行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其科学研究的方向,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社会建设中,进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再次,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跟学术造诣深的老教授结成“师徒对子”,发挥老专家的指导评价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队伍面临的断层状况。

3.校企双向介入,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

“校企双向介入”是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开放式培养模式[6]。其特点是在培养的全过程中,以教师的全面职业化素质尤其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教师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这种高校和企业互相介入的合作教育模式为教师搭建了一种既能掌握一定专业工作技能,又可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平台,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的全面职业素质。应用型高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并以协同发展共同体为依托,以行业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为牵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體协同发展的模式。

(二)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因此,各高校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尽快将《意见》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政策落地。

2.经费保障

高校教师虽然是一群相对特殊的知识性群体,但同样也会面临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这些物质生活既涉及保障高校教师基本生活质量的内容,也包含提供高校教师更高水平物质生活条件的内容[7]。据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对人才流向产生影响的第一位因素是物质薪酬待遇,要实现教师的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基本保障。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将经费投入真正落到教师发展的实处,细化到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到既不铺张浪费,又可以积极促进教师的全面职业素质发展。

3.社会支持

应用型高校多处在非省会的二、三线城市,甚至远离经济中心城市,主要承担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使命”。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相比,在办学资源、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这是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也是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更多支持的契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政府会期望当地高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用得上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当地企业可以依托高校的教学平台,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订单式培养人才,还可以依托科研平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8]。为此,当地政府和企业应为高校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提供场地、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建设“产学研协同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营造校企双赢的和谐局面。

(三)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1.内外双馨的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三个子项目,具体见图1。教师的外在激励是指其承担工作职务过程中,外部环境(如制度、政策等)带来的激励要素,在具体的指向方面,体现在薪酬方面、考核方面和晋升方面;高校教师的内在激励是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由教师个体自身引发的激励要素,它主要源自于教师自身心理需求,它具有内在自发性和自觉性。并且内在激励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它具有更稳定、更持久、更强有力的特点。基于高校教师的工作特征和群体特征,高校教师内在激励的核心因素主要体现在创新激励、成就激励和社交激励等方面[9]。

2.靈活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现阶段在高校教师岗位职责中也对其社会服务工作提出要求,但考虑到很难了解到教师真实的社会服务情况,所以对服务方面的评价还没有明确的制度。为此,笔者试图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维度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产权激励引导和调节高校教师的决策和行为向教书育人的本职回归,强化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如图2所示。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针对应用型高校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既为相关高校发展带来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教师如能正确分析和研判发展形势,找准差距,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必将对促进校企合作育人的效果以及实现应用型高校弯道超车、错位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J].中国教育学刊,2018(4):5-8.

[2]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5(6):26-30+61.

[3]裴森森,张莹莹.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134-136.

[4]焦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4-01-06(4).

[5]李广平.教师工作士气的构成与激发[J].社会科学战线,2005(5):231-233.

[6]曾锵.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研室管理体系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7(3):53-57.

[7]张亚美.合作机制下山西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8]陈莉.高校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选拔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5.

[9]虞华君.基于群体特征的高校教师激励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Construction of“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ce”Trinit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Zhijie, Li Guangping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ke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facing more limitations and difficulties than that of the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teachers in how to combine their three responsibilities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msel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applied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cooperate to build a“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ommunity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jects,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ed projects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ce”trin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for teachers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Author  Zhang Zhijie, professor of Tonghua Normal College, PhD student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 134002); Li Guangping, professor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科研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